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紊乱: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RwaW1hZ2UuMzYwZG9jLmNvbS9pbWFnZS90ZW1wbGF0ZTIvMi5wbmc=.jpg)
骨盆的错位临床十分常见 特别是女性 因其骨盆较为宽大 加上妇科炎症和生产及外力等因素 错位就更容易发生
1. 一般的常用检查
有慢性颈腰椎病史及慢性膝关节踝关节病史的一般都有骨盆关节的问题
骶髂关节线压痛 臀中 小肌阳性体征 腹斜肌止点阳性体征 股内侧肌群阳性体征
双肩不等高 歪臀 长短脚
骶髂关节实验 床边实验 “4”字实验 骨盆挤压试验 单腿跳跃试验等阳性体征
2. 髂骨
病变侧髂后上嵴不等高+凹陷+下肢变长 为骶骨前错位 如病变侧髂后上嵴至后正中线距离变宽 则提示髂骨前外侧错位 如变狭窄 则提示髂骨前内侧错位
病变侧髂后上嵴不等高+突起+下肢变短 为骶骨后错位 如病变侧髂后上嵴至后正中线距离变宽 则提示髂骨后外侧错位 如变狭窄 则提示髂骨后内侧错位
3. 骶骨
病变侧髂嵴上移 +L5-S1间隙变狭窄+耻骨上移+下肢变短 提示骶骨向后上错位
病变侧髂嵴下移 +L5-S1间隙变宽+耻骨下移+下肢变长 提示骶骨向前下错位
骶骨仰头和点头错位
4.耻骨
骶髂关节错位会导致耻骨联合发生前后 上下 旋转及分离错位
注:临床很多患者骨盆的关节错位是多个关节的混合错位 上面的症状可能会相互交叉
4. X线
正位:两侧骶嵴 耻骨 坐骨结节不等高-长短脚
L5-S1椎间隙不等宽 耳状面改变 耻骨联合改变-骶骨错位
髂骨旋前时横径变小 闭孔变大 旋后反之
侧位:可见仰头点或头错位
矢状位:可见耻骨错位
发生骨盆移位失稳的主要病理改变部位为:1、腰骶关节、2、骶髂关节3、耻骨联合4、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移位
5、骨盆移位失稳导致脊柱应力发生改变,发生脊柱侧弯,出现颈、胸、腰等脊柱相关部位失稳进而产生脊柱多节段病变的发生
6、继发髋、膝关节劳损性骨关节病变。其中以骶髂关节的改变(前倾错位或后倾错位)最为多见。常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有:
(一)、常规检查方法:
1、端坐上体前弯检查:即病人端坐在平凳上,双脚着地,两膝平行分开,医者站于病人后方,两手拇指按在病人的髂后上棘下缘,病人垂手于两膝之间上体向前做弯腰,医者观察病人髂后上棘在其进行弯腰时的对称关系,如果一侧髂后上棘向头、向腹侧活动过多,即为阳性。说明该侧骶髂关节功能紊乱。
2、站立上体前曲检查法:病人采用站立两脚分姿势,其方法同坐式检查法。
3、阴阳脚体征:病人仰卧于床上,双下自然伸直分开,放松双足,若一侧外旋(阳脚)说明是髂骨后旋错位使髋关节后移所致;若一侧内旋(阴脚)说明是髂骨前旋错位使髋关节前移所致。
4、长短脚体征:病人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拼拢,双踝间内踝中点与脐、鼻中点成一直线,医者将其双足背屈,如两足跟不等长,说明骶髂关节上、下错位或腰骶关节侧摆式错位。由于脊柱侧弯亦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因此,发现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应进一步作“腰三角”和“骶三角”的测量以作鉴别。骶三角测量;即病人俯卧位,双髂后上棘和骶尾关节正中点应为等腰三角形,如左右边长不等则说明是骶髂关节错位;如等长则应测“腰三角”:即骶后上棘与各腰椎棘突间的连线是否为等腰三角形,从而诊断是否由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脊柱侧弯引起的。
5、骶骨仰头、点头体征:点头为腰骶关节向前错动出现成角位,腰骶角大于35度;仰头为腰骶关节向后错动,呈平腰或腰骶部后突反张。出现该体征多为腰骶椎(L5-S1)滑脱式错位。
6、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如骶髂关节旋转试验、单髋后伸试验、“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等。急性期均可为阳性。
(二)、X线检查
腰椎侧位片可示:腰骶角过大或平腰;骨盆平片可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降低,两侧关节间隙宽窄不等,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前倾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后倾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下),耻骨联合间隙增宽或变窄、或错位。骨盆斜位片可示:病侧骶髂关节间突增宽,关节面凹之间排列无序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