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黄煌眼中的健脾胃第一方
小编导读
小建中汤为经典的理虚方,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消瘦、慢性腹痛、便干结为特征的虚弱性疾病。运用本方的要点是什么?适合哪类人群?如何加减?有哪些注意事项?针对这些问题,黄煌教授对本方进行了深入解析。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放入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金匮要略》在本方中甘草为三两。
消瘦,乏力,腹中痛,心中悸而烦,或衄,或手足烦热,或失精,或咽干口燥者。
1.白瘦: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或萎缩;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以后皮肤干枯发黄;头发黄细软、稀少。
2.易饥:容易饥饿,一吃就饱,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
3.易烦躁:性格比较开朗,但容易烦躁,容易激惹,特别在饥饿时。
4.易疲劳:容易疲劳,易肢体酸痛等;易心悸、出汗。
5.腹痛便结:容易腹痛,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
6.脉缓舌嫩:脉缓无力,心律不快;舌质柔嫩,舌苔薄白。
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
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
3.以消瘦、面色黄、食欲不振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等。
4.以腹痛、紫癜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5.以消瘦、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贫血、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6.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消瘦女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疼痛、痛经等。
7.消瘦、面色苍白小儿的低体重、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贫血、神经性尿频、头痛等。
1.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貌,加黄芪15g。
2.食欲不振,面色憔悴,加人参10g,或党参15g。
3.痛经,产后调理,加当归15g。
4.疼痛剧烈,加川芎10g。
1.肥胖者,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当忌用或慎用。
2.高血糖者可适当减少饴糖用量或不用。
3.部分患者服用本方可出现肠鸣、腹泻,可减少白芍的用量。
4.症状缓解后可减半服用1~2个月。
1.小建中汤是健脾胃第一方,能提振食欲,增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加体重,改善体质,特别适用于瘦弱儿童的多种疾病,如体格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哮喘、过敏性皮炎、抽动症、大脑发育不良、尿频等。
2.体重下降,也就是消瘦,是小建中汤人的首要特征。其原因与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有关,其人多又黄又瘦,皮肤发黄或白色,缺乏红光,手掌发黄,头发黄而细软、稀少。
3.腹直肌紧张是小建中汤证的重要腹证。腹部扁平,腹壁薄而紧张,腹直肌痉挛,对此,日本医家非常重视。一般来说,腹型肥胖者,或腹部硕大松软者,即便有腹痛、便秘,也少见有小建中汤证的。
4.舌淡嫩、苔薄白,是小建中汤证的又一客观指征。舌质嫩,是指舌质柔软而有光泽,舌质淡红或黯淡;舌苔薄或有剥苔。若舌质坚老而苔厚者,多表示体质充实,内有实热或瘀血,小建中汤便不适宜了。
5.问诊中,易饥喜甜食也是其特征。很多患者容易饥饿,甚至出现低血糖现象的心慌、手抖、出冷汗。但是,食量很小,一吃就饱。许多患者好甜食,江南人喜欢糯米制品,北方人喜欢吃糖或糕点,孩子们见了糖果更是直嚷嚷。
6.小建中汤中的芍药用量很大。芍药能通便,外号“小大黄”。适用小建中汤的人群大便大多干结,甚至如栗状。如果是腹泻者,或大便不成形者,芍药用量需减少。
7.小建中汤适用的人群,具有一种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特征的虚性体质,传统的解释是“中虚”。所谓的“中”,就是脾胃。体质形成的原因与营养不良、饥饿、疲劳有关,儿童多见。
8.临床应用小建中汤常常加减。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适用小建中汤证见贫血、自汗、易感冒者;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适用于女性产后体痛、腹痛及月经痛等;小建中汤去饴糖,名桂枝加芍药汤,因去味甘甜的饴糖,对不喜甜食,或不宜甜食,或病情呈急性化倾向、腹痛程度比较重的患者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