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识】艾灸的7大作用
☞ 艾艾贴穴位查询▪穴位大全
☞ 各种病症艾灸疗法
☞ 人体高清经络图
☞ 十大养生保健穴位
艾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中医认为艾灸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艾灸主要有以下七大作用。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依赖于气血的作用,中医说“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这句话说明血液在经脉中可以流动,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中医说“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艾叶性温,点燃后艾灸,可以使热力直达皮肤经络,温气行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就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以及营养物质的输送。
寒湿等病邪,在侵犯人体后,往往会堵塞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力,能够祛除体内寒湿,快速打通人体淤堵的经络,以达到调理因为经络堵塞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经络不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疼痛,经络通了,气血的运行就顺畅了,疼痛也就自然消失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
所以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通的方法来调理,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人体气血运行,达到调理的目的。
所以艾灸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滞留凝涩引起的问题。
每到冬季,有些人总是比别人穿得厚,但还是手脚冰凉,在中医看来,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不能温煦的表现。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能温经散寒通络,冬季艾灸温阳补益的穴位,相当于主动给人体输入暖气,特别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中医认为,痛经有两个原因,一是“不通则痛”,意思是女性在月经前后,由于生理上冲脉和任脉的气血较平时变化很大,导致冲脉,任脉、子宫气血运行不畅,而不通,经血刺激子宮,而引起疼痛。
二是“不荣则痛”,就是中医上说的冲脉、任脉、胞宫失于濡养,也就是说子宫生命力不旺盛,导致功能懈怠,呈现病态而至痛经。
中医看待问题都从整体入手,痛经是外在表现的症状,但外症多由内因引起。
与女性痛经相对应的内部器官即女性的“胞宫”,胞宫也就是子宫,中医认为它是阴脉之海,为女子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对于女性的气血调和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女子胞宫与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相关。从中医角度来看,女性子宫的一些列病症,可以通过艾灸调节体内肾脾,祛风除湿,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温经止痛的作用。
在冬季,大家要注意保暖,因为暴露在体外的部位,特别是手脚关节受寒,容易造成经络阻塞,伤气伤血。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身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得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就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此时,艾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我们都听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的就是经络受堵时人体会产生疼痛。
但是经络不通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只是痛而已,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就是在提醒你该疏通经络了!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寒冷而冻住的土地。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体内寒湿过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造成经络淤堵,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就说明这个地方经络不通,气血难以达到。较为常见的是四肢发凉,特别是脚部冰凉,这经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
所以我们要用艾灸为身体升温、排除寒湿,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经络自然畅通。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有些差别。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即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假如接着再按压一下这个受伤的地方,这时候发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
我们知道,穴位是"点" ,经络则是“面”。碰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用点面联合的办法来疏通经络。
面积小的可以艾灸啊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艾灸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艾灸疼痛部位所在的经脉,这样疏通的效果更好。
经络不通引起的痛进一步发展就是麻和木,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气血走不动了,双腿就会麻木,只有起身活动一下,气血通畅才会恢复知觉。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肢体经常呈现麻痹时,必须要引起重视,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定要留神并及时畅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
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平时我们保健养生可以选择艾灸血海穴来帮助化瘀。
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备把持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效,时常艾灸可以增进气血流通,对消淤有很好的作用。
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
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构成的,此时我们可以在三焦经查找有关痛点,中医认为“三焦主气”,但凡”气病”,都可以通过艾灸三焦经上的穴位来调理。
总的来说,如果经络受堵、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情况,因为阳虚则寒。
如果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等(经络的实证)。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该部位麻木,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经络的虚证)。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会导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xie 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这本古书籍中说道:“陷下则灸之",所以气虚下陷,脏器下垂的问题可以多用艾灸。
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说明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也有效果,使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等病,还可加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
人的身体依赖阳气为根本,身体中的阳气充足则可以健康长寿,体内阳气流逝则体弱多病。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痢,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这段话说明凡出现呕吐、下痢、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可以加重艾灸关元、神阙等穴。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点燃后艾灸,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如: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同时提倡,夏天要养阳,秋天要潜阳,冬天要养阴。
也就是说,秋天的时候要把身体里的阳气潜藏起来,不能让秋天的燥气把阳气消耗掉,而且人体在冬天也需要大量的阳气,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恰恰相反:夏天吹空调,喝冰镇冷饮,熬夜等,不仅没养阳,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
扁鹊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
灼艾就是艾灸,为什么艾灸法能补阳气呢?是因为艾火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特别是艾的温阳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经由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而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
给大家介绍一个针对扶阳固脱有奇效的穴位:气海穴。艾灸此穴有扶正固本、培补元气,扶阳固脱的作用。
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体阴阳平衡,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很好的扶阳固脱的方法。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艾灸治疗痈疽(yōng jū),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学书籍都有记载热证可用艾灸。
唐代《备急干金要方》这本书籍里有记载,艾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艾灸治疗作了论述。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身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建的作用。
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备急干金要方》中有记载"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chuang)暂瘥(cuó),则瘴zhàng疠lì温疟nüè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
孙思邈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艾灸健身,古书籍记载: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古书籍《针灸大成》中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现代,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
化妆品可以掩饰不足,手术可以改造结构,但这些都无法给到真正的美丽,因为只有健康才能使青春常驻、容光焕发。
艾灸美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面部皮肤: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延缓衰老。
眼部: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身体:艾灸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性朋友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用常规的“清热解毒”方法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用艾灸调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中医认为是阳能不足。
虚胖女性则往往会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的问题。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艾灸来调理。
最后总结艾灸的七大作用,分别是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升阳举陷、扶阳固脱、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和美容减肥。
也有人把艾灸的作用归纳为以下4点,也就是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和调正气。在这4点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去湿气,这样就可以高度总结了艾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