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高士纹的时代特点
人物绘画是明清瓷图案装饰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野,使用了“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即人们常说的“四爱图”。类似纹饰在明代成化、嘉靖、万历等时期都被御窑厂使用过,虽然“四爱”内容略有变化,但多少能够反映出元代高士图对明清两代御窑厂绘画的影响。涉及到淑女高士、神仙罗汉,以及传说演义里的各类人物等。在这些题材中,以隐士为主的“高士图”清新高雅,构图简练,对提升御厂瓷绘画格调、品味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士
汉语词典中,“高士”解释为“志行高尚之士,古代多指隐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这里的“高士”一般可以理解为志行高尚、目光高远、高雅博学的人。他们往往清高不仕、隐居山野,所以“高士”极易与“隐士”紧密联系。主要的高士题材有这些。
从人物、龙纹、山石、云气、动物等纹饰,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对一件器物进行断代和辨伪。
以高士为例:
元代高士图瓷器不多见,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四爱图”,包括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四幅图案,出现在一件元青花梅瓶上面。这件梅瓶的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如下图: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代人物写实,且高大挺拔。无论是高士还是仕女,特点是一样的。元代画面构图饱满,纹饰绘画层次较多,人物比例协调,眼睛、鼻子、口、头发、手等绘画详实,衣服褶皱绘画线条流畅准确。(如下图:元代高士与孩童)
明代人物:在同一个朝代里,年代越早越写实、年代越晚越草率。
洪武时期,因禁止官窑、民窑使用“古先贤、帝王、后妃、圣贤人物”的故事绘画在瓷器上,因此洪武时期高士、仕女和婴戏纹饰在瓷器上很少见。民窑出现的高士以实笔点画,线条以弧线较多,以简单的线条绘画出高士悠然的意境。明初高士人物图瓷器极为鲜见。
永乐时期官窑人物仅见八蛮献宝图,绘画人物神态灵动,眼睛、鼻子、头发、发巾、衣服褶皱等绘画详实,人物比例协调。
宣德时期脸部刻画清晰、神情好,一般高士纹中配有远山和地皮锦,高士也多为静止状态。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为明代高士图绘画的初创阶段,青花瓷器上高士图严谨细密,多用青花钴料水墨呈现出高士人物的飘逸。图案画面比例恰当,线条柔美,以国产青料为主,发色清新艳丽脸身段绘画得绝不马虎。 高士绘画技法较为写实、工整,所绘人物面目清晰,绘画所追求的水墨是一笔点画为主。空白期高士绘画写实、精细、飘逸,头巾呈飘动状,动感强,有意境,人物头顶有弹簧装的云气纹,山石、花草、树木等衬景较多。(如下图: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成化时期高士身材变矮胖,头发有髻,面部写实、衣褶简单,但神情飘逸感一般。
弘治时期高士多为民窑瓷器,人物矮胖,不注重脸部,构图简单舒朗,以弧线构画具有动感的人物。(如下图:弘治人物)
正德时期高士比例瘦长,注重线条刻画,神态呆板,辅助衬景较多,配以简单的云气纹和地皮锦。(如下图:正德人物)
嘉靖时期人物绘画可以看到正德的影子,上身短,下身长。人物显得高大清秀,非常写实,人物五官绘画得栩栩如生,身上穿戴的衣服和帽子勾画的非常细致,但已经没有了明道早期的那种飘逸感,给人感觉是很安逸。(如下图:明嘉靖青花高士图纹盘)
万历时期高士官窑绘画规整,线条流畅,但人物比例不协调。民窑高士神情夸张,衣服渲染的较多。(如下图:明万历五彩高士图花式洗)
天启、崇祯两朝的青花清新艳丽,高士构图表现仙人道士的画面。处于明末转变期,此时的青花高士图捕捉生活的真实写照, 虽然时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崇祯高士图,多表现仙人高僧及高人隐士的题材,有所创新,采用创自明代天启的分水法绘各种高士人物,崇祯的高士多出现在民窑,分为细路瓷和粗瓷:细路瓷绘画的人物挺拔、写实,脸部表情传神,动感较强,衬景精致,比如:山石、花卉、树木等;而粗瓷绘画人物简单,写意较多,用料和渲染也较差。(如下图:崇祯瓷器人物画法之特征)
清代高士图的绘画内容与明代相差不大,仍以四爱、弹琴、对弈等题材为主。“竹林七贤”、“米芾拜石”出现较晚,算是较有清代特色的高士图代表。
顺治时期,高士延续明末的风格,身体挺拔、脸部写实、眼睛大多为短横线;上身长、下身短,表情传神;头部有扎发髻的、有戴帽子的;衣服线条飘逸、衣褶写实;衬景华丽。(如下图:清 顺治人物)
康熙高士人物高大,有顶天立地之感,早期眼睛多为一条横线,后期开始有点睛,衣服出现了内衣。但从远处看去,人物非常有神。躯干绘画的修长,衣服的褶皱和线条非常的繁密,而且勾勒的清清楚楚。总体感觉头小身长,人物比例不协调。康熙的人物讲究神态各异,老者画须,线条勾勒非常整齐,青年无须,脸部呈瓜子状。(如下图:清 康熙人物)
雍正的瓷器人物纹饰是明清时期人物比例最为协调,官窑瓷器人物纹的每个线条都不会有错,不管是人物手势,还是人物转身时的姿势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仿品往往会在人物的手势或转身姿势上出现漏洞,比如说,人物有回头时,身体却还是保持面向前方的姿势,这就需要我们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如下图:雍正人物)
乾隆高士人物比例最协调,轮廓勾勒清晰,渲染有层次,更注重对衬景的渲染和烘托,整体布局饱满。乾隆时期瓷器上的人物绘画已经非常的娴熟,人物的头发一丝一丝,线条非常的清晰,乾隆时期瓷器的人物纹饰脸部刻画的栩栩如生,有一种现代的美感,五官绘画写实,不像康熙时期眼睛绘画成一条线。身上的衣服也要渲染出层次,有外衣,也有内衣。而且还用线条勾勒出远近的比例。手、肘部分协调,线条勾画细腻。(如下图:乾隆人物)而仿品往往在这些部位表现的不是很好。往往不会注意细节的线条处理。所以有的地方头发丝是重叠起来的,看上去有点紊乱。如果线条杂乱无章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如下图:乾隆人物)
嘉庆时期官窑人物绘画较少,多为民窑绘画人物,此时人物的身体比例不协调,表情呆板,衬景程式化,写实但不细腻。道光时期人物多绘画无双谱,且人物脸部皱纹较多,头部上窄下宽,神情夸张、身材较矮、衬景较多。(如下图:【故宫】嘉庆粉彩耕织图碗)
清晚期人物图案化,较瘦弱且面部表情呆板,衣服画的较为简单。
从明清瓷器的纹饰发展看,高士图可以说是各时期人物画制作的突出代表,极具文气的绘画给御窑厂瓷增添了很多书卷气息。在这些制品中,成化朝最有作为,其绘画文饰被后世大量沿用、继承,为以后的高士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康、雍、乾三朝瓷的再次奋起又为高士图制作带来生机,不少隐士重现官窑瓷表面,用名人逸事来记录、描述那些动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