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武建维| “刷对子”

作者简介:

武建维,山西省古交市人,供职于西山煤电公司。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古交市诗协会员、西山文联会员、古交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著有《古交民间对联谚语游戏集》(主笔)。曾获“石膏山杯”全国忠孝文化诗歌楹联大赛诗歌类三等奖。

“刷对子”

进入腊月临近过大年,土地局所在的那条街上,卖对联的摊子就一家挨一家地摆了出来。
按说,城里街道上是不允许这么摆摊设点的。可是,这里是个小县城,而且卖对联的摊子又多,城管开始略加整顿了一下,后来也就默认了,由是这条街上便像约定俗成似的,每到腊月年根,就成了卖对联的场所。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间,仔细地观瞅着一个又一个的对联摊子,发现摊子上卖得对联并不是一模一样的,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重点。有的以宽幅长条大门对联为主;有的以普通对联为主;有的以小“喜贴子”横联为主;有的以方块福字为主;有的以年画为主;有的以剪纸窗花为主;有出售灯笼、线香、红烛的;有出售香炉、彩条、门神、财神、天地爷的;还有临时扛来一捆柏叶,分成小把出售的。但凡过年所需的物品,应有尽有。
土地局街街道两旁,地上摊着,墙上挂着,箱里装着,杆上挑着,满眼红彤彤的,喜气盈盈,年味浓浓,光采夺目,十分热闹。
摊主们不顾天寒地冻,眼睛盯着过往的行人,张罗着招呼挑选对联的顾客们。
过大年贴对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宋代大文人王安石有诗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诗句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对联。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王安石敏锐地摄取到老百姓过年时的典型素材,抓住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前,人们将写对联俗称为“刷对子”。
每到年根,村里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家里通常总会有人们拿来的一沓一沓红纸,求着帮忙“刷对子”。进入腊月里主人家也忙,求着帮忙“刷对子”不是左邻右舍就是亲朋好友,要么也是平日里有些须人情的。
“刷对子"用毛笔蘸着墨汁写,而且墨汁通常是在砚台里现磨的,少写几副不算什么,如果写十几家送来的二三百副对联,光是磨墨汁也得费小半天功夫。
到大年初一,人们遵循古礼接神、出新、拜年。这当儿,便有人挨门挨户地观看、品评门上贴的对联。张家的字好,李家的内容妙,王家的墨淡,赵家的纸窄了。有些内容别出心裁的更吸引人。也有个把多心的人,会把看到的好对联抄下来保存。
我小时候听外婆讲过一个令人心酸的往事,她小的时候,因为家贫,连求人“刷对子"的些须人情也舍不得,可是过年总得贴有字的对子吧。总不能只贴两张红纸吧!怎么办?到年三十那天,外婆的妈妈——也就是我的老外婆把红纸裁开,将铁锅底的黑灰刮下来,用水调一调,再用饭碗底“碗瓜瓜"蘸着调好的黑灰水,在红纸上印上一串圆圆的黑圆圈,如此这般权当对联贴了出去。还有个故事听起来像幽默,但却很苦涩。准备过年连个刷对子的也没有,有人灵机一动,将虫子逮住,虫子身上滴上墨汁,用碗扣在对联红纸上,虫子乱爬的墨汁印子,就是“写"好的春联。还自嘲地借用从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词儿讲,咱这对子是“梅花篆字"的。旧时,村里人贫穷又没文化,那日子过得苦啊。
现在的生活水平是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的,什么互联网加、云计算、高铁新干线、北斗导航等等。就连“刷对子"也“现代化"了。如今,书写对联的极少了,过年贴的对联都是印刷品。比传统手工对联的古拙、朴素显得精美、靓丽了不少。但绝大部分的对联是红底金字,只有少部分是黑字。我自个儿思忖,金字似乎不适宜,金字它有浓郁的富贵之气,但也容易流于俗气;而黑字,则更显得古朴典雅。
在这条街上,欣赏着一个又一个对联摊子,慢慢地向前走着。
突然间,我在街心公园小道上靠街的风景树边,见到了一个现场“刷对子”的老者。
