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绝世珍品《龙泉窑》
南宋龙泉青瓷首先在胎质和釉色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由前一阶段的厚胎薄釉,变为薄胎厚釉。这一变化,使龙泉青瓷的生产出现一连串新的问题;不仅在原料、成型、上釉等烧制工艺上须加以改革;而且对于造型、纹饰的艺术手法,也非得改用新的设计不可。这时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新产品;一种是白胎青瓷,这是从原有的制瓷传统中加以改进的代表性产品;一种是黑胎青瓷,这和官窑有共同的特征,是仿效官窑或接受宫廷订货的产品。这两种青瓷都很精美。
关于龙泉窑的制造方法和烧造过程,主要见于明陆容《菽园杂记》“……然泥油精细,模范端巧,俱不如刘田。泥则取于窑之近地,其他处皆不及;油则取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未澄取细者合而为油。大率取泥贵细,合油贵精。匠作先以钧运成器,或模范成形,候泥干则蘸油涂饰,用泥筒盛之,置诸窑内,端正排定,以柴筱日夜烧变,候火色红焰无烟,即以泥封闭火门,火气绝而后启。凡绿豆色莹净无瑕者为上,生菜者次之,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
龙泉制品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丰富了明初瓷器装饰艺术的多样性。诸多纹饰,在景德镇以釉下绘画轻易表现的图样,却要在龙泉窑以雕刻来呈现,以符合宫廷发下纸本官的要求。一方面,制作难度上大大增加,阴干的泥坯,刻划不易,刀工不如毛笔书写绘画流畅;另一方面,雕刻的线条常被温润似玉的釉水遮盖,不易辨识。如此品,纹饰清晰、刀工流畅者实属难得精品。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 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龙泉窑”的烧造地点,顾名思义,应该在浙江龙泉一带,龙泉今属丽水,即古时的处州。古代对窑场的命名多以窑场所在地州府称之,如 “越窑”、 “汝窑”、 “婺州窑”、 “耀州窑”和“定窑”等,但唯独 “龙泉窑”以龙泉县名命名之。
元代龙泉窑青瓷由于胎釉渐渐粗糙所以常采用模印花纹,釉上褐斑,露胎装饰等工艺手段作装饰,都是此时期多见的方法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元代龙泉窑釉色灰青,釉质厚润,瓷器有开片纹。
龙泉窑青瓷碗是其所生产的日用器物中,数量最多,造型、纹饰和釉色变化最为丰富的器物。从北宋到明中期,龙泉窑青瓷碗的生产贯穿龙泉窑发展的整个阶段,是龙泉窑不同发展时期的标识物。以龙泉窑青瓷碗为切入点,通过北宋、南宋、元、明这四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人文等外在因素对龙泉窑的影响,以及龙泉窑在不同时期釉料、胚料、窑型等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来研究龙泉窑青瓷碗的造型、纹饰、釉色等特点发展演变的成因,进而探索龙泉窑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