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成专栏:实话

平凹的弟弟栽凹,和我从小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和朋友。虽然他和平凹兄是亲弟兄,但俩人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低;一个说话高喉咙大嗓子,一个说话慢声细语;一个现在是蜚声世界的名人,一个是退休的乡村教师……倒相同的是弟兄俩个都不张扬,低调做人,都爱实话实说,待人真诚,在邻里乡党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在棣花一带,都知道平凹是名人,也都知道栽凹是本份正直人。

栽凹原名再娃。和我一样,都是教师出身;所不同的是他原来教体育,我教语文;他在本乡教书,我在外县任教。大前年我们同时退休,我住棣花塬,他住棣花街。适逢县上打造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他便成了义务讲解员和管理员,给县上节省了一笔“讲解员”开支,也算对地方上的一点奉献。用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发挥了余热”,他也乐此不疲,天天“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把平凹的事说得头头是道,实实在在,让许多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常在一起闲聊,用土话说叫“胡犁”。相互打趣,都不见怪,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因平凹是名人,他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当了“商洛棣花乡土文学研究院”院长以后,常受人之邀,和游客照相合影,也给人签名售书,忙的不亦乐乎。曾经有商州几个文友著文说,她们和栽凹握了手,照了相,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把我笑得前合后仰,见了栽凹糟蹋他“和你握手与我握手有什么两样啊?把女作家激动成那样?还不剩和我握手呢!”他也大笑,象小时候一样豪爽,一样真诚,一样纯朴。

今年端午节过后,我去他家串门,见他门口的月季花开得一片灿烂,一男两女的年轻人站在《丑石》牌坊前闲聊,其中一个高个子姑娘感慨地说:“我从初中到现在写了十几年了,也没有一篇文章见过报纸杂志,把人都磨得没脾气了!贾老师怎么恁厉害?一写就成名成家了?”栽凹听了,笑了笑,对那姑娘说“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寒。贾老师也是人,他是靠勤学苦练才成作家的,也遭受了无数的退稿,也哭过,只是他再失败,不气馁,坚持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世上没有不费下死功夫的名人啊!”一席话,说得那姑娘红着脸连连点头,其它人也连连称是。

上周末,几个公务员模样的小伙子到“平凹老屋”参观学习。站在平凹书屋的桌子旁,栽凹给他们倒茶,让座。几个小伙子便与这位“贾老师”闲聊起来。一个穿警服的小伙子接过茶杯,有点拘谨地说:“贾院长,我在单位成天写材料,写的身心疲惫,也没啥前途,都没心情写了!”栽凹呷了一口茶,笑了笑说:“小伙子,我知道写材料辛苦,但正是辛苦,领导才器重你,也会重用你。你别以为领导不知道你辛苦,那是在考验你,锻炼你,领导像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样,下边哪个学生干啥,他都知道,不会亏待你,你要勤学苦练,把材料写好,不定那天好事就轮到你头上了,不信你看吧!”

“写材料最锻炼人,你写的好,宣传了单位,也展示了自己。在单位你就有地位,有业绩,就是红火人,反过来说,你不写材料了,领导给你个闲差,一天吊儿郎当混日子,穷嫌富不爱,混到老也没名堂,也没出息,老婆娃都看不起你,那你一辈子就惨了,所以,回去在单位好好写,好好干,别泄气,最起码是个有用人,红火人,你说对不对?”

这话说的挺实在。几个年轻人睁大眼睛看着这个年过花甲的“贾老师”,心服口服地请求一起合影留念,栽凹高兴地答应了。

没想到,他说的话,还教育游人呢!我走出门,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刮目相看,觉得他的身影更高大了一些。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

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先锋》、《共产党人》、《当代陕西》、《教师报》、《陕西教育》、《工商时报》、《农民日报》、《陕西农民报》、《法制周报》、《文艺报》、《商洛日报》、《丹江潮》、《山泉》、《丹水》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风文学》丛书,巳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棣花细语》散文集。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书成专栏:鬼话连篇

书成专栏:元岭上的笑声

书成专栏‖和商洛作家王卫民闲聊

书成专栏:取名趣谈

(0)

相关推荐

  • 赵宏 || 平凹—丹凤的名片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刘高兴主题征文推送:《高兴,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作者简介 周丹丰,男,生于1980年,陕西丹凤棣花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一级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丹凤县作协会员.2017年接触微信公众平台,尝试着发表游记.随笔.散文,目前 ...

