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65岁宋朝词人给歌姬写了一首情诗,后竟传唱千年,现在依旧流行
诗词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里的经典,短短几个字,却能营造出别有意境的意味,在其中,读来让人颇有共鸣之感。很多人都说诗歌是溶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即使是三岁小孩在朗朗诵读之后也能够记住,长大之后再回味就能懂得其中深意。
而有很多人都喜欢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既有着含蓄美,又能让人读懂他的心,这是中国诗词独有的魅力,也是这些瑰宝传承的秘诀。
在众多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了千年之久,经过几代的流传,依旧没有褪色,反而更增添了其中的韵味。在这些中,有这样一首,大家一定都听过,“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首诗也写尽了相思之情,用最为通俗简练的语言,表达出的却是最深刻的情谊。让每一个人在读来时都能够体悟到其中的相思之情,是何等的炙热呀?
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好奇这首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句,想必一定是爱惨了那个意中人吧!这还真猜对了,这首诗背后确实有一个深情的故事。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李之仪,这首诗描绘的是他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确实是他本人的一段爱情经历。但是这段爱情颇有着不寻常的地方在其中。
首先,李之仪写这首诗时,已经年近65,如此高龄的他,却遇到了想要珍惜的女子。这位女子自然是极为出彩的,擅长诗词,还能够读懂李之仪的心,给予了李之仪很强的慰藉,有道是知音难觅。
美貌的佳人并不缺少,但能够达到心灵共鸣的女子却是可遇而不可求,而李之仪却在如此大的年纪里,如此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知音,这是何其的幸运,又是何其的不幸呀!巨大的年龄差,像是一条鸿沟,横亘在两人之间。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个女子是一位歌妓,是一位风尘之中的女子,在古代,这样的女子颇为让人不齿,而李之仪之前是做官的,家中也是书香门第,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一个女子进门呢?
而且这个时候的李之仪官场失意又年迈,即使是想要为心爱的女子赎身,让她脱离这样的苦,还尚且都做不到,两个人之间有太多的阻碍。相爱却不能相守
有多少人能够懂得他们之间的情感呢?怕是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只会认为李之仪是见色起意吧!黄昏恋想要走好太难了,两个人注定了没有办法在一起。所有的条件,所有的情况都在向两个人诉说这个结果。
当时的李之仪想不明白吗?大概未必吧!经过了前半生60多年的人生,李之仪又怎会如此地单纯呢?他不是不明白,他只是舍不得,放不掉,因此,他宁愿努力去相信,甚至是欺骗自己两个人是有可能的。
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两个人之间的鸿沟与阻碍,终究是没能跨过,相爱的人,却不能相守,这样一对有情人被生生地拆散了。
也正是在拆散的情况之下,李之仪写下了这一首词,用来表达自己对于恋人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日日思君却不见君,只能共饮着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大概是还怀有着希望在其中吧,也正是因为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注入了诗中,所以这首诗才能带给大家情感上的共鸣,让读这首诗的人都有一种涌上心头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毕竟谁又没有那个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人呢?
听完故事之后再读这首诗,能否感受当时作者内心的感觉呢?对于恋人是思念,却又有着不能在一起的遗憾,只能以诗来传情,以诗来表意,自己既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
这首诗将诗词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种无法表达出了感情喷涌而出,读出诗词的是口,但感情涌上的却是心。
这也大概才是诗词能够传承千年还不褪色的原因吧,包含着炙热的情感,又有着故事在其中,成为了千古的经典,也成为了当代人在表达爱情时最喜欢用的诗句,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