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姚晶晶老师聊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2021年3月12日晚上,在乐活琴茶书舍听姚晶晶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关系”。
讲座在古琴音乐和姚老师的吟唱中开始的。姚老师今天讲座的核心词是“审美”,它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属性。
姚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目是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她希望像我这样的普通大众,应该懂得一些审美知识。她说,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有审美的意识,懂审美的知识,那么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姚老师首先从服装的变化中,聊人们审美变化的过程。那些中山装、军装、西装、牛仔装和休闲装,都是我这一代人曾经历过的。
童年时代,如果谁家有人在当兵,能够搞到一件军装穿穿,那是神气得很。特别是男生,多少都有些英雄梦的。穿着军装,再配一把玩具木手枪或者铁手枪,在同伴中绝对有领导力。也是女孩穿军装的,没有军装,有个军用背包做书包,那也很牛的,这些我都没赶上。
刚认识蚕哥哥时,他穿的是蓝色的呢子中山装,感觉很帅气,有一些书卷气。结婚时开始时兴西装了,蚕哥哥太瘦了,穿不出那种西装的派头,感觉像衣服挂在衣架上。西装时兴的时间比较长,不像现在只有正规场合才穿,那时的西装无处不在,老板穿,工人穿,农民也穿。我厂里就曾发过蓝色西装做工作服,上班不穿西装工作服,可是要扣钱的哟。现在想想都像是笑话,可当时是很严肃的事情。
牛仔服盛行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是牛仔服,至少也要配条牛仔裤,春夏秋冬都穿过牛仔装。到了休闲装流行的时代,才开始有些变化。衣服的颜色不再是单调的蓝色,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各有选择,不再像从前那么一致。
姚老师是美术老师,今天的讲座主要是讲绘画,如何欣赏艺术。我第一次听到了“徐黄异体”“徐熙野逸”“黄家宝贵”。原来,画画除了用笔画,还有一种画法叫没骨法,就是直接用颜色晕染,没有“笔骨”,就是说没有用墨线勾勒的轮廓。以前只知道有水墨画、工笔画几个基本的概念,今天算是多记住了几个关于画的词汇(我只会这么说,专业人士看到这里笑掉大牙,我可负不起责任哟)。
我原来以为扬州八怪,是人们对扬州艺术家们的尊称,今天才晓得,原来并不是这么回事。
姚老师给我们展示了N张江岸送别图,让我们联想起古人的送别诗,姚老师也写了两首打油诗,一首叫《江岸送别》:江流不息千古行,岸林盘盘迷途津。送君一阙阳关调,别处涕泪满衣襟。另一首叫《气势撼人》:气动身难平,势起波澜惊,撼然莫可知,人道山水情。看来艺术是相通的。
姚老师讲了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我们老家那些纸扎匠,给故人扎的房子衣箱之类的,现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还说外国人无法理解,扎那么漂亮的东西,只为付之一炬。如果不是姚老师今天一说,我对纸扎匠的作品是见多不怪,不以为然呢。
姚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再感谢自己的父母,是父母给予她很好的启蒙教育,才成就了她今天的作为,拥有感知美的能力,并因此拥有了美好的人生。看来感知美,也需要童子功呢。
关于审美,关于艺术,有太多太多的知识,有太多太多有趣的故事,我听得很不过瘾,继续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