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买的基金总是在亏钱?
1992年,淄博基金正式设立,投资基金开始在中国发芽。
随后,基金业不断上行,先后成立75只基金,总募资57亿。
这时,就有基金经理暗中瞄准了基民。
他们先用个人账户在低位建仓,然后用自己掌握的公募基金账户拉抬股价,
在散户头脑发热冲进股市后,高位套现离场,留下散户被套牢。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老鼠仓”。
诸如此类的暗箱操作,使国家不得不在2004年
颁布《证券投资基金法》,对行业乱象进行整改。
但和“老鼠仓”相比,更多散户迷失在花式造假的陷阱里。
最典型的要数“獐子岛扇贝事件”。
凭借产能和技术,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A股上市,出道即巅峰。
但2012年,獐子岛突然宣布养殖的扇贝“淹死”了,股价大跌。
之后6年里,獐子岛扇贝一会“冻死”,一会“逃跑”,堪称魔幻现实主义。
股价震荡,投资者损失惨重,扇贝死活成了“A股未解之谜”。
最终獐子岛被证监会查处财务造假,
但买了股票的人,钱包和人心早已元气大伤。
纵观金融市场的兴衰,K线图的走势没人能预测,
人性的黑箱也无法捉摸。
随着基金饭圈化,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
90后纷纷开始“玄学买基”。
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基金的游戏规则,
数字是红的,他们就兴奋,
数字是绿的,他们就骂街。
有些人明明在炒股炒基,还以为自己在投资操盘。
殊不知忽略基本面考量,盲目跟风投机,追涨杀跌,
结果很可能是“鸡蛋放在不同篮子,结果货架塌了。”
基金投资和人生,都是一场长跑,
保持理性、长远规划的人,
才能笑到最后。
齿轮还在转动,博弈仍将继续。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