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13:白起三次大败赵国

接演前文,在上一期我们说到,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这一路势如破竹,将齐国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几座城池全部收复。仅凭一己之力就把国家救于危难之中,这田单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只是即便如此,这齐国的实力也大不如从前了。

如果不考虑后来发生的事情,这燕国无疑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而其他国家呢也有所收获,这秦国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中原的商业中心陶地,并且将它作为相国魏冉的封邑。魏冉啊,本来就是富可敌国,这如此一来更是锦上添花。

魏国近水楼台先得月,它乘机夺取了原本宋国的大部分土地,自己的国土面积也大大地增加。

∆ 乘

赵国则以廉颇为大将,攻取了齐国的阳晋。廉颇也因此一战成名,被封为上卿,后来呢,被任为大将军。

除了上面这几个获益最大的国家,那其他诸侯国也找到了很多便宜,比如楚国收回了原来被宋康王抢去的淮北之地。就连国势愈下的鲁国也趁火打劫,出兵侵占了齐国的徐州。

但是这秦国的胃口显然不仅如此,公元前283年,济西之战过后不到一年,乐毅正在和齐国是攻城拔寨,而秦国便对魏国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秦军兵出函谷关,先是攻占了魏国长城外的安城,紧接着又攻取了大梁西北的重镇北林,在那儿囤兵粮草,以准备作为进攻大梁的基地。

在这个危急关头,当年从齐国辗转来到魏国的孟尝君,他奉魏昭王之命,出使赵燕,开始向两国求援。

∆ 战争

这赵惠文王啊,一开始是不想借兵的,那孟尝君向他剖析了秦国这次用兵的意图,明确地告诉他:“王上,魏国一旦灭亡,秦国下一个目标那一定就是赵国,到时候赵国年年战乱,永无宁日。王上,您可要三思啊!”这一番话,让赵惠文王有所醒悟,于是答应借兵十万。

而燕国的燕昭王他的本意是不想救魏,于是对孟尝君说道:“先生远道而来,寡人深知先生所来之意,只是我燕国正在和齐国开战,现在又要派兵行军千里去救援魏国,这如此一来,有所为难,有所为难啊!”

这孟尝君见说服不了燕昭王,便直接开口道:“王上,此言差矣啊,如若燕国坐视不救,我魏国便会臣服于秦国,到那时魏韩联合秦赵,四国将定会出兵讨伐你,王上您要三思啊!”

如果这句话是从别的人嘴里说出来,那燕昭王一定是付之一笑。但是从孟尝君嘴里说出来,他就不得不思量。在孟尝君的影响之下,燕昭王同意借兵八万。

当燕国的八万军队和赵国的十万大军会合,秦国见势不妙,于是改变了策略,开始拉拢韩、魏,转而矛头对准了赵国。公元前282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之下进攻赵国,并且大败赵军,拿下了兹氏两座城池。

∆ 白起

这还没给赵国喘口气的机会,第二年,白起又再次发兵攻赵,攻下了离石二城。

这还没完,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80年,白起第三次攻赵,打下了光狼城

连续三年,连续三仗,这赵国人彻底让白起给打蒙了。

在白起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赵国名将廉颇也显得是没什么法子。这倒不是说廉颇打仗不行,那要看和谁比,只是这白起太厉害,我们可以作一个假设,就算是孙武在世,也未必就能打得赢白起。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正当赵国被打得狼狈不堪之时,这秦国竟然停止了进攻,向赵国表示出想要和谈。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橄榄枝还是另外的阴谋呢?

(0)

相关推荐

  • 成语集锦(二)

    芋头讲成语 第二集 "与张仪有关的成语" 连横合纵 "连横""合纵"都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谋略,用之于世.瞬息改变国家的战略形势.连横合纵是战国 ...

  • 长平之战番外:假如与白起PK的不是赵括,结局又会如何?

    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千二百多年,如今每被人提及,无不会为赵国感到遗憾,为赵括感到悲哀,为那死去的四十万赵军冤魂感到痛心.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面对从无败绩的战神白起,初出茅庐的后期新秀赵括,为何不能像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一) 秦为虎狼 谁是牛羊

    秦是虎狼之国,关东各国呢?一样都是虎狼之国! 燕国弱小吧. 长平之战前,燕国抓住机会,差点把齐国灭了.有一段时间,燕国把齐国打得,就剩下了三座城池.最后,经过田单一系列逆天的操作,总算把齐国从鬼门关里 ...

  • 战国时期有哪些名将?各国代表的将领是谁,谁是战国最厉害的将领

    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乱世,从公元前481年田氏代齐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算起来战国时期长达260年,之所以说战国是乱世,根本原因是指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中,不断发生着战 ...

  • 战国 201 挺进楚国——孟尝君巧言借兵

    昔日的英雄孟尝君,不得不低三下四的北上找其他国家帮忙拯救魏国于水火之中了,说得好听点是求救,说得难听一些,就是把祸水引向其他国家. 一路上,孟尝君看到很多的野兽在四散逃命窜过他的远行车队.如今你要去河 ...

  • 战国系列138:出尔反尔 再次伐赵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进言,决定接受韩国和赵国的割地求和,并下令白起停止对邯郸城的进攻. 这白起正准备率领大军在邯郸城是大开杀戒,突然接到了回国修整的命令,那顿时是有些不舒服, ...

  • 战国系列133:马服子赵括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国向秦国求和未成,反而呢,让自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赵国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则流言在国内悄悄地传开了.这个流言意思很直白,就是前线打仗的廉颇不行,秦国怕的是赵括,赵 ...

  • 战国 211 须贾退秦师——须贾搞走白起春申君嫁祸赵国

    白起将军,大风大浪见识多了,华阳之战,砍了区区15万颗人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秦军继续向前,乘胜围攻魏国首都大梁,这是白起生平第二次出现在别人国家的首都城下了.魏国内部他们知道,面对的敌手比想象当中 ...

  • 长平之战,白起放掉了赵国240名童子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动大军进攻魏国,魏国抵挡不住,魏王便打算把上党隔给秦国,以此来请求秦国退兵.但上党的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他私下里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知道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但他又禁不住诱惑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攻灭赵国?

    秦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的一统打下了基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了约45万精锐,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已无多少兵力可用,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灭亡赵国? 俗话说得好:&qu ...

  •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将士,背后有何缘由?他或只是秦王的棋子

    首先秦赵两国多年没有征战,互不知底,在人数相当正面交锋下赵军不敌,也证明此时的秦军战力比赵军强,互有伤亡.之后,廉颇开始避免正面交锋,施行竖壁清野,只守不攻,后期僵持三年后,守城赵军达45万,攻城秦军 ...

  • 战国 238 冯亭的馊主意——赵国如何损失了四十万精锐?

    秦国人想一统江湖,向东开进,路上的绊脚石当然不会少.如果把这些障碍由大到小排个顺序的话,谁会排在第一呢?廉颇?李牧?蔺相如?都不对,不能得分.因为这些障碍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合理地估量出胜负的赔 ...

  • 战国 235 荀子的悲哀——他去赵国又发生了什么呢?

    关于荀子,历史从来就没有否认过,没有否认过他就是一个人才,甚至是个天才.当老天爷也忍不住和人才一比高低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天妒英才,这就是悲哀,生不逢时的悲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 战国历史科普系列三——战国时代,那些让秦军胆寒的赵国名将们

    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这里选取10篇优秀历史文章进行科普 1.除"鸡鸣狗盗"."狡兔三窟",你还知道战国四公子哪些事迹? 2.赵国阵亡40万人,为什么仍然守不住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