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肝静脉

肝脏的静脉回流管道除左、中、右三大肝静脉外,尚有一支或数支较小的肝静脉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这些肝小静脉统称副肝静脉(accessory hepaticveins,AHV)解剖学上,第一肝门指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肝脏处,它通常位于肝脏下方的横沟内;第二肝门指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它通席位于肝脏后方的腔静脉窝上部(图1);第三肝门指肝右后下静脉及尾状叶静脉等肝小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它通常位于腔静脉窝下部(图2)。AHV多在第三肝门径直汇入下腔静脉。

图1 肝静脉与第二肝门MRI表现

A. 冠状面FIESTA显示肝右静脉(箭)经第二肝门进入下腔静脉;B. 冠状面FSPGR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显示肝右静脉(箭)与肝中静脉(黑箭)汇入下腔静脉;C. 轴面增强扫描平衡期FSPGR图像显示左(1)、中(2)、右(3)三大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另见一支肝右后上静脉(4)直接进入下腔静脉,图中I为下腔静脉,A为主动脉。

图2 副肝静脉与第三肝门MRI表现
女性,57岁。A. 轴面FSPGR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显示副肝静脉(箭)引流肝右叶后下段的解脉血,直接进入下腔静脉(I);B、C. 轴面FSPGR脂肪抑制平扫T1WI显示副肝静脉(箭)直入下腔静脉(I),图中L为肝左叶,G为胆囊,I为下腔静脉,A为主动脉。

常见的AHV是肝右后静脉与尾状叶静脉。肝右后静脉依据其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之上、中、下部位(各段分别占1/3),分别称为肝右后上、中、下静脉。肝右后上静脉主要引流VII段上部的静脉血;肝右后中静脉主要收纳VII段中部邻近下腔静脉区域的静脉血;肝右后下静脉较粗大时可引流VI段和VII段下部(肾压迹处)的静脉血,较细小时仅回流VII段下部的静脉血。在肝右后静脉中,肝右后下静脉的管径最粗、出现率最高,且多开口于下腔静脉右侧壁或右后壁(图3)。尾状叶静脉主要引流尾状叶的静脉血,自下腔静脉左侧壁或左前壁汇入,另有一些小分支静脉则注入三大肝静脉,其中以肝中静脉或肝中、肝左静脉的合干多见。

图3 肝右后下静脉MRI表现
女性,51岁。肝硬化患者。A. 轴面FSPGR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图像显示肝右后下静脉(箭)进入下腔静脉(I),胆囊(G)后方可见门静脉右支明显强化(箭头);B. 冠状面FSPGR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显示肝右后下静脉(箭)进入下腔静脉(I),图中L为肝左叶,A为主动脉,Sp为脾脏,S为胃壁,K为肾脏。

A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呈直角或近似直角,或其管径较粗大时,在MRI和CT断层图像较易显示(图4)在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MRI显示AHV的概率可达83.3%。有学者认为,AHV开口的直径>6mm才出现病理生理改变或具有临床意义。当肝左、中、右静脉存住阻塞病变时,AHV可与肝静脉远侧的属支及门静脉分支建立广泛的侧支吻合,成为肝脏静脉血液回流和门-腔分流的重要途径。了解AHV具有以下临床意义:为制定切除肝脏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设计个性化的介入治疗计划和评估疗效。

图4 肝右后下静脉MRI和CT表现
女性,41岁,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A~C. 均为增强扫描平衡期FSPGR图像。A. 轴面T1WI显示肝脏尾状叶和脾脏(Sp)增大,尾状叶静脉(箭)注入下腔静脉(I),胆囊(GB)后方可见肝门静脉右支明显强化(箭头);图B(轴面T1WI)和图C(冠状面T1WI)均显示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箭),肝门静脉主干明显强化(箭头),在椎体(V)和腹主动脉(A)旁,以及脾-肾之间出现多支增粗、纡曲的椎旁静脉等侧支循环血管高信号;D. 女性,50岁,轴面CT增强扫描平衡期,肝脏尾状叶增大,肝右后下静脉(箭)注入下腔静脉(I)右侧壁,胆囊(GB)后方可见门静脉主干断面(箭头),肝、牌周边包绕低密度腹水,图中L为肝左叶,A为主动脉,Sp为脾脏,St为胃壁,K为肾脏,S为小肠,C为结肠,P为胰腺,RPL为肝脏右后叶。
参考文献

[1] 刘树伟,徐文香,栾铭箴,肝足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 刘树伟,王怀经,徐文香,等. 肝右后静脉的应用解剖. 中华外科杂志

[3] 陈世林,罗明月,单鸿,等. CT及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临床放射学杂志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