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各种弓法简介大全
断弓
断弓也称之为“保持音”,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断弓,顾名思义也是使音符断开的一种运弓技巧,是顿弓的姐妹弓法,常与顿弓合起来使 用。断弓与顿弓的相同之处是:不论是分弓还是连弓,音与音之间都要断开。它们的不同之处是:1、断弓的发音比顿弓略长。2、断弓要求发音时力度保 持一致,不要带有弹性。而顿弓则要求发音短促,富有弹性。3、在演奏法上,断弓要求右手手指始终保持对弓子的力量,不可松开。它的停顿是靠弓子停止运动 来实现的,其中没有弓毛对弦压力紧松的变化。因此发音是头尾平行的线段状。而顿弓的发音则是富有弹性的点状。断弓和顿弓一样,也有分断弓(即一弓演奏一 个断弓音)和连断弓(即一弓演奏多个断弓音)之分。演奏连断弓时,要注意弓毛始终贴住琴弦,在连弓状态下靠弓子均匀的停顿来完成音符之间的间隔。
顿弓
顿弓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它与跳弓“▽”是两种不同的弓法技巧)。顿弓的“顿”是停顿的意思,它是使音符之 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顿弓是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弓子的拉推运动,以发出短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它的实际 发音只占音符的一半时值,另一半时值休止。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 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 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 合弓子短处的推拉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 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在演奏顿弓时 要注意:1、手腕要放正,不可偏于内屈或偏于外伸。2、右臂要保持自然松弛,不可紧张僵硬。3、弓子只可左右运动,不能有类似击打的上下动作,以避 免打琴筒发出杂音。
顿弓包括“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
分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一个顿音,一般都用中弓部位来演奏。
连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多则可奏二三十个顿音。中速的连顿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分顿弓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在完成一个顿音动 作后,连顿弓要以相同的弓向来演奏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顿音。快速的连顿弓也称“飞弓”,在演奏方法上与中速的连顿弓有所不同,它是依靠右臂在非常 紧张的状态下来奏出顿音的。将快速连顿弓的动作分解一下,也可以理解为近似颤弓加拉弓(用推弓的情况很少)的结合。在演奏快速连顿弓时,全右臂都要处于较 为紧张的状态,一面颤弓一面往外拉(或往里推)来奏出连续的快速顿弓。其关键在于颤弓要匀,拉弓(或推弓)要稳,两者在速度比例上要恰当,左手的按指动作 还要与之默契地配合。
在演奏连顿弓时,有两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1、合理分配弓段,使每个顿音都能拥有一份长度相等的有效弓段,要避免前面的顿音用弓过多,而后面的顿音弓子不够用。
2、如果一弓内顿音较多,一定要在前一弓将弓子推(或拉)到弓根(或弓尖)部位,以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弓段。二胡学习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点: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翘起,给顿弓增加了“喀嚓、喀嚓”的杂音。2、发音后右手没有放松,致使弓毛压迫琴弦,制止了余音,这样演奏的顿弓缺乏弹性。3、发音过长,使顿弓与保持音相混淆。
颤弓
