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命案迷云:神秘消失的老大,不可言说的家族隐秘
在这里玉山想谈谈《红楼梦》里某些被有意淡化、隐瞒的人命案及其背后的家族隐秘,如:
贾宝玉的长兄贾珠,到底是怎么死的?
贾琏的长兄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书里的贾赦,确定活着吗?
揭开这些谜团,书里很多疑云都将随之消散,如:贾兰为何如此凉薄?贾琏夫妇为何不顾自己家,反而在叔叔家里忙活?贾政为何能盘踞荣国府,而贾赦却要在小院居住?
当这些疑云散去之时,《红楼梦》里隐藏最深的一个家族隐秘也将浮出水面。
各位看官,且待玉山慢慢道来。
一,贾宝玉的长兄贾珠,大概率是贾政打死的!
贾政家暴是出了名的。
第三十三回,痛打贾宝玉,几十板子打下去,把贾宝玉打得动弹不得。
王夫人过来苦劝,
“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王夫人之哭好说。两个儿子,已经死了一个,这一个又给老公打成这样,不由悲恸。
李纨因王夫人哭起贾珠,自然伤心,落泪亦在情理之中,可是何至于“放声哭了”?李纨一向谨慎,怎么会在公婆面前失礼?——因为她触景生情,联想起贾珠当年被打死的惨景,悲愤交加,无法自制。
“放声”,是在讨伐贾政!
所以刚刚还吼着要打死贾宝玉,不许人劝的贾政,顿时“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因为李纨一哭,便宣判了他往日的罪恶,令他无所逃避,愧悔无及,心如刀割。
这一家三人一场好哭,别人看不到内里,但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家已经打死过一个儿子了!
凶手或许不止贾政一人。王夫人管起儿子,可能更加简单粗暴。第三十四回,袭人打小报告,提醒王夫人贾宝玉“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时,王夫人是怎么说的?——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王夫人不打自招,当年对大儿子贾珠,“我是怎么样管他”?
贾珠就是在贾政、王夫人双重暴力之下,丢了性命!即便不是被直接打死,重伤,加上心理创伤,也是致命主因。
这一场刑事案,被贾家瞒得严严实实,却不料,在这一场痛哭里暴露无疑。
如此,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地方都能解释得通了:
1,贾珠为什么那么年轻就死了?
第二回里,冷子兴说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可是,哪就那么容易死,到底什么病,不仅冷子兴不知道,书里也始终含含糊糊,从来没有交代明白——这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2,贾兰为什么没有存在感?
按说是贾政的长孙,贾珠留下的唯一血脉,理应是家中珍宝;可是贾政夫妇一门心思都在贾宝玉身上,几乎当他透明。因为他们心里有愧,心里有鬼,刻意躲着。
3,李纨为什么敢讽刺公爹?
譬如,第二十二回正月里家宴,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儿?’地下女人们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众人笑道:'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和个女人将贾兰唤来。”
李纨这么说,不就是指责贾政等人不重视贾兰吗?身处礼法森严的国公府,她讽刺公爹的底气从何而来?我们想明白贾珠是怎么死的,也就能够理解了。
4,贾兰小小年纪,为何如此凉薄?
贾兰完全不像个小孩子,他几乎和任何亲人都不亲。学堂里顽童胡闹,他冷眼旁观,他叔叔贾宝玉跟人干架,他说:“不干我们的事。”叔侄俩形同陌路,贾兰反倒是和同是贾府边缘人的贾环常常同进同出。
贾兰的的冷漠,无疑从李纨处潜移默化而来。李纨未必告诉他惨案真相,但对贾家人的仇恨是掩饰不了的。
破了贾珠这一桩人命案,这一切疑惑,统统烟消云散。
二,贾琏的长兄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贾琏有没有长兄?当然有,要不他怎么叫琏二爷?
