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双花,古蔺“四渡赤水”文物进京参展

一县双花

——古蔺“四渡赤水”文物进京参展

王海清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览展出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古蔺县送展的红军“四渡赤水”搭建浮桥的门板和楼梯两件文物实物也在其中,可谓“一县双花”。

[古蔺县进京参展的四渡赤水战役搭浮桥门板(残)]

赤水河,古时候称赤虺(huǐ)河。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常在水中生活。虺,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可见,古时候的赤虺河是一条让人惹不起、不省心的河。后来,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赤水河。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经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区、金沙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边界,进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在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444.5公里(一说524公里、436.5公里 ),通常称为“千里赤水河”。

上世纪60年代,肖华将军创作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歌,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传遍了世界各地。从此,这条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赤水河,便名声大作,为世人所瞩目。

俗话说,不走回头路。86年前,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摘自1935年2月16日白沙会议发布《告全体红色战士书》)。红军四渡赤水,就在古蔺县太平渡和二郎滩两次坚决、果断地走了回头路,兵不厌诈迷惑敌人。

二渡赤水时,王耀南连长率领工兵连,从扎西出发,一路狂奔,率先到达太平渡准备架桥。但到了河边一看,立即傻了眼,只见河水波涛汹涌,连一条船都没有,更没有其它可供利用的材料。大部队即将赶到,架桥迫在眉睫,用什么架桥呢?王耀南急得在河边不停地走来走去,额头上直冒冷汗。

急归急,但桥还得架呀!王耀南定了定神,一边安排几名战士沿河去寻找船只,一边带领其他战士到太平街上去找老百姓帮忙。走到街上,他们发现整条街空荡荡的,大部分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原来,老百姓以为是贵州军阀侯之担的“双枪兵”又来了,都把船撑到九溪口河岔里藏起,青壮年纷纷跑到山上躲了起来。

弄清情况后,王耀南安排战士们走进老百姓家里,帮助他们修补房屋、打扫院子。见一名老妈妈没有床,红军就帮她做了一张床。老妈妈十分感动,知道这不是军阀的部队,就把在外躲避的儿子陈少清叫了回来。随后,陈少清又去叫来了一些躲在山里的人。

老百姓回来后见红军不仅对群众秋毫无犯,还问寒问暖帮着做好事,就认识到红军是为咱们穷苦老百姓闹革命、闹翻身的队伍。大家知道红军急着要架浮桥渡河,就纷纷帮忙行动起来,有的带着红军去河岔里找船,有的将船撑到渡口,还有不少群众主动卸下自家门板,连同木梯等架桥材料送到渡口。

架桥的材料有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群众送来的绳索,不是短了,就是细了,根本就不够用。怎么办呢?为解决这个问题,陈少清又领着一排长李景富和几名战士,砍来竹子,辟成篾片,编成篾绳。在王耀南的安排下,陈少清带领当地熟悉河道的李光成、税永康等5个年轻人,把绳子一头拴在这边的老鹰石上,另一头拴在对岸的一棵大马桑树上。划渔船的、扛木梯的、送门板的、递绳子的,大家都忙碌着,上演了一场军民互助搭浮桥的动人场面。他们将船只并排在河面上,用木梯连成一体,然后在上面铺上门板。一些会游泳的战士和当地年轻人,光着身子扎进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将篾绳缠绕在船只、门板上加固浮桥,即使冻得全身通红、牙齿咯咯作响,他们也没有叫一声苦。

经过数小时紧张忙碌,浮桥终于架成了,但却不够稳定,左右摇晃得厉害。几次用石块装入箩筐沉下去都没能稳住船。就在王耀南无计可施时,总参谋长刘伯承来了,笑着对王耀南说:“你忘了'水打千斤石,难冲四两铁’的道理了吗?”一语点醒梦中人,王耀南立即安排战士在每个箩筐底下再捆上两个铁锚,沉入河底,浮桥终于稳定了。

