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鸣响英雄城

唐高宗年间,大唐才子王勃从河南龙门出发,赴交趾(位于今越南)省亲探父,沿大运河,顺长江,过鄱阳湖,经赣江,到达洪州(今江西南昌)。重阳佳节,阎都督重修滕王阁竣工,大宴宾客,王勃亦被邀入席。面对壮观的滕王阁,王勃以神来之笔,挥毫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遂成千古名唱,响彻这方热土的上空。
沿着历史的河流溯源,王勃所行经的黄金水道,一直书写着赣鄱交通的辉煌。那时,赣江是承担全国漕粮运输的大动脉,“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鄱阳湖为中心、星罗棋布的航运网与海上丝绸之路,让景德镇瓷器、武夷山茶叶名扬海外;郑和七下西洋的部分海船,五次是由江西承造;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成就了实力强大的商帮——江右商帮……
时代的车轮驶入近代,交通格局发生巨变。随着科技发展,陆路运输崛起,江西的水运优势逐渐消失,黄金水道渐失往日风采。百年前,南浔铁路修通,火车的汽笛声鸣响在鄱阳湖边、赣江之畔,南昌这座城市的铁路篇章由此徐徐展开。
烽火年代
铁路和城市的情缘,常常从一个车站开始。
1916年,南浔铁路竣工通车,这是江西省自办的首条铁路,也是中国早期修建的铁路之一,从九江至南昌,全长128公里。赣江之滨的牛行站随之建成,成为南昌首座火车站。牛行站与南昌城区中隔赣江,在省垣章江门外设过渡所,转运旅客过江。牛行站的建成,改变了水运时代形成的“接官接府章江门”习俗,成为南昌对外交通的新窗口。
史料记载,车站站址曾是南昌周边老百姓卖牛的市场,因此得名牛行。单说一个牛行站,在浩如烟海的铁路车站里,也许算不上突出,但与名动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联系起来,就显得格外庄严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不仅使南昌成为“英雄城”,奠定了南昌红色城市的基调,而且让南浔铁路和牛行站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刻,留下一段红色的印记。在这荡气回肠的诗篇中,铁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章节。
1936年,浙赣铁路南昌至玉山段建成通车,位于城区的南昌站投入使用。南昌站与牛行站各有分工,分别为浙赣线、南浔线服务,它们如两个忠诚的哨兵,在赣江两侧履行着使命。一座城市,两个火车站,这在当时,绝对是值得骄傲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昌、牛行两个火车站饱受战火蹂躏。据史料记载,从1938年末至1940年1月,中国军队多次在南浔铁路沿线破袭日军,著名的万家岭大捷就发生在南浔线上德安境内。因为军事需要,当时的牛行站还保留着碉堡、暗堡以及地下工事等。浙赣线随着战争失利被逐段破坏,抗日战争胜利时仅存杭州至诸暨、江山至上饶两段线路通车。
1947年6月,南浔线修复通车,在牛行站举行通车典礼。据当时报纸记载:“南浔铁路全线复轨试车,业于昨日上午圆满完成。当列车驶入车站时,汽笛长鸣;远近民众,四方奔集来观者达五千人……”浙赣线1946年开始逐段修复,直到1948年12月才全线修复通车。
流金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63年1月10日,赣江大桥建成投用,钢铁长龙跨过滔滔赣江,连通南浔线和浙赣线,拓展了路网功能。随后,南昌站成为这两条铁路的共用车站,赣江北岸的牛行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近50年的时光,牛行站的命运跌宕起伏,如同一位老者,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随着时代发展和路网变迁,它慢慢隐没在岁月的洪流中,却永远定格在铁路人的记忆里。
作为一名旅客,南昌站带给我的最初印象既神秘,又深刻。记得那是1995年的秋天,我在家乡的火车站等了4个小时后,终于挤上了夜班车,经过大半夜的旅行,于晨曦初露时抵达南昌站。火车带着我走出小山村,踏上省城的土地。
乡下孩子第一次远离家乡进城求学,心情是复杂的,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忐忑。出站后,我用好奇而胆怯的目光打量着这个正在施工改造的火车站。它被脚手架和建筑材料层层包裹着,当时还看不出庐山真面目,我努力想象着它建成后的样子,是高大伟岸,还是俊美灵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昌只有浙赣线和南浔线两条铁路,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改变始于1993年,这一年,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开工。1994年,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南昌站启动改造,站房和站场全面扩建。我初识南昌站,看到的正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那时的我,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大学毕业后会留在南昌工作、生活,会与铁路产生那么多交集。
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南北大动脉之伟力,成为拉动沿线发展的强大引擎。南昌站凤凰涅槃,全新亮相。彼时,南昌站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尤其是与候车室连为一体、左右对称的“双子楼”,成为英雄城的新地标。江西老表北上进京、南下深圳,有了便捷的要道,豫章故郡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大铁路干线,在一座城市呈十字交叉状,当时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南昌,凭借浙赣、京九铁路双线交会,一跃成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铁路枢纽。南昌下辖的向塘镇因有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而人声鼎沸、远近闻名。
追风之旅
进入新世纪,英雄城的铁路发展进入“开挂”模式。
2007年,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百年浙赣线经过电气化提速改造,开行了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风驰电掣的动车组从南昌出发,东到上海、西至长沙,开启了追风之旅。
3年之后,昌九城际铁路通车运营。继南浔线、京九线之后,南昌与九江之间再添一条钢铁巨龙。从1916年通车的南浔铁路,到2010年通车的昌九城际铁路,近百年间,铁路沧桑变迁。时间走到2013年,昌福铁路开通运营,南昌可以直通福州、厦门等东南沿海城市。因为南昌西站的拉动和辐射效应,赣江北岸、梅岭脚下的一片荒山野地里,迅速崛起一个令人惊艳的“九龙湖新城”。
再后来,沪昆高铁、昌赣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的1小时、2小时、4小时“朋友圈”,乘高铁可以快速通达长三角、大湾区和闽东南地区。这两条高铁,加上正在建设的赣深高铁、即将开工的昌九高铁,再次在南昌“十字交叉”。风笛声声,鸣响在英雄城的上空,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悄然来临。
从初建到现在,南昌铁路走过了100多年的光阴,在一次次的改造和建设中华丽蜕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铁路人都勤勤恳恳,守护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助力英雄城的发展。
铁路,象征出发与抵达,也承载相逢与思念。此刻,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当年乘火车抵达南昌站,初见它时的模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