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名言警句的真相!

你是不是从小就被教育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是不是也被提醒过不能“闭门造车”?是不是一直信奉“三思而后行”?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真相不都是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哦,赶紧来澄清一下吧:

1、父母在,不远游。

它的下半句是 “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去就是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啦。不要误解成有父母在就不出门啊!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2、“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

这句话出自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士?

孔子回答:上等的士,是了知礼义廉耻,为国家做事,不辱使命的人。次等的是在宗族乡邻中都称赞为孝悌忠信的人。再次等的是说到做到,生硬不懂权变只为自己言行负责的人。

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知识分子的标准要求,最上等的懂廉耻,一心一意为国家不辱使命。次等的国事做不了,但父母乡邻都称孝悌,言必信,行必果,是言而有信是对知识分子的最低要求。我们现在有的人可能连这个最低的要求也做不到了。(来源:知乎,作者:丁改霞)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它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其实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就是说,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这辈子也学不完,有什么指望呀!

是不是很多少年被迫害了,为什么就告诉你前面一句,因为告诉了后面一句就不能让你天天读书了😄~

4、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后半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

5、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是:「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再下一句是:「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不多解释,让我哭会儿😭。

6、三思而后行。

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就太磨叽啦~

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不要再误解这句话啦! 
 
9、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个说明什么?说明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那1%!好想哭~~ 
 
10、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

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还好这只睡狮现在已经醒来了,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震撼啦,拿破仑先生!

11、“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绝对是众多“以讹传讹”名言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连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这跟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指心胸坦荡宽厚仁爱的男人,“恶毒阴损”这种前缀怎能用以形容“大丈夫”?

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对仗,显示出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 
 
12、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3、不见棺材不落泪  

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棺材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其实,这个俗语本来应当是“不见亲棺不落泪”,由于误传的结果,讹变成了现在的“不见棺材不落泪”。

14、狗屁不通  

这个俗语其实应该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这个生理特点。 
 
1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又是一个因为谐音而误传的俗语。“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这比较挨边,用皮匠来比就不可思议了,况且前面加个臭字,明显的带有歧视皮匠的意思。久而久之,人们遂将“裨将”都说成了“皮匠”。

1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或许是因为有些地方的方言管鞋子叫“hai zi”。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17、“为朋友两肋插刀” 

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原文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阔”的本意是“勤苦”,纵观此诗,全文描写的是战斗场面,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可以看到,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后来被人误用为“山盟海誓说”并广为流传。

19、闭门造车

朱熹在《中庸或问》中说: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意为: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行路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规格、尺寸做标准的缘故。所以叫做“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看到没,原本是褒义,到了现代,就成了嘲讽之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