[古蔺县进京参展的四渡赤水战役搭浮桥楼梯(残)]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大部队来到太平渡,从浮桥上迅速东渡赤水河,甩掉了敌人追兵,这就是中央红军的二渡赤水。随即,中央红军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打了一系列的胜仗。3月21日晚至23日,中央红军又一次从这里搭建浮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时光飞逝,岁月留痕。86年前的浮桥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军民共架浮桥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太平渡和二郎滩渡口,教育启迪后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渡改桥工程,一座“连心桥”已然横跨太平渡,二郎红军大桥连接川黔两省,两岸老百姓靠渡船过河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直到今天,太平镇和二郎镇的居民,仍然用着当年红军搭浮桥用过的门板,虽然有些破旧,老百姓也舍不得换新门,他们在心里仍然想念着当年那支共产党领导的神勇奇兵。

[赤水河红军大桥]

作者 | 王海清

红色古蔺

四渡赤水

得意之地

(0)

相关推荐

  • 赤水河畔的潭酒传奇(一)

    作者:初旭 乌蒙深处的赤水河,像一条红色的彩带,在扇面形的大山间穿越,将千年的古蔺三面环绕,特殊的地理环境,注定这里有着许多的历史积淀和传奇,深藏不露的潭酒应该就是传奇之一. 我老家就在古蔺,但离潭酒 ...

  • 红色泸州续传奇

    四月,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凭吊英烈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位70多岁的老人热情为游客讲解红军故事.传唱船工号子,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他就是红军后代胡敬华. 四渡赤水战役在泸 ...

  • 赤水河之旅(其六)

    赤水河之旅(其六) 2021-07-22 07:29·用户Zhangtp9308 古蔺太平镇半日游 走马观花叙永仙人洞和穿山洞,我招手上了叙永至古蔺的班车,到古蔺县城时才下午五点差几分,考虑到行程时间 ...

  • 泸州:穿越时空的红色古镇太平渡

    初 旭 文/图 亿万斯年,地壳的痛苦分娩,劈开一道"峰如剑,关似门"的豁口,赤水河便象一条红色的长龙,抛开鸣咽的峡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而来.相传,她是太阳溢出的精血,在她所流经的 ...

  •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我们从土城古街游览时,发现了四渡赤水旧纪念馆,此馆原为红军三军团司令部旧址,馆已经破旧不堪,我们穿过旧馆,从后门小巷出来,到达新纪念馆,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渡赤水纪念馆新馆大门,外形象一艘船头 ...

  •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五)幸福晚年

    [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 往期链接: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一) 苦涩的童年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二) 光荣参军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三) 回家坎坷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四 ...

  • 《四渡赤水在古蔺》连载3:党和红军完成权力更迭之地

    古蔺,党和红军完成权力更迭之地 很多人都认为,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就接掌了党和红军的指挥权,这是不客观的.<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上,补选毛泽东为常委,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 ...

  • 《四渡赤水在古蔺》连载16:长坝槽击落国民党飞机

    长坝槽击落国民党飞机 王海清 1935年3月18日,红军三渡赤水后,中央红军正在今茅台镇袁木岩村与水口镇(今茅溪镇)九坝村交界的陈胡屯树林里隐蔽休息.敌机来炸,在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叶荫庭的带领下 ...

  • 《四渡赤水在古蔺》连载19:红军在古蔺石厢子过年

    红军在古蔺石厢子过年 作者 邱经国 王海清 石厢子(原属古蔺,今属叙永县)位于川滇黔交界处的赤水河畔,南与贵州毕节毗邻,西与云南扎西(威信)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故有"鸡鸣三省" ...

  • 《四渡赤水在古蔺》连载21:红军朋友会

    红军朋友会 古蔺"红军朋友会"的得名源自贵州遵义的"红军之友社".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 ...

  • 《四渡赤水在古蔺》连载23:红军三次危急 三进古蔺地域

    红军三次危急  三进古蔺地域 王海清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典范战役.红军在"四 ...

  •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四)

    [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 往期链接: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一) 苦涩的童年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二) 光荣参军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三) 回家坎坷 家庭建设 李家䘵 我于1958 ...

  •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三) 回家坎坷

    [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 往期链接: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一) 苦涩的童年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二) 光荣参军 回 家 坎 坷 李家禄 1957年8月回到家乡,几天后去高笠乡开会,乡长蔡 ...

  •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二) 光荣参军

    △进藏部队在雪山上艰难行进(图自中国军网) [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 光 荣 参 军 李家䘵 1949年全国解放,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古蔺解放的第二天,上桥开会,欢迎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古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