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造师《建筑实务》基础知识打卡学习007:建筑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lA413021 掌握机械施工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技术
1、土方机械的选择依据:基础形式、工程规模、开挖深度、地质、地下水情况、土方量、运距、现场和机具设备条件、工期要求、土方机械的特点。
(1)、推土机
①、可以推挖一~四类土,多用于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1.5m以内的基坑(槽)。
②、基本作业(流程):铲土、运土、卸土、空载回驶。
③、回填时,铲刀不得超出土坡边沿。上下坡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超过10°。
③、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前后距离应大于8m。
(2)、铲运机
①、适于开挖含水量不超过27%的一~四类土,运距800m内的挖运土方。
②、基本作业(流程):铲土、运土、卸土、空载回驶。
(3)、正铲挖掘机
①、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和经爆破后的岩石和冻土。
②、挖土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4)、反铲挖掘机
①、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三类土,适于深度不大的基坑、基槽或管沟等含水量大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土方。
②、挖土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5)、抓铲挖掘机
①、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一~二类土,最适宜于水下挖土。
②、挖土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6)、装载机
用于较软土体的表层剥离、地面平整、场地清理、土方运送。
lA413022 掌握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一致,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一、浅基坑的开挖
1、浅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周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2、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
3、(1)、人工挖土,应预留15~30cm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2)、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20cm;
使用正铲、反铲、拉铲挖土时为20~30cm。
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cm,以利挖方进行。
5、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
二、浅基坑的支护
1、斜柱支撑: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
2、锚拉支撑: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
3、短桩横隔板支撑: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4、临时挡土墙支撑: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5、型钢桩横挡板支撑:适于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砂土层中使用;
6、挡土灌注桩支护:适于较大、较浅(<5m)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采用;
7. 叠袋式挡墙支护:适用于一般黏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应在5m以内的浅基坑支护;
三、深基坑的土方开挖
1、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放坡挖土(无支护结构)、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
2、深基坑土方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①、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②、防止边坡失稳;
③、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3、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措施:①、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②、减少暴露时间;③、防止地基土浸水。
四、深基坑的支护
支护结构的选型: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前面的组合等。
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适用条件:①、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②、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
③、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地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截水帷幕(or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桩墙
适用条件:①、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②、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
③、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
3、逆作拱墙
适用条件:①、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
②、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
③、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
④、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⑤、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4、深基坑挖土应坚持分层、分段、均衡、对称的方式。
lA413023 掌握人工降排地下水的施工技术
1、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
2、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术
(1)、真空(轻型)井点
适于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塌方等情况使用。(0.1~20m/d)
(2)、喷射井点
适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6m~20m)(0.1~20m/d)
(3)、管井井点
适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的情况。(10~200m/d)
(4)、截水
截水帷幕目前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等。
当地下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5)、井点回灌技术
在降水的同时,由于挖掘部位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其周围地区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使土层中因失水而产生压密,因而经常会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的不均匀沉降或开裂。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采用设置井点回灌的方法
A413024熟悉基坑验槽方法
1、建(构)筑物基坑均应先有施工单位自检,然后进行施工验槽。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清理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2、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①、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负责及技术人员到场;
②、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③、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④、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3、无法验槽的情况:
①、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②、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③、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④、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⑤、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4、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5、推迟验槽的情况:
①、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②、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③、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6、验槽的主要内容:
①、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査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③、检査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④、检査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⑤、检査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
7、验槽方法:
①、验槽方法通常主要采用观察法为主,而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要先辅以钎探法配合共同完成。
②、钎探法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人工:锤举高度一般为50cm,自由下落;
机械:利用机械动力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③、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以设计为依据;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钎点按梅花形,间距1.5m分布,深度为2.1m。
④、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⑤、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8、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①、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②、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③、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④、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1A413025 了解岩土的分类及性能
1、根据土石坚硬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以便选择施工方法和确定劳动量、计算工程费用。
①、一类土:松软土; ⑤、五类土:软石;
②、二类土:普通土; ⑥、六类土:次坚石;
③、三类土:坚土; ⑦、七类土:坚石;
④、四类土:砂砾坚土; ⑧、八类土:特坚石。
2、土的天然含水量: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在制定土方施工方案、选择土方机械和决定地基处理时,均应考虑土的含水量。
3、土的天然密度: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内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常以土的干密度控制土的夯实标准。
5、土的密实度:土被固体颗粒所充实的程度,反映了土的紧密程度。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