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陈锡瑾
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著有《一串红灯笼》等。
我急勿勿拿起鱼竿,来到村后的小河边,将玉米粒往鱼钩上一戳,仅露儿尖儿,挺紧,脱不下来。钓儿刚一下水,浮儿就沉,一拖一条。用不着换食,就连续钓了四条草鲲。
俗话说:早钓鱼,晚钓虾,中前午后钓蛤蟆。
这就是说,钓鱼应在早晚,鱼肥虾鲜,可以尽享美味,实是一大乐事,中午只能钓到蛤蟆,意在讽剌。蛤蟆其貌丑陋,而且有毒,即使钓到了,也只是随手一扔,自认倒霉。我也喜欢钓鱼,实践证明,中午还是可以钓到鱼的,而且往往还是大家伙,关键就在于你选什么合适的钓饵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夫妇俩在里下河的一所戴帽子的初中当教师,身边还有两个男孩,大的八岁,小的七岁。那儿非常偏僻,没有街道,没有商店,连一个蔬菜摊儿都没有。常年住校的小家庭仅我们一家。平时还好,有一烧饭的女工友关照,我们的粮油、煤炭,以及蔬菜等,都是由她帮我们采购。可是到了暑假,其它教师都各自回家了,学校停伙,工友也回家了,这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刚放假,夫人就带老二回娘家了。我和老大就看门口,父子俩过日子,一切从简,一天吃两顿。早上就出去钓鱼,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解决吃菜问题。那儿河沟纵横,鱼虾很多,又没有环境污染。每天上午不到九点钟,就有了可喜的收获。回到家,先忙着生炉子,淘米,烧水。接着就剖鱼、剪虾,还不到十一点,饭菜就全都好了。虽然累点,苦点,但鱼虾鲜美,吃到笑到,心里就不出的高兴。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伏天,头二十天不下雨,土壤干得发白,挖不到蚯蚓,没法,就改用干面团儿做钓饵。谁知刚刚下水,就被那罗汉狗儿咂没了。偶尔钓上两条,点点大,仅寸把长,挠心,一扔多远。就这样,连续几个早上,竟然没有钓到一条鲫鱼,连那虎头呆儿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了。这下坏了,没了鱼虾,就没了中饭菜,无奈,只好吃萝卜干。有时冲点酱油汤,这日子真的够乏味的。一天,快十一点了,中饭烧好,正愁没菜下锅。忽然大庆来玩,他和老大是同学,送了一根熟玉米棒给他。孩子开口就啃,一会儿就快要啃完了。我突发奇想,哎,我何不用玉米粒来做钓饵?也许可以钓到鱼呐。于是,我急勿勿拿起鱼竿,来到村后的小河边,将玉米粒往鱼钩上一戳,仅露儿尖儿,挺紧,脱不下来。钓儿刚一下水,浮儿就沉,一拖一条。用不着换食,就连续钓了四条草鲲,鱼不大,仅五六两重。因为是家鱼塘,我做贼心虚,有点后怕,就摘了张荷叶包了,悄悄地赶回家。还好,此时正值午饭时间,途中没有遇到一个人。由此,我知道,中前午后这段时间,草鲲是挺爱吃玉米粒的。过了两天,我提早烧好中饭,就扛着鱼竿,孩子背着鱼篓子,来到一个空旷的野鱼塘。此时正值大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我选择一个树荫下,刚好有个坡台,站稳了脚跟,按老办法,将热玉米粒往钓上一戳,就抛下了水。谁知,等了半天,浮儿纹丝不动。坏了,也许野塘里没有草鲲。又过了一会儿,忽见不远处,泛起了鱼星儿。突然浮儿一沉,钓一坠,一拖多远。我轻轻一提,抖抖地,晃晃地,知道遇到了大家伙。千万不能性急,要慢慢溜,折腾了好长时间,终于钓上了一条大草鲲,足有四五斤重。劲头来了,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换了三次食,连续钓了三条,都是四五斤重的草鲲。够了,不能太贪,鱼篓嫌小,装不下了,我就用水草将草鲲缠缠绕绕,高高兴兴地扛回了家。因为气温高,一时吃不了,就送了三条给邻居,让他们一同分享。当他们知道我吃菜困难,就经常主动送一些蔬菜给我们,这下好了,有荤有素,就再也不用吃萝卜干、喝酱油汤了。事实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例外,中前午后之所以钓到草鲲,就是草鲲不但喜欢吃草,而且更喜欢吃玉米,因为这玩意儿,绵软可口,又香双甜,解馋。有一次,我和赵大爷闲聊时,他也谈了类似的经历。赵大爷说,有年大伏天,久旱无雨,找不到红蚯蚓,就用干面团代替。早晨,他们一行三人就到了闸口垂钓。折腾了两三个小时,一无所获,其它人悻悻地走了。赵大爷说,你们先走,我再等一会儿。时到中午,他就用熟玉米充饥。他边吃边想,此时鱼儿也饿了吧。于是,他就掰了颗玉米粒儿,往钓上一戳,将钓儿扔进水中,用不了多久,就钓了一条大草鲲。赵大爷回家用秤一吊,12.8斤,乐得合不拢大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