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针灸:水肿【校对稿】

水肿

黄帝治水之俞。五十七处。尻上五行。行五。谓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肾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治水道肿(资生经)。足第二指上一寸。灸随年壮。又两手大指缝头灸七壮。

治虚劳浮肿。并水气身满。穴太冲。灸百壮。又灸肾俞。

治头目痈肿。留饮。胸胁支满及水肿。穴陷谷。刺出血立已。

治面目痈肿。穴陷谷、 列缺。

治头面肿。穴阳陵泉 公孙。

治头面气胕肿,穴完骨 巨

胕 fū 1. 古同“肤”,皮肤:“尾湛~渍。” 2. 古同“跗”,足。 其它字义 ● 胕 fú   ◎ 浮肿:“寒热~肿。” 其它字义 ● 胕 zhǒu   ◎ 古同“肘”。“胕”一说与“肤“字通。全身肌肤浮肿叫“胕肿”。参见“阴水”、“阳水”条。

治面浮肿。穴天枢 丰隆 厉兑 陷谷 冲阳。

治面浮肿。穴中府 间使 合谷。

治风。面水 肿。颜黑。穴解溪。

治肩肿不得顾,穴气舍。

治水腹胀皮肿,穴三里。

治腹肿,穴曲泉。

治寒热。腹偏肿。穴阴谷。

治大腹肿胀。脐腹悒悒。穴大敦。

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黄。气满。穴阴交石门。

治身肿皮痛。不可近手。穴屋翳。

治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穴天府。

治身肿身重。穴关门。

治水气遍身肿,穴水沟 。若是水气,唯得针此,若针余穴。水尽即死。

治水肿。穴胃仓。

治水气。穴缺盆。

治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螈 不仁。穴屋翳。

治身肿。穴肾俞。

治腹胀身肿。穴建里。

治身肿鼓胀。肠鸣如流水声。穴神阙。

治水肿。穴中极 、石门。

治大腹有水。穴四满。

治腹肿脊强。四肢伤惰。穴章门。

治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穴涌泉 阴谷。

治水肿。穴三里。

治水分病。穴复溜。

治水肿不嗜食。穴维道。

治丈夫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不嗜食。不便不利。穴地机。

治腹中寒。不嗜食。鬲下满。水肿腹坚。喘逆不得卧。腰脐痛难俯仰。穴阴陵泉。

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穴陷谷。

治腹肿不能食。及疗水病。腹肿绕脐痛。冲胸不得息。并水气浮肿。鼓胀肠鸣如雷声。时上冲心。及胃虚胀。穴水分(灸七壮。若是水病。灸大良。三因方云。可灸三阴交穴。及风门穴。明堂经云。灸二壮。主小便不利。身肿足痿)

治水病胀满。穴曲骨。

治水肿腹胀。食饮不下。恶寒。穴胃仓。

治水肿。人中尽满唇。及死。穴水沟。

治身润。石水身肿。穴章门。

治小腹满石水。穴关元。

治大腹石水。穴四满 、然谷。

治大气石水。穴气冲。

治四肿身湿肿。穴丰隆。

治汗出四肢肿。穴列缺。

治四肢肿,穴复溜。

王氏曰。水肿。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此明堂铜人所戒也。庸医多为人针水分杀人多矣。若其他穴。亦有针得瘥者。特幸焉耳。不可为法也。或用药。则禹余粮丸为第一.予屡见人服验。故书于此。然灸水分。则取为要穴也。有里医为李生治水肿。以药饮之久之不效。以受其延待之勤。一日忽然灸水分与气海穴。翌早观面如削矣。信乎。水分之能治水肿也。明堂固云。若是水肿。灸大良。盖以此穴。能分水不使妄行焉耳。但不知明堂又云“针四分者。岂治其他病”,当针四分耶?

