这些偏僻村子里的寂寥洋楼,是海外游子的记忆 2024-07-29 10:08:01 广东江门台山市到底有几个龙安村?这真是个问题。仅仅在台山的白沙镇,我就碰上两个。第一次探访龙安村,是在2019年11月。跟随导航指引,我找到了乡道旁的龙安村。但眼前村落虽然古朴,却没有传说中的高耸洋楼,便知道自己找错了地方。向村民询问,对方看了我手中的资料,告诉我此龙安非彼龙安,我要找的是白沙镇郎溪行政村下辖的龙安村,不过也说不清具体在什么位置。因为时间问题,我只能暂时放弃。时隔一年后重返,有了上次经验,我为免浪费时间,抱着“找得到固然好,找不到拉倒”的心态,将之放在当天行程的最后。这一次,导航软件上依然没有郎溪龙安村,所以我直接导航“郎溪大道”,一路留心路标。 所谓郎溪大道,不过是一条双向两车道村路,两侧山坡与稻田交替,其间可见一个个自然村,却始终不见龙安。此时太阳渐渐西沉,路却越走越荒凉,心下不禁慨叹:难道真跟这个村子没有缘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路人,停车问路。对方说还得继续直行,再开个十分钟,路边就能见到牌坊。从地图上看,郎溪大道的尽头并不与其他道路相接,委实是“一条路走到黑”,平时只供沿途各自然村的村民进出。如今村子里多半只剩老人,临近黄昏更是罕见人迹,车子也极少。按照路人的指示,龙安村隐藏更深,几近道路尽头。它的确接近道路尽头,牌坊立于路旁,一条数百米的蜿蜒小路从牌坊下延伸向稻田深处。这时天色渐暗,稻田中有人在烧禾杆与杂草,白烟弥漫,遮挡着再远处的山坡。村子依山而建,极为安静,不但见不到人,连人声都听不到。村前广场上停着的一辆小车,几乎是一眼望去唯一的现代化痕迹。 第一眼看到龙安村,这辆小车是唯一的现代化痕迹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资料记载,龙安村目前只有60多人居住,海外侨居者却有三百多人,均为黄姓。60多人当然可算是“人丁凋落”,但我对此数据存疑,不是因为太少,而是太多,因为眼前实在太安静,简直像是空村。在公路接通的当下,龙安村仍显得极为偏僻,百年前自然更是偏远。但也正是这个小小村落,在近百年前建起了七座洋楼和两座碉楼,数量位居郎溪一带甚至白沙镇之冠。台山人返乡建楼的高潮,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在美国等地打拼的台山人,遭遇了排华法案等一系列不公平对待,也因此有了更深的思乡情绪,还催生了一场建筑史迁徙奇迹——台山乃至五邑地区的华侨们,将建筑材料、图纸乃至理念,漂洋过海带回家乡,建成一座座洋楼。龙安村也不例外。村民黄灿昌与四个儿子漂洋过海,在美国经商。后来四兄弟陆续回乡,建起四座洋楼,也就是远近闻名的兄弟楼。资料记载,黄灿昌的长子黄立交于1928年建成“交庐”,次子黄操德于1930年建成洋楼,一般称为“操德楼”,三子黄尧德于1932年建成“尧庐”,四子黄立青于1933年建成“青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重新规划建成的龙安村,以几排民宅和横平竖直的巷道为主,村前广场面对着广阔稻田。广场一侧是入村道路,另一侧则有两栋洋楼比肩,它们直面稻田,占据着村子最好的位置。其中,靠村子较近的那座,正是黄灿昌四子黄立青所建的“青庐”。它的大门开在侧面,立面都是窄窗,能起到防御作用。正面的女儿墙相当精美,顶端山墙上刻着“青庐”二字。另一栋则是黄立交于1928年建成的“交庐”,也是龙安村最漂亮的一栋洋楼。白色墙身的它,大门直对稻田,西式阶梯之上,有六根爱奥尼亚式的小型廊柱。顶端有罗马式穹顶,十分精美。 青卢在我围绕这栋洋楼晃悠时,一个中年男人骑着摩托车归来,恰恰是此楼主人。他说家中亲戚都在美国,只有他一家留守小楼,不过也正因为有人居住,所以这栋楼是龙安村众洋楼中保存最好的一座。说起小楼,他一脸自豪,告诉我里面格局一如现代别墅,客厅饭厅齐备,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经有多个卫生间的配置,内部使用的地砖和四色玻璃都是当年从海外运来。以当年的交通条件,运送建筑材料回国十分不易。在海外装船后,会先运送至香港或广州,然后沿河道送至开平,之后再换火船,经流经四邑的白沙河,才能到达离龙安村约1公里的鲮鱼潭,最后由村民用手推车运回村里。所以,眼前的地砖、玻璃灯饰,都跨越了大半个地球,才从当时的美国来到偏远的龙安村。当年华侨以多年打拼而来的积蓄购置这些材料,也是这些洋楼历百年而不倒的根基所在。 “青庐”与“交庐”“青庐”与“交庐”背后,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荒地上还有一具老式炉灶,斜斜的烟囱指向天空,看地上炉灰,近期还曾使用过。一条小路伸向另两栋前后而立的洋楼。前一栋是四兄弟楼之外的“健庐”,它采用清水墙,每扇窗子上下都有精美浮雕,即使饱经沧桑,图案仍依稀可辨。“健庐”背后的洋楼,不但有着高耸穹顶,还有一幅有趣的壁画。一般农村房子的壁画,多半是花鸟虫鱼、传统故事,即使是台山洋楼也不例外。可这座洋楼大门上的壁画却画着一座洋楼,附近还有火车在桥上驶过,天空有飞机,河上有轮船。近百年前就有如此“新潮”的壁画,也可见洋楼主人对现代文明的憧憬。 健庐顶端的雕饰非常繁复 健庐窗户的精美雕花旧时台山和开平等地,向有匪患,因此催生了碉楼。龙安村地处偏远,华侨众多,更需防匪,因此村中也有两座碉楼。就在“青庐”与“交庐”的侧后方,一座碉楼与“健庐”隔草地相望。这座看似孤悬于村外的碉楼名为鸣盛楼,与村子后方半山高处的保安楼一起,守卫着龙安村。