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能替代要饭的碗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今天北高峰下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

这一路的思索,让早上起来读书的感触突然失去附着,某一刻,思维进入麻木或者虚无状态。这个世界,确切地说,这个人世到底是怎么了?

我找不到答案。

1/

北高峰下行,走在前边的三个女人说的热闹,谈及另外一个她们都熟悉的女人:“傍上一个有钱人,给买了车,二十七八万的车,没多久被大老婆知道给搅散了,又补偿了十八万。人家就是命好。”语气里掩饰不住的羡慕。

这真的是命好吗?

下得山来,法华寺牌楼下,一个算命的正在给一个女人算命:“你这命里多财,只要你自己把握住机会,一辈子衣食无忧!”

才知道,如今街边犄角旮旯的算命先生都早已经进化成货真价实的鸡汤励志大师了。

再走,又遇见一个一手举着二维码,一手举着碗,实际上那不是一只碗,只是一个作为某种物品外包装的铁皮盒子,嘴上机械化吐着“恭喜发财”的乞讨者。

突然觉得这个时代真好,二维码的用处真大,祝福的话真滥。

最后我也没明白,乞讨者说的“恭喜发财”,是说给施舍的人,还是说给他自己。恐怕说给他自己的可能性更大,但确实是以说给施舍者的名义。

只要留意,生活处处都有新意。随手记之。

顺便回顾一下北高峰观景平台俯视灵隐寺的小视频吧 ↓

2/

最不喜欢这种套话、场面话。

当然了,不包括那些潜心、专注做学问、著述的作者。

这种冠冕堂皇的话大多都出自文字堆砌匠之口。历来编辑著述群体不乏滥竽充数者。这么说,等同于给他们胡编滥造留有狡辩的余地。

另外,这种看似一派谦虚谨慎的言辞里,总是让人,至少让我隐约感觉到言说者高高在上故作谦卑的意味。

这一切,都不如用心把文字侍弄好,不草率,不自以为是,不想当然,为每一个读者负责。

在我的观念里,制造文字垃圾是最大的一种恶。

阅读之前,如何选择所读之书自然就是甚为重要的事。

3/

▲图片翻拍自 中华书局《后汉书》

阅读历史,随时都可以发现很多现实问题都不是什么新问题,不过是“历史重演”而已。两千年前如此,两千年后同样如此。

东野治之在《遣唐使》后记中说:

学习历史就相当于一个人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而学习古代史,归根结底就是反省幼年时期。

我迷惑的是,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帝王并不能以史为鉴,从而获得长治久安?

------

反过来再看第一条感触,那些人如果真的都多读一点书,会不会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呢?

我同样找不到答案。

2021年3月10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