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之我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这两天,你有没有发现:晚上睡觉不用开空调也可以一觉到天亮,甚至还得盖上薄棉被!早晨上班的路上也伴着凉爽的小风,全是“秋高气爽”的感觉!凉爽的天气是真的来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如约而至!处暑,即“出暑”,意味着炎热的离开,也预示着气象意义的秋天已然来临。处暑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早晚凉,白天热,昼夜温差较大,不时降临的秋雨,也为闷热的天气增添了一丝凉意,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气温由热转凉,我们更应注意保健养生。我认为,此时节养生原则记住一个字——润!燥则润之!秋季“燥”气当令,我们很容易出现干燥的症状,大家会感觉干咳少痰、咽干不适,而且有的人会食欲不振。又因秋燥易伤肺与津液,当秋风吹起,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喉咙干(痛)、甚至咳吐粘痰,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也易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不过这时的秋燥属于温燥,只能清补,因此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无花果、百合、蜂蜜、秋梨、芝麻、银耳、莲藕、山药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处暑时节虽然不宜急于增加衣服,但是秋天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外出要注意添加衣服,以保护阳气。晚上就寝一定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遗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在之前的伏天里,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消耗了很多内在的能量,所以三伏一过就很容易感到“秋乏”。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补对了,之前的消耗补充回来了,秋后各种烦人的小毛病自然就不见了,而补错了,一切不但徒劳,甚者会适得其反。“孙郎中”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很简单的食疗佳品——莲藕排骨汤!莲藕是荷塘四宝之一,被誉为“灵根”。秋藕煮熟做汤最是补养,可以滋阴养血,填虚补损。尤其对于夏季受尽折磨的脾胃以及秋天最怕干燥的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猪肉同样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的作用,很适合秋季的气候。当然,有些不吃猪肉的朋友也可以选择莲子、百合、银耳、大枣等健脾养血润燥的食材与莲藕同煮。当然也可以加入少量的糖或盐调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秋季多悲!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忧伤,莫名其妙的流泪,一付无助的神态,失意而伤感!自古文人每每有悲秋之作,而绝不会悲春悲夏,这其实是有中医道理的。秋属金,其气敛降,金气由肺所主。秋季燥金克肝木,使肝气不舒,会引起人们压抑郁闷的感受,加之千树落英、万花凋零的景象很变化容易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很多人看到落叶,就会想到自己的飘零;看到秋风的肆虐,就会想到自己生命所遭受的考验;看到秋天大雁的南飞,就会想到自己有家不能回的苦涩;而如果再加上绵绵秋雨,更是把这种愁绪又增加了一分。因此在秋季,正确调节那些烦躁、悲伤、忧愁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心里忧伤想哭,就尽情的大哭一场吧,千万不要把眼泪强忍回去,因为眼泪有毒,强忍泪水会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疾病,想哭就哭出来吧,哭出来心里才痛快,也不会作病!我们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