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肝静脉
肝脏的静脉回流管道除左、中、右三大肝静脉外,尚有一支或数支较小的肝静脉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这些肝小静脉统称副肝静脉(accessory hepaticveins,AHV)。解剖学上,第一肝门指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肝脏处,它通常位于肝脏下方的横沟内;第二肝门指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它通席位于肝脏后方的腔静脉窝上部(图1);第三肝门指肝右后下静脉及尾状叶静脉等肝小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它通常位于腔静脉窝下部(图2)。AHV多在第三肝门径直汇入下腔静脉。
A. 冠状面FIESTA显示肝右静脉(箭)经第二肝门进入下腔静脉;B. 冠状面FSPGR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显示肝右静脉(箭)与肝中静脉(黑箭)汇入下腔静脉;C. 轴面增强扫描平衡期FSPGR图像显示左(1)、中(2)、右(3)三大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另见一支肝右后上静脉(4)直接进入下腔静脉,图中I为下腔静脉,A为主动脉。
常见的AHV是肝右后静脉与尾状叶静脉。肝右后静脉依据其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之上、中、下部位(各段分别占1/3),分别称为肝右后上、中、下静脉。肝右后上静脉主要引流VII段上部的静脉血;肝右后中静脉主要收纳VII段中部邻近下腔静脉区域的静脉血;肝右后下静脉较粗大时可引流VI段和VII段下部(肾压迹处)的静脉血,较细小时仅回流VII段下部的静脉血。在肝右后静脉中,肝右后下静脉的管径最粗、出现率最高,且多开口于下腔静脉右侧壁或右后壁(图3)。尾状叶静脉主要引流尾状叶的静脉血,自下腔静脉左侧壁或左前壁汇入,另有一些小分支静脉则注入三大肝静脉,其中以肝中静脉或肝中、肝左静脉的合干多见。
A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呈直角或近似直角,或其管径较粗大时,在MRI和CT断层图像较易显示(图4)。在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MRI显示AHV的概率可达83.3%。有学者认为,AHV开口的直径>6mm才出现病理生理改变或具有临床意义。当肝左、中、右静脉存住阻塞病变时,AHV可与肝静脉远侧的属支及门静脉分支建立广泛的侧支吻合,成为肝脏静脉血液回流和门-腔分流的重要途径。了解AHV具有以下临床意义:①为制定切除肝脏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②有助于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③设计个性化的介入治疗计划和评估疗效。
[1] 刘树伟,徐文香,栾铭箴,肝足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 刘树伟,王怀经,徐文香,等. 肝右后静脉的应用解剖. 中华外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