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的孩子,身上都有这几个共同点

愉快的暑假即将来临,大班幼儿饱含热泪,挥手作别心爱的幼儿园。九月初,伴随着小班幼儿的到来,幼儿园里又将上演撕心裂肺的哭闹大戏。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很快的融入幼儿园生活,而有的孩子却天天哭闹不止呢?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气质大不相同,这对于孩子适应幼儿园有一些影响。但是,一个快速融入幼儿园新生活的孩子,一定离不开上幼儿园前打下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入园前做好这些事情。

一、初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发育不良或个子矮小的幼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少于正常幼儿,而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导致。有鉴于此,充足的睡眠对于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还可以积蓄能量,调节情绪状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中指出“3-4岁幼儿每天应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该达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以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较少。”反向推理,3岁前也就是上幼儿园前的小朋友,正处于生长发育极度旺盛的时期,睡眠时间至少应当超过12小时。

如何保障孩子的睡眠,帮助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好榜样。睡前引导孩子做安静的活动,如绘本阅读、听故事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睡前氛围,帮助孩子入睡。在平时,也要逐步给孩子养成定时午睡定时起床的习惯。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逐步循序渐进的调整宝贝的作息时间,让他更自然的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的作息规律之中。

当然,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家长也切忌操之过急。

二、具备初步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一)学会使用蹲厕

幼儿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幕:“老师,我想拉粑粑。”“去吧。”过了一会儿,小朋友却依旧站在厕所门口,脸上显露出憋不住的难受表情。

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去上厕所呢?原来,他在家里习惯了蹲马桶,刚好这时教师厕所内的马桶被别的小朋友用着,尽管蹲坑的位置有着扶手,但是他不敢去,于是只想痛苦的等待。

在老师的劝说和引导下,憋不住的孩子还是来到了蹲坑,不过却颤颤巍巍,一边蹲着一边紧紧拽住扶手,生怕自己掉下去。

这个只习惯蹲马桶的孩子,想要上厕所时就会习惯的憋尿,只想回到家里解大便。长期下去不仅影响孩子正常有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更是危害孩子的健康和卫生。

所以,基本的自理能力中,学会蹲厕也是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教孩子使用蹲坑时,可以先给孩子一些辅助,比如扶住孩子的手臂,给他一些安全感,等孩子熟悉后再逐渐取消这些支持。相信,不依赖马桶、会使用蹲厕的孩子一定更加的自主和愉快,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园。

(二)学会自己用勺吃饭

一个幼师朋友最近发来了“抱怨”,他的班上有几个孩子,平常习惯了家人的照顾,在家是“追着喂饭”的类型,在幼儿园吃饭时随意玩耍和跑动,不用勺子,甚至直接伸手抓饭吃,完全没有自主独立吃饭的意识和习惯。尽管握住勺子的姿势不正确,但大部分孩子基本能用勺子自主进食,吃完饭后也就愉快的玩耍去了。

孩子的学习总是从简单动作再到复杂动作。吃饭这件事情也是如此:孩子吃食物的发展顺序一般是先学会用手抓饭吃,然后学会用手捏东西吃,最后学会用勺子舀东西吃。学习用勺时,孩子先学会用勺舀东西,然后学会把勺子送进嘴里。家长要了解这些孩子发和成长的基本规律,把握好教育引导的程度。

(三)学会自己穿脱简单衣物

穿衣服时,睡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老师,请帮忙”,另一边“老师,请帮忙......”不会穿衣服的小朋友很多,在老师的提醒下,仍有少数的孩子还呆坐在床边,甚至有的孩子坐在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穿衣。

行动迟缓的孩子在冬季穿衣时就很容易感冒,长期的不能自主穿脱衣物也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

上幼儿园前的孩子应当具备主动穿脱衣物的意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穿脱简单衣物的能力。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时,家长都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穿脱衣物的能力,而不是直接代劳。如果孩子独自或者经过家长帮助完成了事情,记得及时的表扬,强化孩子独立的行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到“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及有重要意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当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蹲着如厕、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幼儿生活经验缺乏,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事多只会哭泣、发脾气,或者寻求成人的帮助。但是,孩子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不能够表达清楚事情,所以家长传授给幼儿求助的技巧要从“敢”开始,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清楚一件事情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在日常记录中锻炼幼儿。

有的家长一味“将就”孩子,不等孩子开口,就直接为孩子准备好一切,照顾的格外仔细,内心还在为自己了解孩子沾沾自喜,殊不知白白浪费掉许多锻炼孩子的机会。家长要多引导幼儿开口表达,讲清楚请别人帮什么。

在幼儿园,老师难免会有所疏忽的时候,及时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饿了、渴了、要上厕所、感觉冷或者热、与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了,这些仅仅依靠老师的观察和询问是不够的,需要孩子及时的自己表达。学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

我们常说,幼儿园的生活是为孩子的将来奠定良好基础,入园前父母的教育何尝不是在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打下基石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要在上幼儿园前就打下一些基础,而不是依赖于是上幼儿园后老师来进行教育。

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家长要帮助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孩子具备使用蹲厕、自己用勺吃饭、自己穿脱简单衣物等初步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及时的、较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做好这些事情,让孩子顺利的快速融入幼儿园新生活,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