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辽沈(一)——锦州还是长春?

小编前不久刚刚完成德法战争的剖析,现在我们把眼光转向中国的解放战争,开始一个小编一直都很想写的题材——战争历史纪实。

一. 林彪的顾虑——打锦州太困难?

1948年4月,哈尔滨双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

东野司令员林彪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大得几乎占据了整个墙面的地图,眉头紧锁,他的眼神很不安。

在旁边的会议桌上摆放着一张早已被他记得滚瓜烂熟的电报,这份电报来自河北西柏坡,署名为中央军委——其实就是毛泽东。

在会议桌边坐着好几个人,有的人在深思,有的人在反复阅读电报内容——尽管已经很熟悉了,有的人则在看着林彪,眼里充满疑虑。东野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还有东北的中共高级官员陈云,李富春......不管这帮人物在中国共产党内怎样如雷贯耳,在这一间毫不起眼的作战会议室里,他们都得收敛性格,服从眼前这个站在地图前的男人。

林彪开作战会议

毛泽东的电报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小编觉得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东北野战军应南下北宁线,攻取锦州;二、将卫立煌集团封闭在东北加以歼灭,达到解放全东北的战略目的。

所有人都觉得毛主席的手笔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长春才是东北野战军下一个目标,打锦州,相当于把长春和沈阳甩在后面,这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

不过大家都觉得,毛主席的想法在战略上其实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实际中去实现它却困难重重。所以,今天大家开会表面上是来讨论毛主席的电报,实际上是来听林彪做决断的。

林彪眉头深锁,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长春和沈阳之间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城市,这个城市使这位身经百战的统帅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这座城市就是四平。

辽沈战役前国共双方的态势图

四平这座城市,是东北野战军经历了四次血战才拿下的。尤其是1947年6月的四平第三战,从发起总攻开始打了整整三天,实在是啃不动了,最后杜聿明率领的援军赶到了,林彪下令撤退,东野不仅没有拿下四平城,而且军队的士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还有官兵在战后嗜酒放纵,说林彪还能不能打胜仗这样的胡话。

我们可以看看上面的态势图,四平刚好位于长春和沈阳之间,而且交通很便利,如果攻击它,很容易受到长春和沈阳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极易战败。

四平战役

林彪看来,锦州的情况和四平如出一辙,甚至比四平还要棘手,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锦州是东北的门户,蒋介石不会丢弃,定会拼死防守,范汉杰率领的锦州、锦西守敌有十五万人,城防坚固,攻坚作战十分困难。

第二,华北傅作义集团和沈阳卫立煌集团都可能增援,形成东西夹击,如果打锦州久攻不下,那锦州就会变成第二个四平,而且最后的结局会比四平糟糕得多。

第三,南下作战,相当于远离大后方,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很容易被敌人切断,没有了粮食弹药的供给,攻击锦州的部队很有可能因此全军覆没。

在东北的国民党军

四平战后,林彪就对国民党重兵集结的城市心有余悸,甚至可以说是产生了心理阴影。而这次毛泽东首先要他解决的是东北的门户城市锦州,而后封闭东北大门,再趁势拿下沈阳和长春,继而解放整个东北。

也就是说,林彪现在面对的,是三个水泄不通、坚若磐石的大城市——其中省会就有两个——它们任何一个都比四平要难啃得多。按照毛主席的意思,不仅要把他们都啃下来,而且还要把卫立煌从国民党东北最高统帅打成光杆司令。这个战略目标,即便是林彪这样的战神都觉得难度太大。

这次会议的结果很明确,林彪没有下打锦州的决心,给中央军委的复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目前的情况打不了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以攻城打援的方式同样可以拖住卫立煌。

回复中央军委,然后就此散会。

解放战争时的长春

所谓“攻城打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重兵集结的城镇,然后在敌人另一城镇的增援部队的必经之路上部署阻击部队,以攻城的方式吸引敌人来增援,然后阻击部队在指定地点狠狠打击敌人的援军,实现既攻克城池而又重创甚至歼灭敌人援军的战略目标。

根据林彪的部署,他攻城攻的是长春,打援则打的是沈阳。在他看来,一旦长春被围困,卫立煌一定会让沈阳的军队增援,而在沈阳,刚好有一支林彪做梦都想解决掉的国民党军精锐。

那就是国民党在东北的头号王牌主力——廖耀湘的第九兵团。

二. 长春也不好打,廖耀湘就是只狐狸

廖耀湘,诸位网友们对他绝对不陌生,黄埔六期生,法国圣西尔军校的翘楚,他军旅生涯最大的亮点,就是入缅作战时的杰出表现。1946年,40岁的廖耀湘正式就任国民党最精锐的第九兵团司令,不仅成为了国军中最年轻的兵团司令,而且蒋介石麾下的国军五大主力,归廖耀湘指挥的就有两个(新一军和新六军),可谓备受恩宠,前途无量。

廖耀湘(1906~1968)

林彪觉得,廖耀湘如果龟缩在沈阳城内,依托着沈阳那种变态的防御工事,想打掉他几乎不可能,所以最好把他引出来,在野外干掉他。

廖耀湘其人,与其说他打仗强悍,倒不如说他打仗精明,跟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有的一拼,如果他是东北国军统帅估计压根不会管长春,但是卫立煌下令,他绝对会去。