颤弓也称为抖弓或碎弓,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为“///”,写在音符的右下方。颤弓是利用弓子快速地反复推拉运动,从而发出类似琵琶轮指一样碎 密的声音,其实际效果为三十二分音符的同音重复。这种弓法演奏渐强、渐弱或自由延长等都较为方便。弱奏时多用于描写辽阔、宁静、遥远的意境。强奏时多用于 表现激动的情绪和渲染热烈的气氛。颤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快弓很相似,它也是将动作的“轴”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为平衡的两端。以大臂微微的紧张颤 动,带动肘部振动,通过“轴”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地也就带动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运动了。
颤弓与快弓的区别在:
1、颤弓的换弓频率远比快弓要快;
2、 快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可控的,而颤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不可控的,一拍颤动八下或十下都可以;
3、颤弓常根据力度的强弱变换用弓部位,而快弓的用弓部位一 般都放在弓子的中部;
4、快弓要求发音清晰,每个音要呈点状,因此贴弦要实;颤弓则要求震颤细密,使发音由点组成线状,因而贴弦度与快弓相比要小一些。
演奏好颤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适当的紧张度,过于紧张会使发音僵硬,且不能持久;过于 松垮又会使颤弓不易控制,发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对放松,做到上紧(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颤弓在弱奏时用弓部位可靠近弓尖,贴弦不要 太紧,震颤的幅度要小,一般在一二公分左右,但频率一定要快。在强奏时用弓可靠近中弓部位,贴弦要实,震颤幅度要大,一般可在五公分以上,频率不一定太 快。颤弓不论强弱,都要注意震颤均匀和避免拉推弓发音不统一的不良倾向。
二胡学习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 布不恰当;
第二,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第三,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快弓
快弓,是指以每分钟120拍以上的速度,用分弓演奏十六分音符的一种弓法。快弓是二胡演奏必须掌握的一种高难技法,也是目前学习二胡的朋友感觉到最难把握的。为什么说快弓比较难掌握呢?这是因为它需要演奏者两手的密切配合,而且必须做到音位准确,时值均匀、发音清晰、富有颗粒性,而且在快速的乐段中,常常包含有快速换弦、快速换把等高难技巧,这就更增加了快弓的难度。因此,快弓技法的掌握情况常作为衡量一名二胡演奏者掌握技术程度的高低。在以往的二胡教科书里,有人一直认为快弓是分弓的加快缩小,就是分弓的动作,分弓动作动作再加快缩小,就是快弓的演奏动作。但随着现代二胡技法的飞速发展,对这个观点已 经有了不同的认识。“长弓的动作加快缩小,就是分弓的动作”是正确的,但快弓的演奏动作,就不是简单的分弓动作的再加快缩小了。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长弓与 快弓的动作枢纽(即运动的“轴”),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二者之间的差别了。长弓:在拉弓时,随着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右臂逐渐向外伸展,直至弓尖;在推 弓时,以大臂内收为先动点向左推进,小臂和手腕随之而回归,直至弓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演奏长弓时,上至大臂部位,下至腕、指部位,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即拉弓时都向右伸展,推弓时都向左回归,它们运动的“轴心”在肩部。分弓:因其速度并不太快,其动作的“轴”仍可放在肩部。快弓:在拉弓时,手 指带动弓子向右运动,而肘部却要向左摆动;推弓时,手指带动弓子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摆动。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演奏快弓时,手和肘是同时向对方 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的,它们运动的“轴心”应放在小臂的中间。这些就是长弓、分弓和快弓在运动“轴心”方面的差异。快弓的贴弦度比起长弓和分弓来要大 得多,而且这个贴弦度是需要始终保持的。就是说,在换弓时弓毛也要紧贴着琴弦的,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声音头。这样的奏法如果放慢来演奏,声音会很噪, 不好听,但加快演奏,其发音就会显得清晰、饱满。如果在换弓时贴弦度不能保持,使每个音都失去了音头,奏成枣核形,那么快弓的发音就会是“呼噜呼噜”地含 混不清了。那么,我们演奏快弓时,左右手都各自需要达到什么要求能?在演奏快弓时,右手是主动因素。节奏的快慢、句首的音头、强弱的变化等等,都由右手来掌握和控制。
