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期 | 谁是宅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老D是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有名的“职业蹭饭者”。

他的一天大概是这样过的。

早饭自己对付一下,然后捏着月票夹子开始出门,开始一天的社交活动。

不是参加哪个画家的画展,就是去听各种研讨会,中午自然就在主办方那里吃饭了,吃饭席间肯定是高谈阔论,口若悬河。

两三点钟酒醉饭饱之后,又会约几个朋友喝下午茶继续聊天,他在下午聊天的时候往往会小眯一会,然后开始约晚上的饭局。

晚饭一般要吃到十一二点才结束,晚饭后还会有一波行情,大都是去朋友家里参加私人聚会。

天天都这样赶场子。

北京的文化很有意思,侃的地方特别多,你稍微一深入就能发现,各种小型的私人会所形式各异多如牛毛,大都以家庭为单位,有的还聚出了点小名气。

这也就为老D这样的“职业社交者”蹭百家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老D和我认识了20多年,我请他吃了无数次饭,从来没见他买过一次单。

凭心而论,偶尔通过聚会也能认识一些有意思的人,但数量极少。大都是吃吃喝喝侃山聊天,最后买单走人。

其实,这样的人也不新鲜,在古时候就有过,被称为“食客”。就是混饭吃的闲人,除了吹牛没有什么本领。

他们由大户人家养着,每天吃吃喝喝,斗斗心眼,有时候舞文弄墨,真有点什么事,跑的比谁都快。

所以留下了孟尝君食客三千,危难时只有冯谖一人的典故。

2012年随着微信的出现,北京的社交界还活跃了好一阵子,微信给人们线下社交提供了巨大方便,人们的聚会成本从来没像今天这么低过。

各种读书会,研讨会此起彼伏。饭局就更不用说了,这更让老D这样的人如鱼得水。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这些词在这个聒噪的背景下,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聒噪的社交戛然而止。

我和老D也很久不来往了,我不知道他不能蹭百家饭,日子靠什么活下去。

打开老D的微信朋友圈已经看不到他的任何行踪了,我希望他安好,毕竟他还是读过书的人。

疫情使那些边缘的宅人们一下子成为主流,各色各样的宅经济和宅文化陡然成为了生活的主基调。

谁是宅经济最大的受益者呢?

一是平时就喜欢宅的人,由边缘走向中心。

第二个受益者那就是狗了,狗能够满足主人的社交需求,填补孤独感,还能带来成就感。从这些方面看,狗做得和人一样好。

尽管人们有太多的被迫与无奈,但以这次疫情为起点的宅经济和宅文化,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变了,老D这样的物种如果不想灭亡,也只能跟着变。

可上个世纪的老恐龙还能变成新的生物吗?这一切也只能留在后代人的笔墨当中了。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宅经济》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