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不只算出了圆周率,他还在镇江搞数学算出了《大明历》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READING
导读

3月14日,是国际数学节,也是圆周率日。说到圆周率,不得不提的人自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数学外,祖冲之在天文、机械等多个领域都颇有研究,甚至还精通乐理、音韵。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

——刘徽(魏晋)

月球上与中国相关的月球环形山有14座,有5座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张衡、石申、郭守敬、万户),2座为了纪念中国近现代天文学业家(高平子、张钰哲),还有2座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发现家(蔡伦、毕昇),1座神话人物“嫦娥”,还有座是以中国男性常用名命名的“景德”,也有人称其是为了纪念宋真宗命名的中国陶瓷之都景德镇的“景德”。

其中,“祖冲之环形山”,和镇江的渊源极深。

在“圆周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谈一谈祖冲之和镇江的故事:
01
祖冲之,和张衡一样,也是那个“数星星的孩子”。那时候没有学而思和奥数,练就了他一双清澈的眼睛。
(眼睛,应该是这样的清澈)
每晚数星星,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祖冲之的成材,重要原因是他的家族传承及家庭教育。
祖冲之的曾祖父在东晋时官至侍中、光禄大夫,相当于宰相和国策顾问之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做官,祖父是大匠卿,掌管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父亲是奉朝请,这是闲散大官。古时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这个家族的历代成员,大多对天文历法颇有研究。这样优越和渊博的家庭,学习氛围又好,很容易把孩子朝高端知识分子方向培养。
所以很快,祖冲之在青少年时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25岁时,他被招进宋孝武帝创设的学术机构——“华林学省”,从事研究儒家的经典著作和一些专项领域。
单位发现这个小伙子有很强的数学能力,在运算方面简直就是天赋异秉,很适合做科研项目,于是祖冲之又被招进“总明观”(“总明观”是当时宋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
很快,祖冲之就成了“总明观”里最年轻的教授,可以进入国家藏书室,涉猎了很多机密知识,如天文、地理、算术、机械制造……
这时,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刘子鸾,被封为新安王,担任南徐州刺史这个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他的管理团队里缺少科研类的人才,听说了祖冲之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于是点名要祖冲之来协助工作。
经过一番人事调动的流程,461年,祖冲之来到了南徐州,就是现在的镇江,在刘子鸾手下当了个“从事”,相当于州级长官的秘书。
461年到464年这段时期,祖冲之在南徐州(镇江)任职,陆续担任“从事史”、“公府参军”等职务,尽管公务繁忙,但难能可贵的是,祖冲之没有沉湎于官场,坚持了专业的发展。
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多时间,但祖冲之科研生涯中最光辉的成就,就发生在这里。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农耕时代的发展时期,历法就如同今天的作息表一样重要,什么时候进行耕种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播种不及时,就会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当时所用的历法,是前人何承天所编的《元嘉历》,历法里有许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没已差40余天,于是他着手编撰《大明历》。

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这部历法是当时地球上最科学的历法。462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呈报朝廷,请求宋孝武帝公布实行。

祖冲之纪念邮票(图片来源于中国数学教育网)

02

宋孝武帝重视科研,但不懂科技。《元嘉历》和《大明历》哪个好,他也不清楚,于是“下之有司,使内外博议”,让懂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

当时,懂历法的人都认为对比下来《大明历》更好。这时候,有个不是天文历法知识专业出身的权臣戴法兴,突然跳出来强烈。

有创新的思维,就有守旧的势力,戴法兴和祖冲之展开了辩论,说:“太阳的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没有一定的规律。”

祖冲之回应:“太阳的运动的确有快有慢,但却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有事实为证的。”

戴法兴还对“岁差”提出异议,认为“冬至所在”“万世不易”,并给祖冲之扣上了“诬天背经”的罪名。

祖冲之对戴法兴提出的异议,一一作了反驳。

由于辩论双方的专业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戴法兴几乎被祖冲之驳斥得下不来台,最后气急败坏地说:“年轻人不讲武德,跟老同志顶嘴,历法就能随便改吗?耗子尾汁!”

祖冲之立场坚定:“我将古今历法的优缺点做了研究比较,我的研究是有根据的,我们不能盲目信从古人,旧历法既然有错,就应该采用新的。”

在场的很多大臣都认为祖冲之是对的,又有一小部分大臣为了站队戴法兴而反对,现场比较混乱。

这时,皇帝的另一个亲信巢尚之站出来做了工作总结:“新的历法是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论证制订的,用这个历法计算出来的月食情况与现实中的相同,可是用旧历法推算出来的结果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宋孝武帝经过考虑,决定在三年后的大明九年(465年)改换年号,并实行新的历法。

464年,祖冲之被调到娄县(今昆山)主持工作。刚上任不久,就得到宋孝武帝驾崩的消息,随后,新继位的皇帝把改换历法的事放在了一边,后来等到改朝换代了,也没实行《大明历》。