但是贾琏的长兄,在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连提都没提过。岂非咄咄怪事。
有些专家就动起笨脑筋了。有人说,贾琏其实是老大,称二爷是和宁国府的贾珍算大排行。这真是胡扯。照这样算,贾宝玉就不是宝二爷了。有个版本,干脆直接改为“赦公,也有二子,长子名贾琏”,这便在贾琏为什么叫二爷之外,又多出一个问题:老二叫什么?老问题没解决,又生出新问题,所以我说这是笨脑筋。
答案很简单:贾琏的上面,必有一位老大,但是,这个老大是全家的忌讳,永远不会说。外人自然不能知。
虽不能知,大抵可以推想:
贾琏夫妻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操持,却甘为叔叔婶子所用?除了王熙凤与王夫人的关系之外,就没有别的因素吗?
贾琏和邢夫人不亲,可以理解,那也不是他亲妈;可是,为什么和亲老子贾赦也不亲呢?须知贾琏并非凉薄之人,对小时候的乳母,尚且一口一个“妈妈”,为何对亲老子反倒隔膜?
贾赦夸赞贾雨村为他夺得石呆子的扇子,贾琏就不服,说为这么个玩意逼死人,不叫能耐。贾赦气得就一顿好打。
你看,贾赦也是有家暴恶习的,而且比贾政更恶劣。贾政好歹是在管教儿子,而贾赦呢,明明是自己干坏事,还要打儿子。
那么贾琏的长兄到底是怎么消失的,不能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能排除刑事罪案的可能。我以为,可以参考贾政家事。
当然,也存在其他可能性。譬如还可以参考贾瑞的故事,以及贾家亲戚秦钟的故事。这两个人其实影射了这个家族里青年早死的缘由:一纵欲、二挨打,或者两者叠加。
贾琏必有长兄。从贾琏这个名字来看,长兄应该叫贾瑚。因为古人总是说瑚琏之器、瑚琏之器嘛。瑚琏两个字是连着的。
贾瑚死得早,死得可疑。他要么尚未娶妻生子,要么老婆也死得早,所以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一点痕迹都看不见。
三,贾赦确定活着吗?
贾赦其实也早就死了。
为什么这样说?
《红楼梦》里存在一个细思极恐的设置:有头有脸的都是老二,老大要么死得不明不白,要么活得不明不白。
且看:
第一代 |
宁国公 贾演 |
荣国公 贾源 |
||||
第二代 |
贾代化 |
贾代善 |
||||
第三代 |
贾敷 |
贾敬 |
贾赦 |
贾政 |
||
第四代 |
贾珍 |
贾瑚?、贾琏 |
贾珠 |
贾宝玉 |
贾环 |
|
第五代 |
贾蓉 |
贾兰 |
贾家宁、荣二府,分明宁国府为兄,荣国府为弟,可是整部书的重点却设置在荣国府。这就够奇怪了。
故事里,第一代、第二代都是古人。
从第三代看起,宁国府里老大贾敷已经消失了,而且连后人都没有。诸位,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和贾瑚、贾珠同样早死!
有这么巧合的事吗?出事的都是老大,老二都没事,这是什么基因?
宁国府第三代的家长是贾敬,老二。他本是有为青年,中了进士,却出家和一帮道士胡混。他的心里到底背着什么包袱?以至于颓废至此?——那个隐藏很深的家族隐秘,贾敬可能知道。一个饱读诗书的儒家学子,实在扛不住这样的包袱,只好躲向虚空里去了。
对照宁国府的情况,我们可以推知:贾赦也早就不存在了!
作者生怕读者不知,所以明明白白说了:贾赦——假设!假设这么个人还活着!
根本就是虚拟的。为什么要虚拟这么一个人物?就是为了把一些太过负面的事情从贾政头上移走,安到贾赦头上。作者不忍心把贾政如实地写得过于不堪,于是便让早就消失的贾赦复活,来分担恶名。贾政实在是沾了贾宝玉主角光芒的便宜。贾赦冤哉!