老人清清瘦瘦的,精神矍铄,气定神闲,眼神里有一丝淡淡的柔和暖意,他戴着一顶绒帽,上身套一件褪色的绿军装,下身穿一条蓝裤子,斜背着一个洗得泛白的绿挎包。摆着一张旧课桌,桌上横搁着两枝毛笔,一大一小,还有一只碗,碗里有半碗墨汁,碗旁边是一本发黄的对联书。他脚边是一个装过方便面的包装箱子,里面放着两捆纸,一捆紫色,一捆黄色的。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老人的生意,是以为亡故亲人之家“刷对子"服务的,姑且叫“对口服务"吧。
我转悠着走上前去,有意与老人攀谈起来。
本地有这样的风俗,人去世后在过年时要贴“孝联”,这是个古老的习俗,是谁家也不能马虎的。古时,有守孝三年的古制,贴对联时必须反映出三年的特征来。去世当天家门上贴两个方块白纸就算是一年,第二年贴紫色的,第三年贴黄色的,这就寓示着守孝三年。虽然看起来和新年的红对联不和谐,但是它们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孝心,主要表达的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哀悼,思念。纯白色——紫色——黄色大概是逐渐淡化的意思,不是说不孝老人对老人不恭了,而是要逐步地进入正常生活。这样的对联被称作“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而现在市场上卖的对联,都是红色的。有特殊需要的人家,过年时不好解决贴“孝联"的困难,如此,老人瞅准了这个“商机”。
老人说他年轻时也在外面工作过,闯荡过,现在退休了便回到农村老家。乡村生活朴实无华,没有喧嚣,没有尔虞我诈,能使人净化心灵。只是现在村里的人大都出来了,进城的进城,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越来越少。村里的许多老辈人遵循沿续的习俗都忘了,或者说记得也是颠三倒四的,不成系统了。这不快过年了,我也出来走动走动,因为年轻时写过几天毛笔字,便想“刷对子”打闹几块钱,其实冻天圪榄的摆晒在这里,尽受罪!“刷对子"的没甚人,能挣几个?还不就是图个活泛活泛?呵呵!
我们抽着烟,随意地聊着。
说话间,老人的生意来了。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农村妇女从人群中走到桌前,说:“可算是寻到写对子的了!大爷。俺'大’今年走了。唉!我也知道不能贴红对子,按咱们家乡地方上的规矩,是贴甚颜色的合适呢?你给说一说。劳烦你给俺写几副吧!"
老人一边对女人的孝心加以表扬,一边对亡者表示感叹,一边还就贴甚颜色的对联耐心地做了解释。女人听后,说:“大爷。你真是个好人。俺这下可寻见懂行的了。"她思估了一下,说出了要写多少副对联。两个人谈好价钱后。老人弯腰从箱里拿出紫色的纸来,铺在桌子上仔细地叠好,又从绿挎包里取出一把丁字型裁纸刀,把纸裁开。随后,将纸叠成“米"字型皱折再铺展,用手抹平,上下瞄了两眼,将毛笔在碗里蘸上墨汁,斜着将笔尖在碗边上抹均,提起笔开始“刷对子"。有诸如“守孝难还礼   思亲免贺年”,“清茶淡饭寄思情   翠竹绿柳含孝意",“忆念慈容尽孝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恪守周公三年礼  长存孝思一片心"等等内容的,当然也有恭贺迎春内容的。
老人俯身写字,微微前倾的上身,随着肩臂轻轻晃动,谈不上行云流水,只感到他是在一丝不苟地用心做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
老人写着字,还不时回应那女人的问话。那女人一边问问题,一边帮着扯纸、晾对眹。
不怕旁人笑话我,我不懂书法毛笔字,但在这里大着胆儿冒昧地说,老人的字算不得上功力有多么深厚,但中规中矩,淳厚大方,整齐方正,齐齐楚楚,却又比现在只会用碳素笔写字的人强了不知多少。
不一会,周围铺满了写好的对子,老人连剩余的三副也写好了,并说这三副不要钱,算是送的。女人连声感谢着。老人平静地说:“这有啥呢!不用谢了!"等晾干后,老人又把地下的对联卷起来,用橡皮筋缠好,交给那女人。
女人付过钱后,说:“大爷!我还想上街转一转,拿着有些累赘。先放你这里,等会过来拿吧!行不行?"
老人搓搓有些发红的手,说:“行喽!只是别太迟了。"丝毫没有不悦之色。
连着几年,每到腊月,我都见到老人在这条街上现场挥毫“刷对子"。
我们的“一面之交",似乎变成了“相约之交"。每次见到后,我们都是闲聊几句,抽支烟,我便默默地站在一旁观看他自如洒脱地“刷对子",然后,然后再离开。
去年腊月,我去土地局街上,没见到老人。
今年腊月,我去土地局街上,也没见到老人。
明年腊月呢.......

