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吴鞠通《医医病书》:近代叶氏医案,精详者多,粗疏者少,远胜陶,龚,李三氏等书,近日南方人多喜读之。然不读古书,不能得其要领,但袭皮毛以谓叶派。叶氏之书,本不易读,盖其书用古最多,读者不知其来路,不能领会其用意。

再古方不可不信,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吴鞠通说叶氏医案里的好的医案很多,但也有不好的,不好的很少。比陶、龚、李三氏的书要强,这里的“陶”应该是指的陶华,明代医家,《伤寒六书》,通俗伤寒论的代表作,“龚”应该是指的龚廷贤,《万病回春》的作者,《万病回春》在明代当时影响还是很大的。“李”应该是指的李东垣,到底这陶、龚、李三氏指的是哪三个医家,希望大家去考证。总之,吴鞠通觉得叶氏医案还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重点提到很多南方人都喜欢读。

叶天士的书再好,如果不读之前的古书,也是不能领会到其中要领的,还是读不懂叶天士的书,就算是读懂了一点皮毛,也不能说自己是叶派。

叶天士的书很难读懂,很难领会,因为叶天士的书,引用古人的东西很多,我们后人又不知道叶天士引用古人东西的来路,所以,很难领会其中的用意。

但是,古人的用方,我们要读,读了之后,要相信,但不能全信,需要临证斟酌,对证治疗,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张璐的《张氏医通》医案:石顽治内兄顾九玉,颁诏假道归吴。大暑中患胸痞颅胀。脉得虚大而濡,气口旬显滑象,此湿热泛滥于膈上也。与清暑益气二剂,颅胀止而胸痞不除。与半夏泻心汤减炮姜,去大枣,加枳实,一服而愈。

张璐这个医案,是在大暑天,应该是中了暑湿热了,头胀胸痞,先用了清暑益气汤用了两剂,头不胀了,但是,胸痞还在,然后又用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把姜枣去掉加了枳实,清暑益气汤应该是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半夏泻心汤加枳实这个组合,在古人笔下用得很多,而去大枣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第一个方子是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第二张方子是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加减。这两个方剂的跨越也是很大的。但是,这两张方剂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从中焦入手的,都是治疗湿热病证的。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顾及了更多的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而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重点是顾及中焦气机的升降。

实际上,这个患者除了头胀和胸痞,初诊的时候,应该有全身的不舒服,用了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全身的不舒服缓解了,头不胀了,而这个病证局限了,也就是说,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治疗的病证应该是相对弥漫性的那些病证。而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治疗的病证是局限性的病证。

一个医案里面,同一个病人同一个医生,先后两张处方,用得很漂亮。

《程门雪未刊医论选集》:湿温胸闷,对泻心之辛开苦泻,尤为相宜,便不可漫用原方,因湿温之胸痞,不是误下而成,没有下利,腹中雷鸣诸症,方中干姜一味,用时尤需谨慎,一般都以厚朴代之。至于轻苦微辛法,用杏仁,蔻仁,橘皮,桔梗之轻灵流动,更可补前人之未备。

程门雪这里指的胸闷,应该是胸膈痞闷,湿温病可以用泻心汤,但是要在泻心汤中进行加减,不可以漫用原方,如何加减,第一,把温补药去掉,第二,把干姜去掉,代用厚朴,这在临床上是可行可效的。但以后需要注意的是大便干还是不干,大便干的时候,用厚朴应该稍微注意一点,如果大便不干且溏的时候,用厚朴是非常适合的。

程门雪在这个医案里又提到了杏仁,蔻仁,橘皮,桔梗,这种清苦微辛法,这是叶天士,吴鞠通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补出来的。

(0)

相关推荐

  • (十二)大承气汤——失眠,坠胎,急性胰腺炎,宿食

    89失眠--姜春华医案 战某,男,38岁.初诊:1982年3月4日.连续失眠10余日,彻夜不寐,服大量安眠药无用,痛苦不堪,面红目赤,大便不通多日,舌苔黄厚,脉大.用大承气汤.处方: 大黄9g,芒硝6 ...

  • 柴胡陷胸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来源]<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和解剂>. [配方组成]柴胡一钱姜半夏三钱小川连八分苦桔梗一钱黄芩钱半瓜蒌仁五钱小枳实钱半生姜汁四滴 [用法]水煎煮,生姜汁冲服. [作用与功效]和解兼 ...

  • 经方应用之枳实薤白桂枝汤医案|桂枝|厚朴|瓜萎|胸痹|枳实

    导读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其病机特点是在痰浊上乘,胸阳痹阻的同时,气滞现象较为明显.因气滞较重,影响胃腑,旁及胁肋,故 ...

  • 大补心汤:心的五行属性上,是既属火,又属土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指南医案>,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补心汤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大补心 ...

  • (十三)大承气汤——胃反呕吐,臌胀,胃溃疡,肥胖症

    98胃反呕吐--曹颖甫医案 余昔治肉庄范阿良妇,十五日不大便,终日呕吐,渴而饮水,吐尤甚.余诊其脉洪大而实,用大承气汤:生大黄.积实各9克,川朴6克,芒硝9克.以其不能进药也,先用吴茱黄9克,令其煎好 ...

  • 半夏厚朴汤医案2

    6.顽固性腹痛案 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患腹痛数年,诊为缺铁性贫血,曾服红桃K等药物未效.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夜汗,口干而粘,尿频.急,尿色赤,面色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 ...

  • 经方应用之栀子厚朴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虚烦兼腹满之证治.伤寒下后,邪入里已化热,火郁胸膈则心烦,卧起不安:热及脘腹,气机被郁,故腹满.这里的腹满非阳明腑实之满,因热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仅是无形之热蕴郁腹满,其特点为腹满不痛,属 ...

  • 半夏厚朴汤医案3

    4.声带麻痹案 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注意!四逆散证),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病史. 刻诊:声音嘶哑: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