演奏时必须做到:
第一,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非常准确、均匀;
第二,每个音的音头要清晰、果断;
第三.强弱变化或快速换弦等都不能影响速度的稳定。
在快弓演奏过程中,左手是处于被动因素的,对它的要求就是要使按指的“点”准确地和右手每个音的音头对在一起,不论音符多么复杂,或是换把、跳 把多么困难,都不允许使动作滞后,而与弓子的音头错开。但实际上,快弓的“难”主要就难在左手上,因为两只手相比,左手的动作要复杂的多,按指、换把、跳 把等动作,都是由左手来完成的,而且都必须在音与音之间极为微小的间隙中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其音准,这确实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演奏者通过大量严格的 训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练习快弓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从慢拉开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再按照乐曲中所规定的演奏速度来演 奏快弓。(另外我感觉拉快弓手的动作形式很重要,左右手要套准.拉弓有点像生煤炉摇扇子的动作)
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我们就称之为连弓,在二胡的乐谱上,是用连线来表示的。
连弓通常用在抒情、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中,要求发音圆润、连贯。连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少则两个音一弓,多则二三十个音一弓,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
演奏好连弓有如下四条原则:
1、要掌握好弓段的合理分配,演奏几个音的连弓,就要将有效弓段平均分成几份来使用,只许略有“盈余”,不许梢有“超支”,以避免弓子不够用。如 果是时值不同音符的连弓,就要以最小的时值为单位来分配。
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 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如在弓根部位起弓,弓子的压力和速度就要稍减,前半弓分配给每个音的有效弓段就要尽量地节省,以留有更多的弓子来满足拉 到弓尖部位时加速、加压的需要。如在弓尖部位起弓,则压力和速度就要适当增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一弓内音符少、用弓较短的连弓,运弓上与分弓有相似之 处,但在换弓时应遵循第四条原则。连弓的音质与音量变化和长弓、分弓一样,也是“压速比例”不同调配的结果。
3、运弓要柔软与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但如果是乐曲的需要,增另当别论。
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使歌唱性的乐句尤如以一弓奏出,这样才能发挥出连弓应有的效果。连弓顾名思义是一种连贯的弓法,但音乐是变化无穷的,有时候会遇到要求连弓奏出颗粒性的情况。那么,如何奏出连弓的颗粒性呢?这种极富动感的连弓大体上有两种奏法:
一种是运弓相当连贯,利用左手手指有弹性的击弦来奏出颗粒性。
另一种是用连续的波弓奏法来使音符带有颗粒性。当然,这种颗粒性并不十分显著,而更多地带有保持音的成分。在实际的演奏中,连弓大多不是等长 的,而且常常是与分弓等其它弓法混合使用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不同的弓区、不同长度的弓段中获得均衡的音质。要做到这一点,仍需要用调整贴弦度的方法来解 决,其方法与演奏分弓时相同。