责任编辑 杨志强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0)

相关推荐

  • 山乡春联记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家乡能写毛笔字且有条件写春联的人不多,我们那里三个自然村二百多户人家,主要靠当教师的父亲一个人写春联.父亲都是白天工作,晚上自己在学校为大家写春联.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取暖设备,墨 ...

  • 年味|我给乡邻写春联

    近日,看到一个关于郑板桥的小故事.说的是过年的时候,县令郑板桥叫上随从去民间体察民情.看到百姓们开开心心准备年货,郑板桥心里十分高兴.后来看到一户人家贴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 ...

  • 【散文】阿瓦/春联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阿瓦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就会给自家和亲 ...

  • 杨兴德原创散文丨年集摆摊卖对子

    年集摆摊卖对子 文/杨兴德 鲁南临沂城,古名启阳.琅琊,元代始称沂州,后因其东临南下入海的沂河,因河得名,称为临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临沂城不大,小得就像现代城市里的一个大社区.民间俗约,在农历 ...

  • 年味春联( 原峥)‖《济源文学》2021(011)

    年味春联 原峥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从记事起,家里的春联都是老爸自己撰写.老爸酷爱书法,以前老房子房间少,老爸就在卧室备一张桌子,到处找旧报纸,每日练字,桌底下堆满了写过毛笔字的报纸.老妈没少嫌弃老 ...

  • 父亲的对联和母亲的窗花花

    本文作者:郝虹 小时候一进腊月,母亲就会很忙,除了准备过年吃穿用度之外,还有一项事情年年都要忙很久,那就是给邻居们剪窗花. 母亲剪的八仙窗花 那时候家家都是老式房子,糊窗户时都要贴窗花做装饰.于是左邻 ...

  • 散文||年味最浓是春联

    年味最浓是春联 胡德胜||湖北 老家在乡下,那里山青水秀,最能锦上添花的就是春节时那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老辈人称作对子,--一辈子都要贴在门上的对联. 父亲早年随姑爷读过2年私塾,毛笔字写得相当好,家 ...

  • 【远方】黑龙江《我的第一副春联》 作者:葛成贵 主播:曲萍

    作者:葛成贵 主播:曲萍 编辑:小鹿 我的第一副春联 本文就以这首打油小诗作为开篇词吧.    秫杆当马少年郎,胆敢书联贴门旁.    东倒西歪称何体?笑煞邻里与街坊! 我是在九虚岁那年上小学的,一起 ...

  • 【城乡拾荒】腊月写春联,从小到大年年这样干

            那天,腊月初二早晨,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还有一排摊,福字斗方,对子春联,摆了不少.         旁边一银行,请来两位书者,专门免费,为周边老百姓写春联.排了不少人,地上晾了不少联. ...

  • 写 春 联

    写  春  联 文/王为民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过年家家都要杀猪.熬糖.蒸年馍,还有一样是万万不能少的,那就是要在门上贴红红火火.热气腾腾的春联. 从我记事起,就清楚地记得每到过年,父亲就早早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