治百病水肿。穴肾俞灸百壮。胃仓灸随年壮。

治水肿。穴陷谷。灸随年壮。

治水肿上下。穴阴交。灸百壮。

治水肿。穴曲骨。灸百壮。

治风。四肢肿。穴丰隆 复溜治大腹。穴阴市。灸随年壮。

治人中满唇肿。及水肿大水。穴脐中。石门。各灸百壮。

治风水,穴上廉。各灸随年壮。

治水肿不得卧。穴阴陵泉。灸百壮。

治石水,灸然谷、气冲、 四满、 章门。

治水肿。腹满不能食。坚硬。穴水分灸七壮。至四百止。此穴忌针。针水尽即死。

治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纹理者。不治。

治水胀腹大。及水气行皮中。穴石门。

治石水肿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穴关元。

治石水。穴刺气冲治石水。穴章门 然谷。

治水病。穴天泉。

治风水膝肿。穴巨虚 上廉。

治面 肿。穴上星。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

治风水面 肿。灸冲阳。

治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灸足内踝下白肉际。三壮。

治气热水身面肿。灸丹田穴三壮。女子禁灸。

治水肿如鼓,用大蒜切作钱片。安脐心。次用甘遂为末。同作艾炷灸蒜上。热即易之。每日频灸。其水自下。忌一切毒物,并盐一年。

治五水灸法。青水灸肝井。赤水灸心荣。黄水灸脾俞。白水灸肺经。黑水灸肾合。

《普济方·针灸》 > 卷十二

(0)

相关推荐

  • 水分(CV9)

    穴位分寸歌上脐一寸是水分,健脾和中效卓勋:泄泻肠鸣还反胃,水肿溲难腹痛珍.[中文名称]水分 [中文拼音]Shuǐfēn[外文缩写]CV9[穴名出处]<针灸甲乙经>[别       名]中守 ...

  • 「针灸」39.神阙(任脉)

    别名 脐中.气舍.脐孔.气合.维会.命蒂.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原称"脐中",<外台秘要>始名"神阙". 脏俞五十穴,腑 ...

  • 腧穴之道-任脉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元石门起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厥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1.会阴穴 2.曲骨穴 3.治 ...

  • 普济方·针灸口舌干苦症状/治愈方法/诊断

    治口舌干食饮不下(资生经).穴胆俞 商阳 小肠俞治口热.口干.口烂.穴劳宫 少泽 三间 太冲治咽干口热.唾如胶.穴少泽 太溪治口干.穴曲泽 章门治舌卷口干.穴少阴治口苦嗌干.介介然.穴阳陵泉治舌卷口干 ...

  • 《普济方·针灸》

    治口舌干食饮不下(资生经).穴胆俞 商阳 小肠俞治口热.口干.口烂.穴劳宫 少泽 三间 太冲治咽干口热.唾如胶.穴少泽 太溪治口干.穴曲泽 章门治舌卷口干.穴少阴治口苦嗌干.介介然.穴阳陵泉治舌卷口干 ...

  • 普济方针灸门:脚弱、脚痹

    脚弱 治脚弱无力.风湿痹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 治脚弱.穴三里. 治脚弱无力.脚重.偏风不遂.穴承山. 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足秋] 中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 王氏云.有人旧患脚弱且瘦削.后灸三 ...

  • 《普济方·针灸》 自汗

    <普济方·针灸> 自汗 治多汗.穴玉枕.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按摩方法]两手掌心捂住两耳孔,两手五指对称横按在两侧后枕部,两手食指按压,然后叩击 ...

  • 《普济方·针灸》 目泪出

    <普济方·针灸> 目泪出 治目泣出,<资生经>.穴液门 前谷 后溪 腕骨 神庭 百会 天柱 风池 心俞 天牖. 治目泪多眵 .穴肝俞. 治泪出目痒.穴侠溪. 治目泪出.穴承泣. ...

  • 《普济方·针灸》 贲豚气

    治贲豚腹肿(资生经).穴章门.灸百壮. 治贲豚(又云卒厥逆上气.气攻两胁.心下痛满.奄奄欲死.此为贲豚气走急.作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穴气海.期门.关元.各灸百壮. 治贲豚抢心.不得息.穴中极.灸五 ...

  • 普济方针灸:腹胀,灸大敦穴

    腹胀 治腹胀(资生经).穴鬲俞. 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而身羸瘦.穴大肠俞 脾俞. 治寒中腹胀.穴中极. 治心下坚.积聚冷胀.穴上脘. 治腹胀不通.逆息.又主腹中寒.冷气胀喘.穴隐白. 治腹胀喘振栗 ...

  • 《普济方·针灸》 腰痛

    <普济方·针灸> 腰痛 (附论) 凡腰痛之病.皆本于肾.盖肾系于腰脊也.诸经各有腰痛不同.当随证治之. 凡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者.病在足太阳脉也.刺其郗中正经出血.春毋见血(委中穴也).腰 ...

  • 《普济方·针灸》 牙痛

    <普济方·针灸> 牙痛 治齿痛恶寒.穴曲池 大迎 颧 听会. 治牙齿痛不能言.穴浮白. 治上牙齿痛.穴阳谷 .正营. 治下牙齿痛.穴四渎 阳谷 液门 商阳 二间. 治牙齿不能嚼,穴颊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