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艺兰心中的那些念想
在不知不觉中我艺兰已经二十五载了,回忆过去的成长历程历历在目,尤如昨日。从当初什么都不懂,首要任务是学习怎么才能够把兰花种好。随着盆栽的河南春兰陆续复花不香后,就产生了新的想法,要找寻那些真正有幽香味的兰种。并且对当初兰贩贴在叶片上的名称感到好奇,于是追寻这些名字的来历,就跑新华书店去找兰花相关的书籍。想起来感到好笑,我最早接触到的是金盾出版社,好像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兰花栽培入门》,由于当时在搞水稻良种繁育,对花卉良种亦是情有独钟,兰花也就自然纳入其中。那时《中国花卉报》就有很多的广告,像四川的“述春述兰园”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现在手中珍藏的浓香型白芍药还是在那请的种,当时还请了赤芍。赤芍是红花不香,出去参加工作后就没有带在身边,芍药花浓香型的并不多见,故到哪里都把白芍带上。
一九九七年正式栽培兰花后,在江苏镇江新花书店找到了福建科技出版社的《养兰100问》,这是福建许东生先生的大作,然后通过出版社的电话找到了作者,在许先生的介绍下认识了《易兰网》网主彭长荣先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是亲如兄弟。这是艺兰走出去的开始,从此在网上认识了全国兰友,使我大开眼界。
为了弄明白河南兰贩卖给我不香春兰叶片上的名字,就在本地找寻艺兰前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认识了卢益民老师,在卢老师的帮助下拜读了兰花古谱《兰蕙同心录》、《兰蕙小史》、《兰华谱》等,同时也亲眼目睹了江浙春兰传统铭品。每个传统铭品背后都有段佳话,名字的由来兰谱记载得非常清晰,在让我大饱眼福的同时并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兰谱看过后还不过瘾,就复印下来保存继续学习。
后来在卢老师的引荐下又认识了扬州马士余、蔡权老师,这下接触的春兰与蕙兰的传统铭品就更多了。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我陆续请回了梦寐以求的宝贝。记得马老师关照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小万,我的'郑同荷’以后千万不要搞错成'大富贵’啊!这是早年我从无锡顾正历老先生处请的种源。”
在请种兰花名品时同时紧锣密鼓地学习“瓣型学说”,并认识到精于鉴别鉴赏的重要性,这才是日后选育新花的主要依据。当学的东西越多想法也就越多了,2000年后就热衷于对落山新花的选育,也许是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敢到地摊上去练兵。可能是我的兰缘好,还真就被我选育了几个出来,有选残花的,挑选花苞的。
尽管如此,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想要在兰花上刻意地去投入资金,刻意地去收藏铭品,手中一有闲散资金就买点自己喜欢的来种。并没有高瞻远瞩给未来有个清晰的规划,只凭借一个念想学好本领选育出由自己命名的新花,这受传统铭品名称来历的影响。
紧接着就不满足于在本地地摊上的淘宝,于2005年迷上网上淘宝的便利,到了2007年下半年学费交了6位数,这才金盆洗手从此不在网上购买任何兰花,说到做到,坚守到现在都没有破自己定的规矩。哈哈,我剁手还剁得彻底,还真的不得不佩服自己。
地摊上淘宝后来延伸到各个兰展的自由交易区,虽然也交了些学费但收获颇丰。这得益于我对“瓣型学说”与传统铭品的研究与学习。后来在请种名品兰花只找信度高的资深兰友,从此不花冤枉钱。
想法多了,胆子也就慢慢地大起来了,后来6位数的请种行为经常发生,慢慢地收藏的兰花铭品也就越来越多了,但我的定位依然是爱好。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兰花种植做成主业,做成好大的规模,自己开心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