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山”五寨址” 记|宋康年
作者简介
宋康年(1925--),望江县城内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从这两句著名的唐诗,在今天香茗山五寨址上可以得到生动的验证。山上古遗址历历可见,当游人到此,定会浮想联翩。
香茗山座落在望江县境内,为该县一座名山,山势逶迤,形如苍龙,奇峰怪石,叹为观止。每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际,鸟语花香,飞瀑流泉,云彩变幻,恍若仙境。正如清代名人翁溥在,《 登茗山咏》诗中所描述; “骑马看云花满溪,茗山东北皖山西。一双喜鹊马前跃,无数好峰云外齐。野老牵牛坐青草,村童抛石打黄鹂。长松细水涓涓静,都入河阳画里啼。” 将香茗山的旑丽风光,描绘得何等淋漓尽致!其实,香茗山不单是一处人们向往的理想的旅游胜地,它还曾为古代军事要冲,至今仍能寻找到一些当年战争遗迹,其中像连塘城,寨林庵,凤栖冲,营盘岭,莲花尖等五座寨址,就留下过许许多多遗迹和轶闻,令人遐思。
第一寨” 连塘城”,位于香茗山之东南麓,为一处委土为堑的城寨,虽经历代风雨,至今土城高仍有约3--5米,宽约2--4米,城垣呈圆形,绕城一周约1公里,因城内原有一口莲花池塘,故名连塘城。据史载: “晋安帝义熙六年(公元410) 大将刘裕(宋武帝) 军屯雷池,战卢循于连塘城,循大败,刘因节节胜利,后受禅于建康(今南亰) 国号宋,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1986年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寨“营盘岭”。位于大茗山之东麓,又称“长毛寨”,地势呈圆丘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相传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部曾在此安营扎寨,与清军交战,双方死伤惨重,至今寨址附近仍有埋葬太平军战士的坟墓,人称“长毛坟”。当时还流传民谣:“长毛一到,清兵魂掉”。可以想见当时太平军的声威之大,势如破竹,清兵惨败之情景。1985年望江县博物馆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不但在寨址上见到当年太平军所挖的战壕遗迹,而且还征集到当地村民在寨址旁挖出来的太平军使用的铁炮及石弹丸。
第三寨“凤栖冲”。位于香茗山西北麓,为望,太,潜三县的通道,这里曲径通幽,地形险峻,当年太平军也曾在此驻守,抵御淸兵,使清军到此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闻风而逃。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望江县城沦陷时,驻城的日军几次欲进犯这里,但到了寨口便畏而却步。
第四寨“寨林庵”。位于小茗山高峰上,四野空旷,群峰拱伏,仰望天近,俯视云低,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呈楕圆形,四周有土石堆砌的寨埂,高约2米,因寨中原有一古刹,因而得名。此地为太湖,宿松等地通往石牌,安庆之战略要道,当时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曾率部在此抵抗清兵,为当时著名的安庆保卫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另据史载,明末史可法也曾在此扎寨与张献忠作战。清代文人王道一曾为寨林庵撰联纪念史可法,联云:“论大忠千古历代不少;犹晚明一人史中真稀。”另相传,明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率兵南下时,在此驻扎,适值天寒地冻,山上饮水发生困难,忽然发现寨后石缝中迸出一股泉水,即令战士们开掘蓄之,结果清水满池,终年不涸,故后来将此泉名为“伯温泉”。 泉井至今犹存。
第五寨“莲花尖”。位于小茗山之巅,此地形势险要。向为军事上一处制高点,居高临下,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性,相传明清两代兵家曾多次在此扎寨迎敌,屡战屡胜,至今寨址遗迹仍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