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舜代帝尧摄政 禹继父业治水

2021-06-12 16:42·

英雄代代有,圣人世少见,古有尧舜禹,今有袁隆平!

然每世各代也少不了一些奸贼,他们都要向英雄圣贤身上泼污泥浊水,或分不清是非,把古代那些不得志的阴谋家谣言当真,而把尧舜禹都当成阴谋野心家。胡说什么“尧德衰,舜囚尧、禹逼舜,启杀益”当作信条,坚信不疑。谣言止于智者,“春风杨柳百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同心相应,伟人毛泽东写下下《送瘟神》,对尧舜禹之圣进行了肯定。

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我们看看先秦尧舜禹三圣是怎样与民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唐尧在郊祭天大事既毕,转瞬间已是年终岁首。这时帝尧在位已有七十载,岁在己丑,是为公元前2132年,在新的一年春节元旦日,也就是正月初一。因为舜将实行他代尧摄政的任务,所以在上午时,就率领群臣文武百官早早来到宫中五府。那五府亦叫衢室,是在唐尧即位前所建,造在古时的平阳,也就是当今山西临汾地区,后名为陶寺。后来因遇水灾而迁到山西太原为都,因为先前典制所在,不可缺废,仍旧照样又造一个衢室。

照五行之德算起来,帝尧是以火德王天下。所以他受命的始祖,是赤帝文祖。因此舜这次径到文祖之前来祝告,表明代尧摄政之意,亦叫作受终。受终的意思就是表明帝尧政治上的责任至此而终。以后一切执政责任全由舜承受,以此时分为界限。

哪知太司尉舜正在举行大礼的时候,天空忽发现一只赤色的凤凰,自南方翱翔而来,栖息在五府外面的梧桐树上,引颈长鸣。直待舜行礼既毕,走出文祖之门,方才展翅向南方而去。这时万民瞻仰,都颂扬太尉舜,说是他的盛德所感召。

再说太尉舜在受终文祖之后,刚出庙门,忽有人递上一封书函,说道:“刚才有人送来的。”舜诧异之至,以为是个要事,慌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并无别话,只有六句,叫作:“避天下之逆,从天下之顺,天下不足取也。避天下之顺,从天下之逆,天下不足失也。”此谓执中,各项政策都不应极左或极右。六句之下,最后署名是“务成昭”三个字。

舜心中暗想:“这六句话,分明是我老师务成子的口气。但是我老师的名字,是'跗’,不是'昭’,这个务成昭是哪位呢?”既而一想:“或者是老师的化名,亦未可知。老师常游戏人间,韬光养晦,不为名利,用这种方法,又待我如此关切,也只有他了。”

想到此处,也不再深求,藏好书信后便登车回到朝中,开始与群臣讨论国家大政。那提议的大纲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天,第二部是地,第三部是人。

天的一部,就是日月五星七种的运行,有无差忒。这一部向来是归羲和兄弟执掌。太尉舜幼时,从务成子学习数学、测量;又从尹寿肄业天象;又是农夫出身,平时露宿披星戴月惯了,所以于天文之学非常擅长。摄政之初,为敬天顺时起见,当然以这七种政治为先。但是这七种的运动齐与不齐,非用仪器实验不可,一时无从空谈。所以约了羲和兄弟,定期到那天文台上去,视察那璇玑玉衡。这天文一部,就此议决了。

地的一部,最紧要的就是治水。当下文命就将他预先草就的仪案和方法一概呈上。请太尉和其他群臣共同商酌。太尉舜接来一看,只见他上面开着,共分三款:

第一款,施治之先后次第顺序。就其轻重缓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段,冀州全部及雍州、豫州、兖州之一部。冀州不但帝都所在,理宜从先,而且受灾最久,受患最深,非尽先施治不可。

