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 | 王家卫:他的电影不讲故事,只讲情绪
人间有五毒——王家卫的电影、林夕的歌词、王菲的声音、梁朝伟的眼神、张国荣的气质。
它们总是让人欲罢不能。而王家卫的电影里恰巧包含了五毒中的后三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失恋后一夜吃了三十罐凤梨罐头;梁朝伟扮演的巡警失恋后一个人对着家里大大小小的物件自说自话。
这大概就是一个人不小心丢了身边最重要的东西,之后的每一天都在心里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王家卫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导演形象,却很少谈及自己的家庭和过往经历。
他是一个上海的种子,被种到了香港的土壤里,遇到合适的雨露灌溉后,终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他的上海背景为他提供了重要的想象空间,香港背景则为他补足了发育所需要的一切养料。
王家卫与父母
王家卫的外祖父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当时上海法租界的花园都是由其设计,所以王家卫后来大学时读设计专业并非偶然,而是家风传承。
父亲有“社团”背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考虑到当时上海特殊的时代氛围,父母于 1963 年带着只有 5 岁的王家卫去了香港。
由于政府规定只能带走一个孩子,加上那时王家卫的哥哥和姐姐已有十四、五岁,相对而言可以照顾自己,因此他们只得暂时留在上海,父亲本打算在香港安定之后再回来接哥哥和姐姐,却未曾想,一去便是十多年的别离。
青年时代的王家卫
母亲是超级影迷,对电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香港,童年时代的王家卫与母亲一起观看了数千部电影。由于香港的开放,这里汇聚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因此王家卫那时观看的电影种类非常繁杂,好莱坞、欧洲、日本、中国大陆的电影,不加区分地一概摄入。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观影经验,是塑造个人审美经验、价值观的最重要过程。
除了早期观电影量的积累,王家卫的父亲对他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要求,那就是命令他在上大学之前把经典文学名著都读过,这使得王家卫有了很好的文学修养并且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客观来说,多数导演的电影养分都很充足,但文学经验普遍比较弱,像王家卫这般熟读俄国小说、法国小说甚至拉美小说的导演,屈指可数。
进入大学后,王家卫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摄影大师罗伯特 · 弗兰克( Robert Frank)、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和理查德 · 阿维顿( Richard Avedon )的作品。从王家卫任意一部影片对画面的极致要求就可以看出,摄影对他作品的深刻影响。
正式做导演之前的这些努力和经历,给予了王家卫丰富的艺术资源储备。
西方著名影评人鲍尔斯当年第一次接触王家卫的时候,就曾无比惊讶的说:居然有一个香港导演可以与我们大谈布列松、安东尼奥尼、戈达尔和法斯宾德。除此之外,王家卫对于西方文学和电影的熟悉程度更是让他咋舌。
《春光乍泄》
王家卫的作品凭借着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当今影坛的许多重量级的导演都是他的忠实拥趸,包括大名鼎鼎的昆汀·塔伦蒂诺、泽维尔·多兰以及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导演巴里·詹金斯等都声称模仿过王家卫的影像风格。
《重庆森林》
在速食文化膨胀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喧嚣至上的娱乐界,高效和高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但王家卫成立已久的具有政治波普意味的泽东电影公司却总共拍了 18 部影片。
所有人都在抱怨,他拍的太慢了,然而王家卫说:“我没觉得慢”。
对他来说,做电影和做人一样,要有自己的节奏,一部电影从开始到最终完成,每一帧每一秒都要做到极致,都要完美。没有演员不吐槽他的折磨,可是又无人不尊敬他对电影的真诚。
“做不好功课,我舍不得拍摄”。
所以《2046》拍摄周期为5年,《一代宗师》从策划到拍摄完成用了10年。
《2046》
王家卫是一个不肯与时间赛跑的人,因为他跑在时间之前。20 多年前被人翘首以待的《东邪西毒》,被他拍成了文艺片,招来一片声讨。王家卫喜欢古龙的诗意和洒脱,因此他用了金庸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古龙的内核。那时几乎没人能看懂这部电影,而今天,人们终于能够理解他的深邃。
还有 27 年前的那部《阿飞正传》,王家卫大量采用主观镜头和布莱希特式的“疏离”表现方式,同样由于“走得太快”,票房惨淡,但这部影片却成为了王家卫风格初成的开山之作。
《阿飞正传》,也可以说是张国荣转战影坛的代表作品。1989 年底,张国荣突然宣布告别歌坛,进军电影界。在《阿飞正传》开拍之前,张国荣已经在吴宇森等执导的电影中尝试过许多类型的表演,但直到饰演了《阿飞正传》里那个颓废又迷人的旭仔,才真正开启他倾注灵魂的殿堂级表演。
《阿飞正传》
在香港新浪潮的导演代表如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王家卫电影在敘事结构上常常是断裂的,靠旁白补足贯穿,但并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电影以其特有的独白和音乐表达,完美诠释了形形色色的真实的人。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的流行文化的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一代宗师》
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更是将王家卫选为 20 世纪 90 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花样年华》
王家卫用东方式的情怀与视角,还有他特有的“慢”,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慢”,使得王家卫有充足的时间去品味与打磨一部影片,甚至一个画面。
一个“慢”字,里面充满了专注,更重要的是拒绝,正如他说的:“这么多年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
从《旺角卡门》到《花样年华》,从《重庆森林》到《春光乍泄》,标志性的人物独白,光怪陆离的镜头,一个个精准的数字以及昏暗迷离的光线,构成了王家卫式的电影风格。
在他的镜头下,歇斯底里、沉默寡言、暗自欢喜,每一种情绪都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无论哪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深深的孤独,给人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冰冷。
《东邪西毒》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春光乍泄》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堕落天使》
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一代宗师》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
《重庆森林》
每一架飞机上,一定有一位空中小姐是你想泡的,去年这个时候,我非常成功地在两万五千英尺的高空上泡了一个。我以为会跟她在一起很久,就象一架加满了油的飞机一样,可以飞很远。
音乐、画面,没有对白,一切仿佛静止,却又像被蔓延的情绪泅溺,无法言说。
王家卫像一位老道的猎人,一点一点将观众的情绪拽进他的世界,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好似一场梦游,只是这梦似酒让人不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