窥破贾赦早死的真相,便能明白荣国府为何落在贾政手里。
堂堂敕造荣国府,住着老二一家;而老大,却要住到小院里去。世上哪有这样的规矩呢?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BUG,各位看官切不可马虎了去。
书里种种不合理,玉山的看法是,不能说声“怪事”便丢开,应该想一想,这背后藏着什么。
四,细思极恐的隐秘:关于“初夜权”和“杀头胎”
远不止这几例。
贾家十大杰出青年之首——贾芸,人称芸二爷。又是老二。又是一字不提老大。
芸二爷深得另一位知名老二的拥护。这个老二,不是贾家的人,整日在市井的罅隙里寻食,却享有侠名,江湖人称:醉金刚倪二。倪二。不叫倪大。
还有一个颇有侠气的人物,也是老二——柳湘莲,柳二爷。
如上。《红楼梦》里有头有脸的、出头露面的,都是老二,老大要么死得不明不白,要么活得不明不白。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如果我们承认《红楼梦》有基于家族史的成分的话,那么书里的贾家无疑就是影射现实里的曹家。
曹家是否存在这个现象呢?玉山未作考证,不敢断言。
但是运用联想、推想,稍微迁移一下,想想清初几代皇帝的继位问题,似乎可以发现一点什么。
那就是,和中原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不一样,满人的嫡长子并不天然具有继承权,相反,嫡长子往往被直接排除。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康熙——顺治第三子;雍正——康熙第四子……
再往后我们知道,搞秘密建储,也就说,始终没有采用中原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因为满人的发展,其实是快进的,其中揉和了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文化制度。满人自打通古斯荒原跋涉而来,在我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崛起,短短百来年间,快进地经历了人类数万年的历史,形成一种杂糅了原始部落联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军国主义等因素于一身的政治文化——同时也是军事制度、社会组织方法:八旗。
这里面奴隶制的成分尤其强烈。大小头人,对于所领奴隶,是享有一切权力的,其中包括“初夜权”。
在征服中原的过程里,满人文化飞速进步,从中原文化里汲取很多东西,摒弃了原先自身许多过于野蛮的内容,“初夜权”不知何时起悄无声息地终止了。
为什么说满人文化快进式发展呢,看看:
多铎看上范文程的老婆,一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带走,而入关以后,还有满人亲贵这样干吗?康熙嫌儿子学习不长进,动手打儿子的老师;而道光因为儿子惹老师生气,一脚踢死儿子,这才几代人啊。这个速度的文明进化,历史上是不多的。
跑个题:“初夜权”这东西在人类文化史上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
实际上直到现在,英国王室名义上仍然拥有此项权力。英国人结婚要象征性地缴个结婚税,这不是交给政府的,而是交给王室的,表示赎买“初夜权”。所以查尔斯那老儿,虽然一辈子没有行使过此项法定权力,但也由此进账不少。
“初夜权”给私有财产的继承制造了大麻烦,那就是头胎不能保证血统纯正。为了防止私有财产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人为消灭第一胎,通常的做法是溺亡或遗弃,即便留下来,这个家中老大也会靠边站,被剥夺继承权,成为半奴隶的身份,最起码作为家族成员的权利要大打折扣。所以“初夜权”和“杀头胎”习俗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清初几代皇帝的继位情况看来,满人的早期文化里,无疑是具有这种东西的。后来“初夜权”废止了,但文化上心理上的影响还在。
曹家作为满人的包衣奴才,自然也是这种文化的一部分。
反映在作品里,就形成这样一种奇怪的设置:
有头有脸的、出头露面的,都是老二,老大要么死得不明不白,要么活得不明不白。
当然,以上全然出于推想,暂时没有切实的证据。
如果考证出来,作者的家庭背景可以印证,就有说服力了。
玉山做不了考证的功夫,所以把这个想法无私地贡献出来,是想提示红学家们往这个方向用功,或许能开辟红学研究一个新领域,可以叫“红楼老二学”,简称“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