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之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4种能力,他将受益一生

精读妈说:孩子将来的命运,往往在12岁以前就埋下了伏笔,为孩子培养好的能力,才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作者:董若晗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

0~12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所以,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12岁之前养成以下4种能力,孩子将受益一生。

抗挫折能力

前几日刷新闻,又看到了一则让人痛心的消息。

扬州一名11岁的女孩,疑因家庭作业与父母产生一些争执,竟选择了跳楼自杀。

未及绽放的生命,便凋零陨落,这个世界又少了一抹颜色。

而最可怕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

有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鲜活而稚嫩的生命,是无数支离破碎的家庭。

这些孩子或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或因一次考试失利,甚至因为不小心砸碎了学校玻璃就放弃了还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可人的一生,还会遇到更难更复杂的问题,没有“抗挫力”的人很可能会把人生酿成一场悲剧。

但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在绝境里也能够逆风翻盘。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感动全网的速滑女孩马子惠,她在一场重要的体育比赛中,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但跌倒后的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刻爬起来追赶前面的伙伴。

50米、40米、30米、20米……

终于,马子惠接连超过前面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最终夺得了项目冠军。

不得不佩服这个8岁的小女孩,遇到挫折淡定的态度。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在智商和情商类似的情况下,“抗挫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童年的抗挫力能力,就是成年后的竞争力。

教给孩子坦然接受失败,其实就是告诉他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毕竟,人生漫长,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漂亮。

承担责任的能力

朋友李月的儿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要求每天和她一起做家务。

当时大家还调侃李月说她太“狠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干活。

可李月却说:“我只是想让孩子明白,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也应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必要,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一个人对“责任”的最先的认知,往往来源于家庭。

父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一分子。

当孩子在家庭中有了正确的位置,他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

倘若父母总是剥夺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感,当孩子走上社会,很可能学不会为人生负责。

电视剧《少年派》中的王顶男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长大后的缩影。

每当镜头扫到王顶男,她似乎总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姐姐让她去工作她说“不”,老公让她管孩子她还说“不”。

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与丈夫给予的一切。

最终王顶男因为轻信诈骗平台,赔光了所有家当,欠下巨款,丈夫也离开了她。

可就算这时,王顶男的老父亲仍然在为女儿开脱,说骗子太狡猾了,还扬言要为女儿还欠款。

王顶男的父母最终也没明白,正是因为他们的过度负责,才导致了王顶男人生的“破产”。

我想起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的一段话:

一旦发现孩子面对事情,总是爱找很多借口,不想做、很畏惧,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成为缺少责任感的人。

反过来说,责任感同样也是一个人行动力的源泉,而行动力往往是成就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当孩子学会负责与担当,人生路上才会多一片辽阔的晴空。

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卡内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语言是他人认识你的窗户,你说话的内容、语气,都是你的名片。

杜华的儿子赵楚苌,曾在《变形记》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节目开始,赵楚苌找姥姥要iPad,姥姥没有及时拿出,他居然说姥姥“听不懂人话”。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孩子对长辈说出的话。

变形开始后,他和几个小嘉宾一起去山上砍柴时,他像个小霸王一样指挥着别人干活:

“我想回家了,你们快砍,砍呐!”

气得别人直接把斧头丢给他,让他自己砍。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童言无忌,多的是言为心声。

一张尖酸的嘴巴背后,再多的优点也会黯然失色。

而那些会表达的人,一张嘴就赢了。

台湾作家刘继荣曾在书中讲过她的女儿:

女儿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等,但却不妨碍全班同学想要选她做班长。

同学们喜欢女儿的理由有很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幽默。

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说过:

“人生的困扰,说到底,十有八九,问题都出现在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困扰,说到底,十有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语言是心灵的折射,会说话的人往往懂得关注对方内心真正的需要。  

在我们看重学习成绩时,世界已经在悄悄奖励那些有表达能力的孩子了。

好好说话的力量,绝不可小觑。

独立自主能力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巨婴国》中写道:

“有些中国人的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这些人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但到了社会中才发现,他们只是长大,根本没有成长。

记得之前看过一则啼笑皆非的新闻。

一位小伙子因为开车看手机,没注意追尾了盛先生的车。

小伙子慌慌张张下车后,第一时间不是报保险,居然是打电话给妈妈。

当盛先生追问小伙子后续理赔问题时,小伙子一概回答“我得问问我妈。”

而最让盛先生意外的是这位小伙子的年龄,他已经30岁了。

一个而立之年的小伙,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居然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如出一辙。

真的是巨婴本婴了。

而每一个巨婴背后,一定有一个过分溺爱的父母,孩子在他们的过度保护下,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但养育孩子,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这样孩子才能够在未来独自面对变幻无常的世界。

樊登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朋友十分注重培养女儿的独立性,经常鼓励女儿自己解决问题。

女孩14岁时,自己收拾行李,独自飞行了27个小时,去美国留学。

到达后,才知道美国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飞行,女孩被扣在机场。

女孩给爸妈打电话告知情况,面对爸妈的担忧,她却淡定地说:

“让我试试自己解决。”

最终,女孩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解释与证明,让警察为她放行。

女孩的独立与果敢,与平时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一个孩子在长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独立性,要具备能够独立思考、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以这些为基础,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将来的命运,往往在12岁以前就埋下了伏笔。

抗挫力,是孩子跌入谷底的救命草;

责任感,是孩子实现价值的通行证;

表达力,是孩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独立性,是孩子走进社会的底气!

为孩子培养好的能力,才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