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速的情况下,每弓只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弓法,用中弓部位来演奏。一般来说,乐谱中凡没有连弓记号者,都表示用分弓来演奏。但快速的分弓我们称之为快弓,在运弓动作上与中速的分弓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分弓在演奏动作上的特点:
分弓在运弓动作上是长弓速度的加快与幅度的缩小,仍然要求拉弓时以手腕为先动点向右拉出,推弓时以大臂为先动点向左推进。由于用弓幅度较小,因此 手腕动作也要相应地减小。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分弓的性格,主要体现在换弓方面。反过来 说,换弓的软硬度,也就决定了分弓的软硬度。而这种软硬度与长弓一样,也是通过手腕动作的刚柔程度来实现的。如果是较为连贯的换弓,手腕动作就要适当地柔 和,使手臂的力量通过手腕饿缓冲作用到达手指。如果是强劲的换弓,就要求每一弓都带有音头,那么手腕的动作就要适当地加大,使手臂的力量在手腕处积聚,通过腕部的突然甩动,来带动弓子爆发性地加速,以奏出刚健的音头。还有一种带有保持音状态的分弓,这种分弓介于柔和与刚健之间,既不带音头,又要求每个音十分清晰。此时手指就要始终保持对弓子的作用力,手腕的动作应尽量减少,而依靠手臂的动作直接带动弓子的左右运动来完成,这样才能演奏出这种分弓应有的效果。
二胡学习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四个问题: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分弓的时值是不同的,
那么,对于不同时值的分弓怎样保持音质上的统一?我们知道,分弓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也是不同的。如:切分音、长短弓组合等 等。音的时值不同,所用弓子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是一致的,这就需要用调整贴弦度来做到了。一般来说,音符的时值长,用弓也必然较长,弓速往往 较慢,要保持一定的音量,贴弦度就要稍大;而时值较短的音符,有时为了将弓子拉(推)到预定部位,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较长的弓段,弓速就很快,为了使 发音和其它音符相统一,贴弦度就要适当地减小。前面已经讲过长弓贴弦度的增减要依靠小臂细微的旋转动作来完成的,这一点在分弓的演奏中也是完全一致的。
长弓
长弓,是指在慢速的情况下,用全弓来演奏的一种弓法技巧,它是二胡运弓的基础。由于此种弓法要求从弓尖到弓尾保持一种稳定的音色和音质,所以需要长久的、耐心的练习,才能达到专业演奏的要求。
要拉好长弓,我们就要掌握长弓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动作。长工的基本动作是: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成“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 不良倾向。大臂应在弓子运行至靠近中弓的部位时才逐渐地向外展开。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圆弧状。每个人的手臂长短有一定 的差异,不必强求都要拉到弓尖部位,所以,当拉到右臂伸直时,就可以看作弓已拉满。在右臂伸直后,手还要带动弓子向右拉出几厘米,使腕部逐渐转换到“中间 状态”。
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成“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厘米,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的动作。在演奏中,这些动作需要自然、融合、协调地来完成。
二胡的长弓具有以下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平”,二是“直”。
什么叫“平”呢?我们所说的“平”,就是弓毛要与弦始终成90度角。从二胡的构造来看,千斤与琴杆的宽度要比琴码与琴杆的宽度略小,也就是说,当 琴杆处于正直状态时,琴弦是有一定斜度的。因此,要求弓毛与琴弦成90度角,弓根部分就要微微地抬高一些。但这只是“微微地”抬高一点儿,而有很多的演奏 者是将弓根部分过多地抬高了,以致弓毛与弦的角度小于90度,这是不正确的。
