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埋香菇(下)

五,地埋香菇的环境保护

地埋香菇如何保证尽量增加对同一地块的使用年数,是值得专门讨论的。

地埋香菇比其他培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都要大,这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缺乏阳光直射的紫外线消毒,土壤微生物数量会大量增加;二是长期的高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三是培植料的破损脱落及崩解,增加了有机物残留,提供了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四是具有针对性的病原生物比例会严重加大。还有一个是问题菌棒带有的病原菌基数增加。

所以,针对上述原因的应对,既有管理上的技术细节,也有方法上的某些回避。

谈出菇管理的话,估计会有好多有经验的朋友会笑话我,这两天就有网友回复我说种菇比我厉害,这个我也承认,车工比总工做零件的水平高,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所以我还是老套路,讲点理论。

第一个当然涉及到荫棚的遮光程度,老实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解释,都是什么七分荫三分阳之类,实际上如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光线如果不会集中导致局部暴晒,还是可以更多一点直射光线好,完全的散射光,因为挡住紫外线,其实是不利的。

第二个是干湿交替问题,香菇不像木耳很强调干湿交替,不过在出菇管理过程里,前期偏湿后期偏干是更好的选择,这个与菇体长大过程的二氧化碳产生速度及抗干燥能力变化也很匹配,因为调节干湿主要依靠调节通风实现。但在出菇的间期,湿度干燥一个时段,可以有效抑制一些病原生物的持续增加繁殖。当然菇棚的通风应该结合当地风力状况搭建,应该有可控的较大通风条件,这才是恰当的原则。

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防止细碎的原料脱落及菇体残片的腐烂等负面因子的增加,当然,问题菌棒的危害更加多,因为这类菌棒更易破损崩解,管理不善造成散棒就不必解释了。所以除了正常技术性管理之外,对于问题菌棒,也要进行挑选另置,量少的话,宁愿弃置也不要让它成为破坏环境的要素,那个影响长远也很大,一定要让问题菌棒出菇产生效益的想法,是得不偿失的。

环境保护得好,三年内不会有明显的产量影响和病虫害严重化,久了就不好说了,如果在菇棚没有菌棒的时段,掀去遮阳网任其荒芜,暴晒,给一个环境恢复的时间,也是相当有效的,所以贪图最后一二批尾巴菇而不提前清场的做法,也是不合适的。

最后一点,无论如何小心,地埋方法的土地轮作都是必须的,竹木菇棚一般寿命大约3年(好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也差不多),所以连续种地埋香菇三年,就应该换地方,新场地距离老场地最好有50米以上直线距离,水流和风流不重叠。

六、地栽和架栽的比照

真正的野生香菇,是生长在悬空的树木枝条上的,这一点意味着地栽(不论立靠还是地埋,总之直接置于地面的)方法是不符合其自然属性的一种不得已,随着技术总结和实践修正,架栽方法的优势已经相当突出,所以前面我们说地埋方法是不得已的办法,就有遵照自然法则的理由。

架栽的自然通风效果比地埋好,缺点是不耐极端环境,所以选择架栽必须配套好菇棚,如果菇棚能够起到缓冲环境作用,那么,架栽便无可替代,虽然好菇棚成本高,但从单位面积的容量看,其实也不比地栽成本高(每平方米可达40棒以上)。如果通过配套手段增加架层,容量还会有提高空间,当然,菇棚缓冲环境的时候,通风容易受到影响,这就考验菇棚和管理的水平。

而架栽的最大优点是产品洁净和环境保护更容易,采取上述地栽的保护环境生态原则,并加上间期使用无挥发性药物土壤处理(如石硫合剂等强力消毒),配合地面适度硬化,绿化,就可以长期使用同一地块,这才能真正实现园区化,否则几年一搬家,园区就扯淡了。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