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双红:谍战上海滩(长篇小说连载之一百三十二)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左新顺回到枯井边,马上向他的部下传达赵理君的指示,然后,在他的亲自指挥下,20名行动队员一齐动手,把8个俘虏“扑通!扑通!”一个接一个的全部推下枯井之后,紧接着,就七手八脚,一锹一锹地填土。由于每个人的嘴都被堵着。只听见他们“呜哇!呜哇!”乱叫,但辩不出究竟叫些什么。随着一锹一锹的泥土下去,那“呜哇!呜哇!”之声越来越稀,声音也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没有了一点声息,只不大功夫,8条生命就活活地葬身于枯井之中了。
就这样,一个漆黑的深夜。又凭添了八个冤魂。然而,在8个人当中,除韦孝儒一个人能够意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之外,其余的七个人,永远是糊涂鬼!
赵理君是行动员出身,他自己早有切身的体验,干杀人这种勾当,只有重金才能够刺激“积极性”。因此,在左新顺一伙人圆满完成“特殊行动任务”之后的第2天,他就亲笔批了一张条子。那条子上写道:“左新顺等同志执行特殊任务有功,着即发给5000元。左新顺实得1000元,其余20名队员,每人实得200元,并放假一个月,以资鼓励。”
左新顺等一伙人,拿着这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并没有办一点儿正事儿,而是在洛阳市吃喝嫖赌,随心所欲,痛痛快快的玩乐了一个月……
翌日,河南省府开会不见韦孝儒到场,得知韦住在洛阳复旦中学,派人查找,不仅不见了韦孝儒及随从,学校校长等三人也一齐失踪。省府急了眼,即令洛阳专员李杏村及各督察机关四出查访,结果韦孝儒等六人杳如黄鹤,踪影全无。
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得到河南省府的呈报,也感到奇怪,六个人凭空消失,这中间定会有文章。于是急忙召集军统河南站负责人兼河南省政府调查统计室主任岳烛远、省保安司令部谍报股长王鸿骏、协助第一战区长官工作的军委会西安办公厅少将参议艾经武以及赵理君等人开会,限令十天内弄个水落石出,活着要找到人,死了要见尸首。让贼去捉贼,贼能捉住吗?赵理君看了看自己的一双大手,心中暗笑。
新春佳节刚过,古都洛阳街头仍然笼罩着一派节日气氛。街道里彩楼高耸,两旁的商店彩幻高悬,满街穿红着绿的男女老少。指指点点,舒心玩赏,一片欢声笑语。
突然一阵吆喝声,吸引了所有的游人。
“号外!号外!今天的号外!”
“请看惊人消息:洛阳行政专员韦孝儒等8人突然失踪,下落不明!”
三三两两的报童,在洛阳市的街头巷尾,响起了一片卖报声。
人们闻声一下子全围了过去,“号外”不到一刻钟全部被抢劫一空。
《河南日报》印发了当天的号外。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洛阳地区行政督察专负韦孝儒等8人突然失踪的消息。而这条消息正是暗中留在洛阳,并没有返回上海的马云龙发出的,他知道赵理君必定要找韦孝儒报复,所以耐心等待机会。当他得知韦孝儒死后,立刻就通知了报社,故意把事件吵大,然后立刻用匿名的方式也给重庆方面发出了信函。
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突然失踪,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洛阳市是省政府所在地,并且还有高级军事机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的地方,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不能不使各界人士感到震惊!更不能不引起有关当局的足够重视。
消息传开,轰动全国,舆论大哗!一时之间“韦案“成了朝野注目的一件大事。韦孝儒并不单纯是河南省洛阳地区的行政督察专员,而且他还是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的主任。光凭这个官衔,就足以说明此人是大有来头的。
失踪案件发生后,作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上级机关的河南省政府,和当地驻军最高当局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及责任有关的省会警察局等机关,异常关注,上下左右,忙得不亦乐乎。这更成为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泰山压顶的头一件大事,他们一方面派出大批特务,四处侦察案情,八方寻找失踪下落,一方面迅速报告他们的上级,中统局首脑机关,并要求彻查此事。
中统局特务头子徐恩曾,闻报韦孝儒失踪一案,直气得两眼冒火,七窍生烟,马上将“韦案”面报蒋介石。
重庆市曾家岩官邸的书房里,蒋介石身着一件细绸长衫,躺在一张竹制凉席上,两腿不住的摇晃着。在蒋介石在面前站着一个人,衣着整齐,态度严肃。此人看样子十分恭谨,但心情显得颇不平静,他双目凝视着蒋介石,正在痛切陈词,此人就是徐恩曾。
“报告总裁:洛阳市是河南省政府的所在地,况且又有第一战区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一个机关林立,军警如毛的地方,居然会发生骇人听闻的专员失踪案,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徐恩曾愤愤然地陈述着。
“嗯!嗯!”蒋介石显然对这一类的问题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并无强烈的表示。
“委员长对这个问题我倒有个看法。”徐恩曾说道,“根据中统和军统之间的历史关系,我认为韦孝儒等8人失踪一案,必定是戴笠手下的人干的。其他方面的人,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像头脑这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实在是为亲着痛,仇着快啊!韦孝儒等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并且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内部的义气之争,也着实令人气愤!”