什么是“直”呢?所谓“直”,就是要求弓毛在运行过程中始终靠近(注意!不是靠紧)琴杆。要使弓子沿着一条正直的轨道运行,这条轨道正是弓杆的延 长。在过去的艺人圈中,就有“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的说法,说的是早期的二胡都把松香直接烫在琴筒上,弓子的运行会在松香上留下痕迹。如果弓子 走得直,将所烫上的松香拉出一道凹槽,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条线;如果弓子走的不直,那么留下的痕迹就是一大片了。
初学二胡的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长弓要领,就会很容易地出现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因此,我们在练习长弓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好的长弓演奏应该是动作正确、运弓平直、力量传导通畅、压速比例恰当,在发音上要做到圆、松、 净、通、匀。长弓训练不单是练习长音而已,它还是气息控制、发音意念,以及音色质感的训练途径。初练时要用意识来控制,熟练后慢慢变成下意识的动作,最后达到“意到即气到,气到即音到”的程度。
击弓
击弓,就是将弓子抬离琴筒约10厘米左右,然后迅速下击,当弓子落到琴筒的瞬间手指施力于弓杆。利用弓子向下的冲力来增加弓毛的贴弦压力,同时配合右手的 快速运动,从而发出有力的声音。一个击弓音完成后,弓子会在自身的弹性的作用下再次跳离琴筒,如果下一个音仍需要用击弓来演奏,那么只要将弓子再次下击, 重复击弓动作即可。如果第二个音不是击弓音,应让弓子自由下落,不要用力下击,当弓子落回琴筒后手指不必瞬间施力,右手也不要快速运动,进入正常的运弓即 可。
演奏击弓时要注意:当声音发出后一定要让弓子自然地跳起,这样发音才能富有弹性。如果当击弓用同一弓段和相同的弓向连续演奏时,我们就把这种 击弓称之为“同向原位击弓”。它是在奏完一个击弓以后,趁弓子自然跳起时将弓倒回到第一个击弓的预备位置,接着在同一弓段做相同弓向的击弓动作。这种同向 原位击弓一般只用在拉弓上,两弓交替的速度不会太快,其效果比普通的击弓更为结实有力,常用在情感较为激烈的乐段或乐曲的起始处。它的整个动作过程是由手 带动弓子在上下的平面上划了一个椭圆形,很像用手逆时针摇动一个偏心轮一样,演奏中要特别注意回弓时不要带出蹭弦的杂音。
抛弓
抛弓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推弓开始均可(一组抛弓的第一弓常是一个击弓)。声音发出后手臂由旋,将弓子顺势 提起。第二部分是当弓子下落至琴筒时,右手拇指与食指稍稍放松,中指和无名指乘势向下压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时配合与第一部分相反的弓向运动,这 样,受阻的弓子就会在琴筒和弦的反弹作用下急速地跳动出声,发出“得儿儿……”似的跳音。演奏抛弓时为了提高弓子的弹性,右手需要将弓毛绷紧。抛弓的用 弓部位要看乐曲的速度而定。速度越慢,用弓部位越靠近中弓。反之,用弓部位就靠近弓尖。总之,要选择合适乐曲速度的最佳弹跳点来演奏。抛弓在大多数的情 况下都是抛两个音,但偶尔也有抛三个音的。不论是一弓内抛几个音,其着力点都在第一个抛弓音上,其后发出的抛弓音,都是利用弓杆的自然弹性奏出的,在力度 上必然呈渐弱趋势。此外,抛弓的手臂动作,应以旋转运动为主,上下运动为辅。手臂过大的上下运动,反而会使弓子的跳动减少,给人以费力不讨好之感。在持弓 方面要注意不同的松紧变换,演奏跳音和提弓时持弓稍紧,而下落撞击琴筒后,拇指和食指应即刻相对放松,让弓子得以自然地跳动。
二胡学习者在抛弓方面容易 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跳弓
跳弓是利用弓子的弹跳力,奏出短处而富有弹性的跳音的一种弓法技巧,它具体又分为控制跳弓与自然跳弓两种。
控制跳弓主要是依靠小臂的动作来控制,加上手腕与手指相应配合,在弓毛擦弦发音后,迅速向上跳离琴筒,使发音短促、有力。在演奏时,手腕要很好 地控制好弓子,其小臂运动的“轴”在肘部,使弓子在两根弦之间上下跳动。控制跳弓在乐曲中常其它弓法结合一起使用,即使单独使用,也只限于数小节的范围 内,极少有大篇幅的连续运用。演奏控制跳弓要注意小臂、腕部和手的密切配合。当弓子跳离琴筒的一瞬间,臂、腕、手都要迅速地松弛一下,让弓子自由地落回 琴筒,这样奏出的效果才能短促、干净而富有弹性。要避免动作过于紧张,以致发音僵硬的不良倾向。
自然跳弓是快弓的一个姐妹弓法,其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有时不作标记,而由演奏者自由选择用自然跳弓,还是用快弓),是二胡的一种高 难技巧。说它是快弓的姐妹弓法,是因为在演奏方法上,自然跳弓与快弓的差异仅在手腕动作的不同而已。其次在乐曲的运用上,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和转换 的。但它又是一种高难的技巧,如果没有很好的快弓基础,不能掌握灵巧的腕部动作,是很难演奏好自然跳弓的。那么,自然跳弓与快弓、顿弓有什么区别 呢?自然跳弓在发音上与快弓的区别是:快弓的发音呈线段状(----),而自然跳弓的发音呈点状(....)。它与顿弓的区别是:跳弓音 比顿弓音更短,更富有弹性。另外,分顿弓一般用在中速和慢速的乐曲中,而自然跳弓大都用在快速的乐曲中。连顿弓的速度虽然也很快,但通常只奏一弓,不能大 段运用,而自然跳弓在乐段的长度上是没有限制的。