  • 李冲 || 游园惊梦

    话说文曲星君一日闲来无事,遂召仆从同游商山. 二人驾起祥云,片刻及至,但见商山苍莽,林木葱郁,千里风光,尽收眼底,星君心情大为舒畅.忽听战鼓擂擂,似有马嘶.兵戈之声,仆从惊问:"现如今太平盛 ...

  • 马腾驰//拿什么来感恩?

    拿 什 么 来 感 恩?(散文) ·马腾驰 出身普通人家,没有背景与依靠,磕磕绊绊.难场愁苦的人生路上,困顿无助的事一个接着一个.每在焦虑彷徨,四顾茫然,不知怎么应对之时,我也羡慕过那些有显赫家庭背景 ...

  • 【文化之窗】刘丹影:我父母眼里的平凹及其作品

    我父母眼里的平凹及其作品 刘丹影 著名作家京夫先生在其遗作<朋友屈超耘>一文里曾说:"他的文章老道,日益趋于理性与智性--仍未放松对文学.文友的关注,这使表现在对平凹作品的维护上 ...

  • 【吴琼专栏】棣花,棣花

    [江东璞玉]本名吴琼(1966--),男,曾用笔名吴銎,陕西商洛人.小小说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小小说学会会员.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 ...

  • 何丹萌:也说方英文

    何丹萌,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现为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中国作协会员,陕西剧协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出版有散文集<有了苦不要说><将 ...

  • 【行参菩提】李长新丨在棣花古镇近距离读贾平凹

    今年正月初五,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什么旅行的目的地选去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因为哪里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出生地,地以人传,去他老宅转转,一是想看看龙驹寨这里的风土民俗,山势地脉,丹江河水,咋养育了一 ...

  • 贾平凹的“凹”到底怎么读?“ao”还是“...

    贾平凹的"凹"到底怎么读?"ao"还是"wa"?总算知道啦!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最后一课是<月迹>,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对于 ...

  • 书成专栏:举报

    我在县城里一所学校教书的时候,遇到一个惊得出了满身冷汗的事情,虽过去多年,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个秋天的夜晚,我在宿舍里备课.批改作业时,觉得有些饿了,便踱到不远处的小灶房,想找点东西充饥. 走到门口, ...

  • 书成专栏:出手

    该出手时就出手,危难时刻显身手. --题记 这事儿发生在三十年前的秋天,距现在已经有些久远. 那时我在县教育局工作,喜欢交朋结友的我,常到一位爱写作的同事家里与他聊天.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去他家谈天说 ...

  • 书成专栏‖那些年,我们锅里煮些啥

    退休以来  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做饭.这是因为现在做饭,要米有米,要面有面,油盐酱醋一应齐全,烧的是燃气,至差也是干柴或电,"干柴细米面,只显人历练(能干.手巧)",并且做饭的人是&q ...

  • 书成专栏:半块坨坨馍的记忆

    到家乡的一所小学给学生讲写作课,未讲前,在校园里溜达了一圈,瞥见饭厅的餐桌上扔了许多吃剩的馒头,有的咬了一口,有的剩了半截,还有的完好无缺--觉得很可惜,很心疼,遂问身边一个男孩:"你们咋把 ...

  • 书成专栏:远去的纸喇叭

    我家门头上 有个小喇叭 祖国前进的脚步声 传进山洼洼 -- 这是我四十多年前写一首小诗,现在看到它,不由得引起了对风靡十多年的纸喇叭的回忆,虽然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仍对它怀 ...

  • 书成专栏:阿里山的姑娘

    出高雄市向北车行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著名的阿里山脚下: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之行,就到了半山腰的阿里山茶场,当地人叫高山茶体验区. 站在这海拔约1200米的半山腰放眼望去,身后是重重叠叠.郁郁葱 ...

  • 书成专栏:老家的竹园

    我的家乡圪崂,座落在棣花古镇腰山中麓的天坡之下,村名圪崂,实际上是一条长达十多里的山沟.许多人家的房子依山傍水而建,原来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后来变成砖木结构,现在都变成了砖混结构.但不管房子怎样变化, ...

  • 书成专栏:助学金

    1977年冬,在举国万头攒动的高考大军中,我榜上有名,但入学通知书下来以后,却使人大失所望--被录取到了本地一所师范学校.想想教了四十多年书的父亲每日起早贪黑地忙碌却常遭人歧视,过着极端清苦的日子,我 ...

  • 书成专栏:取名趣谈

    (一) 我小时候跟母亲去村后的山沟里割草,山沟里住了一户人家,那老汉是个孤寡老人,也是村里的五保户,叫"没名". 怎么叫"没名"呢?母亲告诉我:他父母都是文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