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村落之南安观山:深山古厝散发时代新韵
观山村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红砖古厝点缀其中。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东南网12月11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林婕 文/图)山风微凉,已入寒冬,观山村依然草木葱郁,青山如黛。
这个坐落于南安眉山乡的传统古村群山环绕,双溪河如同一条流动的绿带穿山而过,一幢幢红色的百年古厝散落在半山腰上,点缀着如墨山水,勾勒出一幅唯美诗意的乡村画卷。
充满异域特色的番仔楼,绝对是观山村古大厝里一枝独秀的存在。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侨乡大厝藏风情
百年以来,南安便有俗语云: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
建于宋元时期的观山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四面青山为屏,中间绿水为带”的山水格局滋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2000多名村民依山傍水而居。作为南安第一侨乡,观山85%的村民家中都有旅居南洋的亲人,当年远走他乡谋生的观山人在赚得第一桶金后,纷纷衣锦还乡“起大厝”。
放眼观山,闽南传统红砖厝随处可见,南洋风情建筑格外醒目,前苏联风格的“石印厝”独树一帜……20多幢形态风格各异的百年古厝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腰带上,让这座藏在深山中的“闽南侨乡古厝大观园”熠熠生辉。
观山村的山路两侧草木茂盛、繁花似锦,蜿蜒而上,一幢红色番仔楼映入眼帘。这座由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李功藏回乡所建的两层洋楼,占地800平方米,工期历时10年,耗资10万两白银。除了主楼,一侧还建有供佣人居住的护厝,一条石桥连接了两座建筑,56个西式拱形门廊让线条硬朗的房屋更加别致。
洋楼依山而建,为防止山体滑坡摧毁房屋,主人就地取材,在周边垒了四层挡土石墙。细看古宅,歇山式屋顶柔和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大厝增添了舒展大度的气魄;花岗石梁铺就的二楼走廊百余年来任水浇淋,总是滴心不穿;大厅中,明艳的六角红砖专程从香港运送而来,随着年月流逝愈加光亮;房间则铺着来自菲律宾的花砖,蕴藏在细节中的年代感让古建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番仔楼侧后方有一棵百年桂花树,每到秋季,便静静吐露芬芳。如今,桂花依旧飘香,但大宅仅剩一名84岁的李功藏后人独居其中。
不同于番仔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一旁的李功藏故居是典型的闽南传统风格古厝,虽已历经百余年,门廊上的彩绘仍十分鲜艳。精美的石雕、描着金漆的房梁、镌花刻鸟的窗棱……残留的老构件都在诉说着古宅当年的富丽堂皇。
因屋后形如大印的石头而得名的石印厝,是闽南少见的仿造前苏联风格的建筑。古厝为印尼华侨李成象为解决族人拥挤的住房所建,外观虽为印尼设计师所设计,但建筑材料与内部装修皆按照族人在农村的生活习俗所造。大厝最高点挑高八米,花岗岩外墙上镶嵌着不少精美的石雕,房前屋侧都留有菜地,自给自足的同时,也为房屋增色不少。
站在山的这头,向山的那头眺望,一脉相承的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半山腰上,在山水掩映间自成风情。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古建筑见证了观山风风雨雨的百年岁月。
观山村秀美的茶园风光。观山村 供图
深山古村焕新韵好
依托古建筑资源,观山村计划深入挖掘闽南乡土文化和南洋文化,建成“闽南侨乡文化综合体验地”,以及中外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共存的“活态文化博物馆”。为集中保护数十幢古建筑,观山村计划投入千万资金恢复村落的历史风貌,提升传统建筑群的价值,推动乡村振兴。目前,村内已建有一家民宿,写生摄影基地、农家乐、亲子游等多个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按照规划,观山古厝将在保护修缮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让百年古厝散发新时代的气韵。如今,由印尼华侨李功瑞出资建造的西金大厝已被改造成观山村艺术馆、农耕文化馆。规模庞大的下新厝,则变身为眉山乡家风记忆馆,设有红色党建、家风家训、华侨名人轶事等多个主题。馆内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旧物,一句句先人祖训让后人涵养乡愁,知往鉴今,续写良好家风。
除了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大自然赋予的秀美山水是观山乡村旅游规划的另一个底气来源。行走在观山村,脚下的泥土夹杂着青草香,散发着大自然独有的气息;鸡鸣狗吠之声、潺潺流水声与深涧中的鸟鸣声合奏成美妙的田园韵律,声声入耳;木瓜树、柿子树、葫芦藤蔓……抬头可见的瓜果让人忘了四季变换。正值秋茶采摘时期,阵阵清香飘逸在山头。铁观音和茶油是观山村的支柱产业,千亩铁观音茶园和近200亩油茶树地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据眉山乡副乡长周亚梅介绍,目前,观山村正全面可持续开发观山村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有序互动、高效融合,将观山村建设成为集乡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养老服务、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村落。
为了让观山村规划更加契合实际与传统,南安市自然资源局先期就介入指导《泉州市眉山乡观山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让这个古村落既能留住乡愁,又能得到保护性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动静分离的原则,观山村的总体布局被分为“一心、一园、五区”,即游客集散中心、闽南侨乡古厝大观园、皇旗尖茶叶观光体验区、滨水养生度假区、古厝休闲农庄区、休闲农业创意区。
“我们将依据有关文件、各类规划和设计方案,加强对观山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据南安市自然资源局村镇规划科负责人苏鹰鹏介绍,接下去,自然资源部门将积极配合观山村村集体推动村民、乡贤的力量,鼓励村民发展茶叶、农产品,充分挖掘和弘扬观山村的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农耕文化、“番”文化、茶文化,立足实际,推进乡村旅游,将观山村打造成传统村落示范村,“让更多人认识观山村,来观山村旅游!”
村里中新厝、石碣厝、顶新厝、雨伞厝等各式各样的闽南古大厝,让人赏心悦目。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图片在观山村,移步有厝、厝厝不同。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在古大厝中,格外醒目的就是这座两层的番仔楼。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西式风格的拱形廊柱搭配闽南特色的红砖,富有韵味。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观山村的古大厝内,一弯弯灵动的燕尾脊。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功藏厝,又称“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故居。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石印厝是闽南少见的仿造前苏联风格的建筑。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石印厝屋外花岗岩外墙上镶嵌着不少精美的石雕。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石印厝内糅合了许多闽南建筑元素。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行走在番仔楼里,感受古厝的独特魅力。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深秋季节,番仔楼后的柿子树也成熟了。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观山村位于南安眉山乡的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