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不走的弹窗广告
王者荣耀主播小塔,做梦也想不到会因为弹窗广告而掉人气。
那是一波极为关键的团战,小塔思路清晰,准确的时机切入战场,打足了伤害,拿到了四杀,带领团队走向了胜利。原本游戏进行到这一关头,总会伴随着网友发来的666,但是今天却异常安静,游戏结束后,小塔才发现原来电脑屏幕弹出了一条不堪入目的弹窗广告,刚才的操作都被挡住了。
弹窗广告,不经意间散波到了各个角落。
打开手机,想刷下抖音,在进入界面需要观看几秒广告,点开某多多想要选购一下商品,醒目的红包会问你要不要领优惠券,甚至看看微信朋友圈,也会看到推送告诉你现在买房可以打折……
从PC端到移动端,尽管人们的上网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改变,但无孔不入的弹窗广告,总能跨越媒介阻隔找到你。
01
弹窗广告第一弹
如同原子弹发明者一样,弹窗广告的发明人也表示后悔创造了这东西。
1990年代,弹窗广告发明者伊凡·佐克曼工作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初该公司是一个为毕业生提供咨询的网站,后转型为具备初级交互功能的门户咨询网站。一开始公司依靠网上卖商品、提供付费订购甚至线下杂志来盈利,但后来发现在互联网上刊登广告来钱更快。
这种模式下,部分广告商担心他们的品牌与用户网页内容格格不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佐克曼写了弹窗广告的代码,它将广告与用户页面联系起来,而非嵌入式投放,让广告可以在内部运营,该公司也因此成为互联网时代第一家盈利的“.com”公司。随后各网络公司纷纷效仿,弹窗广告的时代也正式拉开帷幕。
弹窗广告诞生初期,各个公司还是比较克制的,毕竟都自诩是硅谷范的极客,追求高端的科技感,对这种比较低端的、影响用户体验的东西嗤之以鼻,但随着扩张时期的到来,规模团队的形成,商业化压力逐渐增强,各种弹窗广告也纷至沓来。
在国内,QQ弹窗是最早推出的综合类资讯弹窗的主体,并在公司发展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制于传统的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腾讯在不断地尝试中于2006年腾讯迷你首页QQ.com,利用弹出窗口推送资讯,抢占用户桌面。
凭借QQ庞大的用户人群,和腾讯丰富的信息资源,QQ弹窗开创了门户、即时通讯和网络广告的综合信息模式。虽然大多数用户对弹窗广告有明显的反感,但对QQ弹窗推送初期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强烈,以整合即时通讯和门户网站的新兴事物出现,QQ弹窗为其载体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达9.86亿。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流量大潮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弹窗广告卷土重来,嫁接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各个软件上,并开始野蛮生长。
02
被弹窗广告困扰的老年人
阿美的妈妈是一个重度手机爱好者,虽然不识字,但智能手机操作简单,在不断地摸索中她也学会了刷抖音、看新闻,每天茶余饭后,都会掏出手机来刷一会。
父母刷抖音解闷她自然赞成,但母亲不止一次地被广告引导下载软件却让她十分头疼。经常是母亲刷着手机,告诉她正在播放的视频没有了,拿着手机过来询问她是否哪里损坏,而多次接过手机的小美,面对的界面基本是“软件已下载完成,是否继续安装”。
“我也多次告诉过她,看完往下滑就有新的了,但老年人毕竟操作不便利,我们都存在关不掉广告的时候,别说老年人了,所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26.3%;《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中的结论更为惊人: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
数字背后,是巨大的老年群体流量,而无孔不入的弹窗广告,则是对他们的巨大威胁。
如今,广告的形式五花八门,与视频结合,或者拍成段子,很多时候发现父母抱着手机全神贯注,其实看的不过是一个广告。
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仅在2019上半年,该平台受理的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受骗举报就超过2万次。其中,97%的受骗中老年人有资金损失,损失金额过万的占7%。
如果说弹窗广告对年轻人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强制观看让人反感,不适时的弹出,影响体验。对老年人而言,则是一个充满诱惑,不知道会链接到哪里去的陷阱。
老人正在使用手机时,跳出一个弹窗告知手机有病毒需要下载APP清理垃圾、点击进入免费领取礼品,更有甚着会链接至色情、博彩的网页。老年人辨别能力能力较弱,轻者被迫观看广告,重则有可能上当受骗,威胁人身安全。
近期,随着工信部发布APP适老化的相关政策,UC、今日头条等推出了老年版APP,字体放大,增加视听,但广告仍随处可见。
各大厂迅速交出的、并不走心的老年APP答卷,不过是资本的选择性失明罢了。
03
弹窗广告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看起来混乱不堪的弹窗广告市场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完整的商业利益链条。而它主要的利益关系,就是广告商和广告平台。
PC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1分钱,移动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2分钱,这是这一行业普遍的“市场价格”。一家公司单日可提供最高100万条弹窗广告的服务,推算下来,整个行业的运作流量无疑是惊人的,如此巨大且廉价的“广告流量”通过弹窗广告公司,每天都在不断地冲击着互联网用户们的日常生活。
行业内部,弹窗广告公司秉持着有钱就赚的道理,对投放客户并无过多要求,而行业里所谓的“内部审核渠道”其实就是不需要客户提供任何资质,这就使得弹窗广告形形色色,涉及违法的弹窗广告也得以生长。
弹窗广告公司根据网民在搜索引擎搜索的关键词、浏览过的同行网址,实现数据的精准匹配,根据客户需求,自定义年龄、行业、性别以及投放地区时间等要素,定制广告受众群体的画像。
尽管精准推送涉嫌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强制用户观看广告的行为也涉嫌违法,但弹窗广告罚款的上限仅有3万元,与巨大的广告广告利润相比,违法成本简直是九牛一毛。
安卓用户不难发现,除了自己主动下载的APP外,手机自带的日历、应用商店等无法卸载的软件里,也躺着很多广告,而苹果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共享相册邀请广告等,则是“官方合作”的结果。
一个静态画面广告,通过自带浏览器,以开屏画面的形式,向每1000个人展示,手机厂商收费约为200元,国内一家头部手机厂,通过曝光获得的收入一天能达到1700万,巨大的利益面前,用户的体验只能靠后站。
在资本的裹挟下,手机厂商、广告制作公司、广告商都在据力瓜分,消费者面对的就成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关的弹窗广告。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广告,其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向受众介绍、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促成交易,获得盈利。但类似于弹窗广告的形式,显然已经让用户不胜其烦,甚至反感到即使有购买需要,也会选择其他替代品的心理。
广告行业的规范化亟待调整,野蛮生长的弹窗广告时代已经过去,如何不犯错误地留住用户,才是互联网流量争夺赛的高级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