后来的南齐也有人支持改历,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直到祖冲之去世后10年,梁武帝将《大明历》改名为《甲子元历》,颁行于世。

祖冲之银币1986年发行,面额是5元 ,重量22克。

03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时候,史书上记载是担任“南徐从事史”这个岗位上的。也可以说,是在镇江推算出的π。

《隋书·律历志》相关内容是这样说的:

“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nǜ)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

《隋书》中关于祖冲之大明历的部分记载,从右往左竖读

其大意是:

古代的数学中,都认为圆的周长是3,直径就是1,这个数值是很不精确的。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等人虽然分别提出过新的圆周率的值,但是也没有让人满意的结果。到了(南朝)宋末年,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创造出更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把1亿那么大的圆径算作1丈,那么比圆周长大的数是3.1415927丈,比圆周长小的数是3.1415926丈,圆周的长度正好在这两个数之间。密率就是355/113,约率就是22/7。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所得到的结果,是当时最精密的。

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𝛑范围为:
3.1415926<𝛑<3.1415927
即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此外,他还得了被称为密率的

这个分数的圆周率,虽然只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却同样让人惊叹。直到962年以后,祖冲之的圆周率才被阿拉伯统治下的波斯数学家卡西改进。卡西利用了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简化了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7位。而德国人奥托求得密率,则比祖冲之晚了一千多年。

中国香港纪念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
祖冲之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没有任何史料流传下来,因为祖冲之的著作全部失传了,而记载圆周率值的《隋书》又没有具体交代。由于当时只有刘徽的割圆术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只能猜测祖冲之用的是同样的方法。那样的话,他需要算出圆内接正24576边形的面积,而密率(有日本学者建议称为祖率)的求得恐怕是借助于前辈天文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

前段时间,有人为了纪念祖冲之,特别将圆周率用钢琴演奏出来,艳惊四座。

祖冲之在《缀术》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圆周率的测算方式,他的下限3.1415926可能是通过割圆术获得,但上限3.1415927如何得到的,因为《缀术》的失传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缀术》这本书相当的牛,唐朝时,《缀术》作为国子监算学课本,是当时读书人的必修课。

在镇江的焦山枫杨广场上,还有一座圆周率文化墙,用以纪念祖冲之在圆周率上的伟大贡献。

祖冲之与圆周率

479年,齐取代了宋,史称南朝齐或萧齐。在萧齐王朝,祖冲之官至长水校尉,这是他一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四品)。

这个时期的祖冲之,科研的重点放在了机械制造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重造了指南车、制造了水碓磨、设计了一种千里船。

指南车据说是黄帝对蚩尤作战,发明了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东汉的张衡、三国的马钧都制造过指南车,但早已失传。

刘裕攻进长安后,得到后秦皇帝姚兴的一辆指南车,但这辆指南车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内部机械已经毁坏了。萧道成知道祖冲之特别会搞科研,让他重新制造一辆。经过细心推敲和反复运算、测试后,祖冲之重新制造出了指南车。

得到指南车的萧道成非常高兴,在御花苑里举办了一场“赛车会”:一辆指南车是全木料纯手工制造,车子开动,不论向右转还是向左转,木人的手指总指向南方。另一辆,传递齿轮和机件等部件都是铜做的,比木制的灵敏度还要高,在场的观者无不拍案叫绝。

指南车模型

千里船,又叫千里舩,一天能走一百余里。

水碓磨,是利用水的冲击力量来带动机械运转的粮食加工工具,这种传统的农具直到解放后有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

水碓磨

为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贡献,1964年1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04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他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
有史料记载,“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注:以上诸引言出自《南齐书》或《南史》中的《祖冲之传》。)
另外,祖冲之还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哲学著作,可惜与他的数学书一样均已失传。
他的文学作品有《述异记》,在宋代的类书《太平御览》等古籍中,尚可以看到此文的片断摘录。没想到这位世界级的“理工男”,竟也是一位文艺青年,闲来喜欢写神话小说。
至于他的儿子祖暅,则生卒年代不详,只知他曾任太府卿,这是南朝设置的掌管金帛财帑的官职。
由于受家庭尤其是父亲的影响,祖暅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祖冲之的《大明历》便是在祖暅三次建议的基础上完成的。祖冲之的代表作、曾列入唐代数学教科书并流传朝鲜和日本的《缀术》经学者们考证,有些条目系祖暅所作。至于球体积的计算公式,则应该是祖暅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发现(如果是他发现的话)。
汉代骨制算筹,图片来自wikipedia
可能我们现在觉得这些基础数学很容易,但是在祖冲之父子生活的年代,连算盘都尚未发明出来。
当时,人们使用一种叫算筹的计算工具,它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材料。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筹算计算一次就要用笔记下结果,这样就无法得到直观的图形和算式。因此只要有差错,就只能从头开始。
这也正是祖冲之父子难能可贵的地方。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