“嗯!嗯!”蒋介石的表情依然很平淡。
“让他们像这样胡闹下去,今后就无法工作!”徐恩曾说道,“为了维护党内团结,为了严肃法纪;我建议,并且我恳求总裁,务必严令军统局查明真相,惩办凶手,以利一致对敌。”
蒋介石听完了徐恩曾的报告,并不十分着急,依然是平平淡淡“嗯!嗯!”了两声,然后说道:“你谈的情况,看来有一些道理,但是,现在尚无确凿证据,等查清了事实真相之后再说吧!”
军统中统本来是蒋介石最得力的两个政治打手,他们的矛头自然主要都是指向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但是,在军中两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其矛盾激烈之程度,往往并不亚于其对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人民。徐恩曾曾含愤告状,虽然并未举出有力证据,但事实表明,八九不离十是戴笠及手下所为。
当然,蒋介石对于中统和军统之间历来的矛盾情况,心里也是有数的。但他并不担心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恰好相反,甚至相反他希望两者存在矛盾,因为他对待下属的一贯方针是制造矛盾,利用矛盾,驾驭矛盾,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个意义上说,中统和军统矛盾得越激烈,对他的统治地位也就越有利。因为双方都要争宠,就必然向他靠得越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当徐恩曾在他面前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时,既看不到他的明确表态,也听不到他的果决断语。当然,蒋介石盘算的,是静观事态发展,然后再作有利于“我”的定夺。
从蒋介石的言谈和表情上,徐恩曾似乎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说完了便知趣地及时告退而去了。
虽然徐恩曾的御前告状碰了钉子,但他自信自己的估计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他心里十分憋气。但转而又想:“自己之所以告不响,就是缺乏证据。好!我找出真凭实据再说。”于是,他便派出大批特务进行调查。
调查刚刚展开,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函,正是马云龙寄出的那封信:据查悉,为河防缉私问题,军统驻洛阳负责人赵理君和我们经常闹矛盾,特别前不久,因捉拿军统内部通敌人员,韦专员先斩后奏,将叛徒与日本特务直接枪毙,激怒了赵理君,韦孝儒失踪一案,必为赵理君恶毒报复之手段!
据此,徐恩曾再次要求蒋介石严令查办。蒋介石也不好再行阻拦。于是,蒋介石手谕戴笠去查办。
戴笠获得蒋介石彻查“韦案”的手谕之后,很费了一犯心思,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洛阳地区,赵理君和韦孝儒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度紧张状况之中。因此,他料定“韦案”必定是赵理君所为无疑。
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戴笠深深地感到“韦案”很不好办。如果认真办,必定会伤害自己的部下,并且与自己的面子也很不光彩;如果不认真办,又碍于有蒋介石的手谕,实在不好交差。究竟如何是好?
为了这件事儿,戴笠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万全之策,于是,就将蒋介石的手谕,添头加尾,照抄照转,发了下去。当然,他相信军统局河南省调查室主任岳烛远是完全能够领会他的真正意图的。
因为“韦案”发生在洛阳市,所以戴笠就用自己的化名,亲自给岳烛远下达了彻查“韦案”的命令。
戴笠在给岳烛远下达命令的电文中是这样写的:
洛阳,岳烛远兄:(密)顷奉上谕,“查洛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主任韦孝儒等8人突然失踪,务必在最短期间内彻查破案”等情,务望尽力为之。弟金水已寒印。
岳烛远是一个聪明人,看完戴笠的电令,就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首先根据中统局和军统局之间历来的矛盾关系和戴笠一贯死要面子竭力袒护部下的性格,他判断。这一通彻查“韦案”的命令,只不过掩人耳目的烟幕弹而已。
接着岳烛远又仔细研究了电令的全文,细细体会戴笠电令的语气,于是,对戴笠的真正意图很快就心明肚亮了。
尽管如此,戴笠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又将沈醉找来,密令沈醉前往洛阳,暗中协助调查。戴笠知道沈醉曾跟随赵理君多年,两人情谊甚深,自己派他前去,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
程双红,又名程子君,笔名:程晓枫、程虫虫、梅映雪、梅虹影、龙飞等,生于八十年代,河南省周口市人。金牛座男子,以通透为理想,以简单为目标,人生信条为“一切看透,更要相信美好”。二十岁正式开始发表作品,青年作家.热爱音乐,武术,电影,旅行,写作十余年。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河南日报》《芳草》《周口日报》《牛城晚报》《短小说》《中学生学习报》《文化周报》《精神文明报》《雪花》《现代家庭报》《扬子晚报》《青年作家》《人民日报》《长沙晚报》《吐鲁番》《青少年文学》《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报刊文摘》《37°女人》《小品文选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佛山文艺》等刊物,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入选年度选本。著有长篇小说《血海浪花》《苍茫》《面包树上的女人》。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