当年若有匪祸,村民就会紧急迁至碉楼里居住。 鸣盛楼碉楼窗子极小,顶层天台可以瞭望和御敌。内部每层都有四个房间,可供村民分户居住。沿巷道进入村中,两侧民宅新旧杂陈,以老房子居多,“尧庐”就静静立于村子的最后一排,与另外几座洋楼一样门窗紧闭,所幸外观保持完好。 天色暗沉时,我驾车离开龙安村。途经牌坊时,我回头望向稻田间的小村,它依旧安静,仿若无人。那些寂寥的老洋楼,曾经承载过几代人的故事,如今却只是海外游子的记忆。 作者:叶克飞 编辑:钱成熙 赞 (0) 相关推荐 多彩乡村:古村新貌——广东江门 碉楼洋屋珍藏着侨都往事,它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故土:连天稻浪实现着对田园牧歌的想象,它是巴金笔下葱茏祥和的<鸟的天堂>.今天,一起走进广东江门村落. 浮月村--浮月洋楼 浮月村,坐落于江门 ... 台山斗山“浮月村”变得更靓啦!快来打卡走起! 最美浮月 斗山镇浮月村 相信很多台山街坊都曾到访参观 被田园风光所吸引 而如今 浮月村变得更美了 极具特色的草雕.公园.竹林 ...... 你去打卡了吗? 斗山镇对浮月村进行了一系列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 ... 深闺洋楼 藏身偏远 台山很少人知 台山三合联安燕溪村村后的洋楼 从远处望燕溪村的六间洋楼,建于民国时期. 有伟庐.甄万领庐.甄康怀庐.甄运谋庐.甄明畅庐.同兴楼. 在台山三合镇联安燕溪村村后,排列着六间整齐的洋楼,远远望去颇有气势,这 ... 观开平碉楼随想 我告别孙中山故居,来到开平看碉楼,这里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外景地.开平属广东江门市管辖,这里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史载:明万历元年,为镇压乱民,朝廷在此屯兵垦田,并设置"开平屯& ... 村子里有两家小卖部,有家老人经常爱算错钱... 村子里有两家小卖部,有家老人经常爱算错钱.小孩子买一堆零食,老人总会算少一包,男人买东西,老人总爱算少一两块钱.买的东西多了,老人记性总是不那么好使. 孩子们都觉得老人好骗,买零食的时候,他们不去单独 ... 傻根王宝强村子里的乡亲不错,而草根大衣哥村子里的乡亲没法说! 前几天王宝强回老家,村子里的对他的态度是非常好,而同是草根出身的朱之文难免成为二者相比的对象.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大衣哥在村子里是没有任何地位,任何人都可以说他两名,这情况真是悬殊. 不比不知道,一比 ... 村子里的“国宝”龙岩寺:主要建筑为金、明时期,金大定二年朝廷赐额 瑞视觉与L兄的晋东南古建筑摄影之旅第一季,选择在了有"全国文物第一县"之称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陵川县下辖的礼义镇居然有崔府君庙.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和龙岩寺4座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 ... 你村子里,最有钱的人是怎么为人处事的呢? 我发了财以后,提出要为村里修一条路,母亲立马反对,并且说,如果我要这么做,就要和我断绝母子关系.我很不理解,为何母亲要反对我去给家乡修路? 前些年,我做生意发达了,有点小钱,就想着回报家乡,自己出钱去 ... 村子里接连出现4具男尸,下半身均被埋在土里,村民人心惶惶 据墨西哥<千年报>2021年4月13日报道,4月12日下午,墨西哥伊达尔戈州特佩蒂特兰市,当地警方表示,在接到拉艾尔米塔村的村民报警电话后,他们在附近一个农场里发现了一具下半身被掩埋在地 ... 她是村子里的“野生诗人”,纸上疯长的文字终于让世界看见 初中辍学,一直生活在村子里,韩仕梅被母亲嫁给了智力带有缺陷的丈夫,而写诗给她带来快乐.进入大众视野以后,许多人鼓励她逃离困境,但她选择留下. 前段时间,<新周刊>的@局外人视频把" ... 70后回忆录——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视机 当我看到,每个人手里拿着智能手机的时候.就想起来我们很多人拥在一起,看电视的场面. 那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生产队没有了.土地承包到农户,之后呢,农民的 ... 武汉近郊网红打卡地,风光无限,村子里的春天竟美成“仙境” 背包在路上8年,我的职业是旅行.请关注:雄鹰王浚,持续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游览过姚家山以后,雄鹰仍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与朋友怀着勃勃兴致前往木兰花乡游览参观. 不得不说,春天里的木兰花乡真的 ... 薛占元 | 《村子里的那条小河沟》 我家住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土乡大青沟房子村. 村子里有一条东西状的河,不对,是一条沟,也不对,叫它小河沟还是比较合适.因为它东联山脉,西贯化五河(这里的化五河是指化德到五台海的一条河流,民间和地理上并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