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说」系列】伴侣的寻找条件,深受童年经验感受的影响

【「刘老师说」系列】

寻找一个对象,可能的参考条件太多了,但为什么我们会执着于那几个条件?我的执着跟小时候的经验、感受有绝对的关系;没有一个人嫁一个人、娶一个人是莫名其妙的,没有在街上碰到了,就喜欢了的这一回事。一见钟情也不是莫名其妙的发生,而是当我们一见到这个人,我们就已经因为自己的过往经验,而被他吸引了。

我们很容易在老公身上寻找爸爸,因为找不到所以在生活中的相处里常常生气。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嫁一个「老公」,我们在嫁一个「爸爸的替代」。

我们很奇怪:如果我很喜欢我爸爸,那我就去找一个像我爸爸的男人就好了,为什么我要找一个跟爸爸不一样的人?

我们很喜欢的爸爸,也有我们不喜欢的地方。但是我们不喜欢的地方,我们不太愿意去讲;我们不喜欢的地方,会变成我们在找寻伴侣时的根据。

我们会去找寻一个伴侣,他没有我不喜欢爸爸的部分;我们会在对方身上看到我渴望爸爸拥有但我在童年时却没有看到的部分。

但是我爸爸身上有的东西,在伴侣身上就没有,因为我们找到一个和爸爸相反的人。世界上没有这种男人会同时拥有爸爸的优点,且不会有爸爸的缺点,然而我们在伴侣身上都有如此的渴望。

譬如说爸爸非常的好,既温柔又体贴,但是爸爸很忙,他陪我们童年的机会很少。虽然我很喜欢我爸爸,但是我也有一种很不满足的感觉,因为我总觉得在很多时候,当我需要爸爸的时候,他都不在。

等到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就会谈到一个对象就是很黏我们,他经常会花时间去陪我们,但是他做事情可能没有那么认真,他可能没有那么样有魄力,他可能工作上面常常不顺,但是他就是很愿意陪伴。

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爸爸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是一个很认真工作的人,收入一向都很稳定;然后就会发现老公身上没有这些。

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在乎这些,我们只在乎在他的眼中,我是最重要,他经常花时间陪我。我们就会觉得说,这个男人满足了我小时候对爸爸的渴望。

但是等到一结婚之后,我们在他的身上要找像爸爸的地方,找不到;找不到就天天吵架。当别人问起:你怎么会跟他结婚?我们很顺的就回说:我是被他骗的。

到底是我们把人家骗来的,还是我们被人家骗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内在矛盾的需求所欺骗。

生命有两条驱动的线,一条是「渴望」,一条是「习惯」,我们被这两条线所牵动;我「习惯」这样的爸爸,或是我「渴望」这样的爸爸,我们一下子「习惯」、一下子「渴望」。我们自己内在没有把「习惯」跟「渴望」做一个好的调和,所以不是人家在找我们的麻烦,是我们在找自己的麻烦。

每一个人的好跟坏,都是存在的,只是一部分是显性,一部份是隐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去找那个显性的:我爸爸有这样的优点,所以我找一个老公有这样的优点;还是我找一个隐性的:我爸爸有这个缺点,我把这个缺点变成我老公的优点。

所以我找了一个老公,他没有我爸爸的这个缺点,就像我爸爸非常的木讷,于是我找一个老公非常的风趣;我爸爸完全不喜欢出门,我就找到一个老公很会带我出去玩。

寻找伴侣,关键不在我们找了什么人。关键是我们跟对方结婚,跟对方生活,我们会不会为难他,如果我们不为难他,我们就是清楚知道这个男人跟我爸爸不一样。

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哪些方面是我喜欢的,哪些方面是我不喜欢的。当我们为难伴侣,我们就是在为难自己,因为我们内在有互相矛盾的部分,我们又想要鱼又想要熊掌,但明明是鱼跟熊掌不可兼得,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PS:刘老师是对着「太太」讲话,但同样的理论也套在「先生」的角度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