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临证经验:规范补泻手法 改进灸疗方法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醒神开窍法是王乐亭教授用于治疗中风闭证的一套急救方案。中风是以患者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剧,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殊不知中风之证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而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异,且闭证还有阴闭和阳闭之别。因而治疗取穴、用药也有本质的不同。
【取穴】
【注解】
中风闭证,《医宗必读》谓:“凡中风昏倒……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的急性疾病,其特点以猝倒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缺血、脑出血性疾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缺血性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为发生完全性卒中的先驱表现。慢性高血压并发高血压脑病及慢性进展性脑动脉硬化的卒中样变化,脑血管痉挛都属脑血管病范畴。醒神开窍法主要治疗中风神昏闭证。发病原因历来医家立论不尽相同,但其主要认为是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尔忧思恼怒,或嗜酒、劳累、房室等诱因,遂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迫走于上,痰浊凝滞络窍,以致脏腑经络功能骤然失常,阴阳之气逆乱而为闭证。阳闭:神昏不语,牙关紧闭,痰声如锯,面赤气粗,大便秘结,小便失禁,或有呕吐,呼吸不均,半身瘫痪,舌苔黄腻、焦黑起刺,脉洪数或弦数。若配合药物,则以辛凉开窍法之局方至宝丹,并用羚羊角汤加减。阴闭:偏瘫昏迷,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而滑,脉沉缓(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属此型)。若配合药物,则以辛温开窍法之苏合香丸并用涤凝汤加味。本法(方(1))主治中风闭证危重者,方(2)主治中风闭证,方(3)主治高烧、神昏者。临床应用要辨证施治。(1)中风闭证以神昏、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主因为阴阳失调,在偶发忧思恼怒,或嗜酒、劳累、房室等诱因下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迫走于上,痰浊凝滞络窍,以致脏腑经络功能骤然失常,阴阳之气逆乱而为闭证。《医宗必读》说:“凡中风昏倒……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中风病机即“精血衰耗,水不涵木……内风时起”,与西医脑血管疾病相对应。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的急性病,以猝倒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其中脑缺血、脑出血性疾病、慢性高血压并发高血压脑病、慢性进展型脑动脉硬化的卒中样发病等导致脑血管痉挛所引起的以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均属中风闭证的范畴。(2)闭证分阴闭与阳闭两类。阳闭症见神昏不语,牙关紧闭,痰声如锯,面赤气粗,大便秘结,小便失禁,或有呕吐,呼吸不均,半身瘫痪,舌苔黄腻、焦黑起刺,脉洪数或弦数。若配合药物治疗,则以辛凉开窍法之局方至宝丹,并用羚羊角汤加减。阴闭症见偏瘫昏迷,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而滑,脉沉缓。若配合药物治疗,则以辛温开窍法之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加味。(3)方解:处方一主治中风闭证危重者。《针灸甲乙经》记载“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入属于脑,而为元神之府,故百会可以醒神开窍;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与百会配合可加强开窍醒神之功效;十二井穴为经气所自出也,如水之源,经气始行于此,是急救泻热之效穴,可以清泻肝热、祛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神昏之重症。处方二主治中风闭证。人中、风府为督脉穴,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承浆为任脉与足阳明经之会,可通体表内外之气,与人中、风府及胆经风池共奏开窍醒神之效;合谷、太冲相配可开四关,理气机,开窍启闭。合谷为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清热之要穴;太冲为肝经输穴,亦可补肝阴,以制肝阳。全方共奏醒神开窍、滋阴清热之效,用于治疗中风闭证。处方三主治神昏高热。劳宫为心包经荥穴,可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涌泉为肾经井穴,位于足底,针刺涌泉可引火下行。两穴共用可清心泻热,安神定志,用于治疗中风、神昏、高热等症。
▶ 注:本文摘自本文摘自《当代针灸名家临证精要》。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编辑:栀子 核对: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