第二段,兖州及青州全部。因为青州濒海,地势卑下,水患亦甚。

第三段,徐州全部及豫州一部。江、淮泛滥,患历多年,所以施治亦宜从速。

第四段,扬州、荆州、梁州全部。长江千里,外通东海,地亦卑下,其西梁州,就地势上看起来,似乎另为一区,但近来视查地形,已多更变,故宜一并施治。

第五段,九州边境。

第六段,外国。王者无内外,普天之下,一视同仁,故中国治平之后,海外诸国亦宜周历视察,相机施治。

第二款,施治之方法。

第一项是宣传劝导。水患既深,灾区亦广,工程尤大,一定要多征集民工不可。深恐小民无知,或有误会,或不肯努力,所以在末施治之前,每个阶段都应先派遣官员前往会同当地诸侯,恳切向百姓说明治水的重要性。这样在开工的时候就可以顺手少麻烦。

第二项是征集民工。以就地征集为原则,万不得已征募外地民工。凡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五十以下之男子皆可征集。其征集具体方法,会后再另外慢慢敲定。

第三项是明确制订抚恤政策。因治水工程极为艰巨,祸患难测,会有伤亡。如果发生因积劳而病故者,或猝遭危险之人,应赡养其终身,或抚养其家属,使之温饱,给以足资,加以鼓励,而昭激情。

第四项是预算经费。耒凿、畚锸、刀斧、绳索以及车舆、器用,皆须经费备办。工程既大,费用必巨。再加夫役众多。虽然国民对于国家固应有徭役之义务,斌税之责,然既用其力,必然会影响到其本业,使之弃其本业,那么一家之赡养费用从何而出?而且他们既然服务公家,那么自己一身之衣食,势必由公家供给,断不能再令自费。以民工百万计,一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每月应给几何,此须视国库之财力如何,再定标准。

第三款,施治之期限。第一段期以三年,因为工程最大。第二、第三两段,平地较多,施治较易,各期以一年。第四段范围广阔,期以两年。第五、第六两段,范围尤广,然工程似不甚费,共期以三年。总计十年之中,使水土悉数平治。议案方法之后,又附以细图一纸,系详述第一段施工情形。大致大山之须凿通者有三,小山不计;大川之须掘成者有三,小川不计。总干之须开掘者长逾千里,深广未定。

舜看完之后就递与群臣传观。一面向文命道:“规划得是很不错!只有经费一层须与大司农姬弃伃细商量,其余均由你自已作决定。”

大禹姒文命说道:“前些日天子当面应允,奏调人员。现在我打算请伯奋、仲堪、叔献、季仲、叔豹、季狸六位,先前往各处担任宣传劝导工作。又拟请隤敳及伯虎、仲熊、朱、罴五位,担任驱除猛兽之事。又拟请垂、殳、斨、伯舆几位,担任一切制造治水器具之事。又拟请苍舒、大临、梼戭、庞降、庭坚、仲容、叔达各位,担任各处监督指挥工人之事。而我则往来各处工地,随时商量进行,未知可否?不知诸位肯大力相助不?”

太尉舜道:“这个不存在什么可以不可以的事。不过我的意思,大司农亦须偕行。一则经费之事皆由大司农姬弃筹划负责,省得文书往返,迁延时日;二则一面治水,一面即须建设。洪水数十年,民众受苦久矣!但先以治水为重,待水退之后,就教百姓播种发展农艺就比较便捷了。”

众人皆道:“极是,极是!”太尉又道:“刚才崇伯禹历举群贤,各当其才。但是我还要荐举一个人。这个人年齿虽稚,却是奇才。”众人忙问何人,太尉道:“大理士师皋陶的世子伯益。”

皋陶听了忙辞道:“乳臭未干之小子,哪里可以做大事呢?”太尉道:“不管他的年龄长与幼,但看他有无能,士师何必客气呢!”