如果东野对长春发起猛攻,卫立煌一定会让廖耀湘增援长春,到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收拾第九兵团了——至少林彪是这么认为的。

林彪、罗荣桓部署攻打长春

中央军委的复电很快就被送到了林彪的办公桌上,内容小编记不住,反正概括起来就是这意思:考虑到东北野战军尚且缺乏攻击大城市的经验,打长春也好,可以获取这方面的经验。

军委回电的语气很平实,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口吻。但以林彪对毛泽东的了解,觉得主席同志在起草电文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不爽,倒不是因为林彪否决了他提出的作战计划,而是出于一种不甘心。

毛泽东认为,林彪的东野有百万大军,卫立煌手下的部队也就不到六十万,如果你林彪连锦州都搞不定,让国军主力撤退到山海关内,到时候卫立煌和华北的傅作义联手,那我们怎么收拾啊?

如果林彪在几乎两倍兵力优势下都没有对东北的敌人达成全歼,毛泽东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怎么会甘心?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一贯坚持军事民主,即便是林彪不贯彻他的意图,毛泽东还是选择了尊重他的意见,表示可以让林彪先打长春试试看。

东北野战军进攻长春

不久,长春战役正式打响,东野副司令员萧劲光率领东野两个纵队六个独立师共十万余人杀向长春。与此同时,林彪在沈阳到长春的沿线部署了八个纵队,摆好阵势等着廖耀湘自投罗网。

驻守长春的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第一兵团主要由中央军嫡系新七军,原滇系部队第六十军,然后就是一些地方杂牌部队。林彪选择打长春原因不仅是因为打长春容易部署,风险小,而且驻守部队的战斗力相对锦州也稍薄弱。

但是东野司令部显然小看了长春的防御工事,要知道,战斗力再差的部队一旦躲进了坚固的工事,那就比精锐部队还难对付。在日本侵华时期,长春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日本在长春苦心经营多年,将其变成了一座超级堡垒。在长春城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长春市内的主要建筑都拥有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和屋顶,街区的主要道路宽度达到了六十米,极大的射界空间使得守城的敌军极易发挥火力优势,而且城内的各个军事据点还有坑道相互连接,互为呼应,这些再加上第一兵团的十万余名官兵,组成了长春市号称全国之冠的强悍防御体系。

东野副司令员萧劲光大将

长春外围战斗结束以后,东北野战军才真真正正领教了长春防御工事的厉害,长春就像一块死硬死硬的石头,攻不破也啃不动;而且,东野的打援部队对廖耀湘守株待兔,廖耀湘就是不出来,从这点可以看出,即便是卫立煌也认为就凭长春的全国最强城市防御,对付东野的进攻不成问题,何必让廖耀湘去出这个头?而且利用长春这样的一座孤城,就牵制住了中共最强的东北野战军大部,在南京的蒋介石对这种局面也是可以接受的。

蒋介石与卫立煌

长春的攻击举步维艰,林彪就此察觉到,长春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打,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战略计划,他在办公室里踱步,一面命令萧劲光停止进攻,改为将长春团团围住;一面重新拿出毛泽东之前的电报仔细阅读起来。毛主席在此之前就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跟林彪反复致电讨论多次,其中有一份电报内容,小编觉得非常值得玩味,不妨摘录其中一段电文如下:

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的攻打沈阳附近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在对目前的干部中,只能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中央军委1948年4月22日电(摘录)

三. 挥师南下——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毛泽东在此之前的电报虽然说同意了林彪攻打长春的提议,但是从他的复电看,毛泽东仍然认定南下攻取锦州才是上上之策。1948年7月29日,林彪,罗荣桓并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表达了东北野战军愿意接受主席的意见,南下攻取锦州。

1948年9月4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会议室。

林彪坐在中间,面前摆放着几张前一天拟定完的南下作战的方案,他面前坐着两个精神抖擞的部下,他们三人正在小声交谈着。

这两个人,就是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洪学智和政委刘其人。

为什么要把他们找来呢?因为东野六纵是东北野战军最强的堡垒攻坚部队,用洪学智的话来说:六纵人人都会爆破炸碉堡。尤其是之前的攻打鞍山的战斗,六纵表现得极其出色。所以听听他们的攻坚意见和经验,林彪觉得很有必要。

洪学智(左一)在天安门观礼台

林彪和他们两个人的谈话,与其说是讨论,倒不如说是对打锦州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设想和大脑推演,至于怎么谈的,小编不想赘述,但是这次谈话的最终结果却很好,反正在那之后林彪树立了南下打锦州的决心,但是心里还是有点发怵。

东北野战军向中央军委汇报的攻打锦州的电报很快就得到了回复,1948年9月,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要置沈阳长春之敌于不顾,确立你们南下攻取锦州——山海关——唐山一线的决心,确立你们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

1948年9月12日,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南下锦州,并且,他只带了单程的汽油,还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这说明,林彪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誓要夺取锦州,进而取得东北战局的主动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