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八景”之《四悬美宁》
(山西忻州宁武“悬空村”——摄影:晋中张宏睿先生)
*
“藏头诗(外四首)”
《四悬美宁》
张湘晋
四季引八荒
悬景弛而张
美村棺寺栈
宁武好地方
注释:
“四悬”者,宁武美景“悬空村、悬棺葬、悬空寺、悬崖栈道”之合谓,亦藏头诗第三句提纲。首句则意为一年四季都能吸引各地游客来观赏。第二句是说各类“悬”景虽不很集中但均具视觉冲击力!“四悬美宁”意即四种“悬”景名声远播让宁武山水壮美传扬天下。
*
悬空村位于山西省芦芽山晋西北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三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相距很近分别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撑、圆木铺架的“栈道”。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处处可见石砌的小径、古朴的民居,村民们悠然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村内房屋因崖就势,从崖底抬头仰望,极似空中楼阁,天上人间。而要进村则须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缓缓而行,大多数的房屋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建筑材料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人走在栈道上如同置身半空。街道都是用木柱支架在百丈绝壁上,上面再平铺木板而成路面。游人走在这种极似古栈道的街上,所感觉到的悬空惊险,堪与杂技演员走钢丝相比。
这里的生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骡马运送的。莜面、豆面和土豆是村民们的主要食物。村中的山泉长流不断,是全村日常生活的水源。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阁楼,阁楼背靠绝壁,面临深渊,游人至此,凭窗览遍万顷苍翠,依门望尽百里云海。站在悬空街上鸟瞰,足下是百丈悬崖。涧底有潺潺流水,其声淙淙然,有如天籁。对面乃山之阴,松林茂密,蔽日遮天,竟是杜甫诗中“阴阳割昏晓”的如实写照。
石门悬棺位于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景区。
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而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
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悬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其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石门悬棺因其包含栈道、崖缝、桩崖、悬吊、洞穴等多种类型,在品种上名列华夏第一。
悬崖栈道位于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上,创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原长42华里,一座座悬空古刹由栈道相连,惊险绝伦,独具特色,是“中国华北地区罕见的水平联洞型栈道”,也是如今宁武县著名八景之一。
罗汉殿是悬崖栈道的第一处建筑也是栈道的起点,面阔三间9米,进深10米的罗汉殿依山而筑,建筑巧妙利用了后面的天然石洞,洞内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塑像,殿名也由此而来。罗汉殿旁边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该寺庙的碑一通,碑上记载这座山上昔日的繁华。沿着栈道胆颤心惊地转过一处险地,钻过一处石洞,又是一座面南坐北的大殿——毗卢殿。毗卢殿面阔三间,进深10米。内有毗卢遮那佛塑像。毗卢佛是如来佛祖的法身。千余米的栈道上共有石洞15个,其中最长15米。15米的长洞尽头,西禅院高耸于300余米的石壁凹地,是寺庙住持的寓所。
*
“藏头诗”
《悬壁老村》
张湘晋
悬靠总关情 壁街云寨行
老戚归省讶 村头两相惊
*
废弃的“磨盘”“石碾”(上下图)
(以上15帧图片为张宏睿先生摄影. 以下11帧图片采自网络. 谨致谢意)
*
“藏头诗”
《悬棺成谜》
张湘晋
悬放因何故 棺材敛逝尊
成败无由想 谜底问谁寻
*
(以上6帧图片为张宏睿先生摄影. 以下2帧图片采自网络. 均致谢意)
(下列11帧照片系笔者班门弄斧拙摄)
*
“藏头诗”
《悬空古寺》
张湘晋
古今沧桑义 寺僧蝉蜕俗
*
“匍匐”探险犹如进村“鬼子”
*
(以上14帧图片采自网络. 以下5帧图片为张宏睿先生摄影. 谨致谢意)
*
“藏头诗”
《悬崖栈道》
张湘晋
悬攀心吊胆 崖路若天关
栈桥龛窟缀 道险伴云峦
*
(以下图片均系“博睿科技”CEO张宏睿先生所摄. 特此鸣谢)
(崖侧像不像披甲戴胄的武士侧面形象?)
*
忠实靠谱的山路运载工具(上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