自然跳弓一般用在外弦居多,内弦的自然跳弓由于较难控制和发音不够理想而很少运用。
自然跳弓的演奏方法是:右手食指、中指和拇指控制住弓杆。如弓毛较松,可用叠持法(即无名指可叠在中指下面)将弓毛绷紧,也可预先将弓毛调节到稍 紧的状态。选择好弓子的最佳弹跳点。这个弹跳点是根据乐曲速度而定的,速度越快,弹跳点越是靠近弓尖部位,反之,则靠近中弓部位,一般都在弓子左四分之一 的位置上。将弓杆稍稍抬离琴筒,放松手腕。小臂动作与快弓一样,把运动的“轴”放在小臂中间部位,由大臂带动小臂,通过“轴”的动作甩动手腕。因腕部非常 松弛,造成手甩动的幅度大于小臂运动的幅度,因而使弓子呈“∧∧∧∧”状运动。这样,起弓的一瞬间弓毛与弦接触摩擦发声。之后,由于手腕的甩动,手在一段 短暂的弧线运动时对弓子失去原有方向的支撑力,弓子就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弹离琴弦。手腕再次甩过来,当手与小臂呈垂直状态的一瞬间,手指又对弓子施以一个 支撑力,使弓毛第二次与弦接触摩擦发声。如此循环往复,弓子就会在两根弦之间均匀地跳动,从而奏出短促的、均匀的快速跳音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自然跳弓与快弓在演奏方面有什么差异。自然跳弓与快弓在演奏方法上的差异主要在于腕部的动作。演奏快弓时,右手腕要稍加控制, 使之只是在小臂与手之间起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快弓动作不致僵硬而已,因此腕部动作并不大,小臂力量要直达手指。但在演奏自然跳弓时,右手腕要非常松弛,犹 如武术中所用三节棍的连接环,使小臂和手成为用连接环连接起来的两个部分。这样,由大臂带动小臂,通过“轴”的作用甩动手腕,使手呈大幅度的弧线运动,弓 子才能跳起来。那么,通过调整手腕的松紧度,就可以在快弓与自然跳弓之间自由地转换,或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即呈半跳状态。由于自然跳弓在力度和运弓的幅度 上有所限制,因此当一个快速乐段有大幅度的强弱变化时,常从自然跳弓开始,逐渐地过渡到快弓。或反过来,从快弓开始,逐渐过渡到自然跳弓。也有两头是自然 跳弓,中间是快弓。或者两头是快弓,中间是自然跳弓等等。总之,这些技巧的使用,一定要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适时调整,以达到演奏的要求。为达到这种要 求,不同的技巧在乐曲中是可以自由地运用的。
演奏自然跳弓是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手腕只许纯粹地左右运动,而不能有一丝的上下动作。
2、弓毛一定要在两根弦中内外跳动,而不能上下跳动。
垫弓
垫弓也称“小抖弓”,符号是“ろ” ,它是在一个附点音符(以拉弓音居多)之后,靠右手腕突发地迅速一甩,从而奏出两至三个轻巧的三十二分音符。奏出两个三十二分音符的叫做“单垫弓”;奏出三个三十二分音符的叫做“双垫弓”。垫弓在戏曲风格的音乐中用得较多(如京剧、评剧等),极富神韵。在实际演奏中大多使用“单垫弓”,而“双垫弓”通常只用在乐曲特定的风格韵味和渲染气氛时。
演奏垫弓的要求是:垫弓在力度上通常比较强,要求把握好时机,手腕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腕关节动作要极其迅速、灵活,而且有较强的弹性和韧性。
波弓
波弓是通过改变弓速与贴弦度使长音产生波浪式的强弱变化,或使连弓产生似断非断效果的一种弓法,所以也叫做“浪弓”。
波弓在乐谱中一般不用符号,而是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来灵活运用。它通常有以下集中用法:
1、用弓子瞬间地加速与加压,在长音中奏出某种节奏型。
2、通过运弓的强弱变化,使连弓演奏得既连贯又棱角分明,即连弓中的每个音,右手手指都给弓子施一个力,随即放松。和顿弓不同的是音与音之间弓毛并不是浮在弦上,而仍要贴弦摩擦发声,只是贴弦的压力有所变化而已;在演奏波弓的过程中弓子不停止运动,声音持续不间断。
3、在连弓中右手做一个类似弱收弓的动作,即手指稍放松,使贴弦压力减小,当音势减弱尚未断开时,右手紧接着做弱起弓的动作,将连弓奏得似断若连,其效果比连弓更明显,比分弓又更连贯而柔美。波弓常用在抒情乐曲中同音连弓的衔接和连弓分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