文命道:“伯益此人在前我已见过,确系不凡!自当任用。”说罢,又提起大司农姬弃之子水平,如何英俊果断。太尉道:“那么正好一并前去,跟随你效力。

(注:伯益终终跟大禹治水,相互默契,配合得很好,所以大禹之所以成功,决不是他一人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所以治水成功后,皆有封地重赏。禹封夏邑,契封为邠,弃封于邰,益封于六。再后又与禹周游世界,写下了《伯益书》,也就是后来的《山海经》。

水平其人,是指他有文化或办事有水平,还是指他自小就有治好洪水的雄心大志?只是可惜的是他因治水而牺牲在苏州太湖边包山,后被追封为水平王,在东山脚下立有水平庙,以供人们祭祀。只因此历史久远,当地文管部门少有重视,所以渐渐被人们忘却。具体他怎么牺牲的,此是后话,以后老严会补上。)

不过二人年龄既幼,最好就在你身边参赞谋划,不要独当一面就是了。”文命亦应道:“是。”羲仲兄弟齐声道:“我们还要举荐一人,就是大司徒于契的世子昭明。此人擅长于算术,崇伯此番治水,测量高卑,计算道里,大概非用算术不可,此人可以担当胜任。”文命道:“那么好极了!”

当下大家又讨论了一会,时已过午。第三部关于人政就来不及再议,随即退朝。文命回到旅馆午餐过后,又约了八元恺、伯益、水平、大司农、昭明、朱、罴、有、垂、殳、斨、伯舆及七员天将等三十余人,聚集商酌。

文命的意思与舜不同,他认为 第一阶段应从兖州开始,因其地尽属平原,掘地之工程最多且大。先派遣叔豹、季狸二人前去宣传劝导,募集民工。大临、叔达二人担任工程监督指导,黄魔、大翳二将的任务是防御危险。朱、罴二人则负责驱除猛禽恶兽。

第二节在冀州、豫州之间,其地势山岳与平原参半,工程较难。遣叔献、季仲二人前住宣传劝导,募集人夫。庞降、庭坚二人担任监工指导。童律、狂章二将防御危险。伯虎、仲熊驱除禽兽。

第三节在冀州、雍州之间,纯系山岳,平原绝少,工程浩大。遣伯奋、仲戡二人前往宣传劝导,募集人夫。苍舒、梼戭二人担任监工指导。繇余、乌木田二将防御危险。隤敳、仲容二人,躯除禽兽。大章、竖亥二人奔走通信。文命自己带了横革、真窥、之交、国哀、昭明、水平、伯益、庚辰等,往来巡视教导。大司农则在后方筹划经费,劝教稼樯。垂与殳、斨、伯舆则在后方尽力的制造治水工具。

各人职司责任分配布置既毕,仲戡起身说道:“宣传劝导,某等极应努力。但是征集人夫,每节需用若干,须有一个标准。”

文命道:“大概全部需用六十万人,每节二十万,标准如此。至于或多或少,且再就按各地情形斟情定夺。”说毕,回头向垂道:“人数标准既然如此,那么各人所用的器具,亦以此为标准,请老先生派人赶快去制备吧!”大司工垂应道:“是。”

文命又道:“陆行乘车,水行乘舟。车舟二种,随处可以征集借用。至于山行,可不可以特别造一种器具,以便上下。水退之后,沼泽会塗泥遍地,行走颇难,也应特制一种工具以便应用。我今拟有两种式样在此,请为制备。”

说着,将图样取出,交付与垂。垂接来一看,只见上面绘着两种物件:

一种是屦形,像鞋子样,底下前后有齿,齿长约半寸,旁边有字注云:“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其名曰梮。”

一种是箕形,其底坦平,而前有数孔,贯之以过,旁亦有字注云:“使牛马挽而前,利用滑力向前行进,其名曰:撬。”

文命指着图问垂道:“这两件都是你一人的设想,能制造得出来吗?”垂道:“理想为事实之母。既然有这个理想,必可以成事实,有什么不可造呢?”于是大家再讨论分路出发的日期。

大司农道:“生灵茶炭,民生倒悬久矣!越早越好。宣传劝导的几位应该最先出发。在民工征集齐全,有些器具完备后,即行治水工程。”众人都道:“极是,极是。”散会之后,次日,伯奋、仲堪、叔献、季仲、叔豹、季狸六人,先分头向各人指定的地段而去。过了两日陆续起身。文命带了横革、真窥、之交、国哀、大章、竖亥、伯益、水平、昭明、庚辰等人径直往山东兖州而去。

到得青、兖二州交界之地,只见一片汪洋,尽是孤岛泽国,远连东海。那时叔豹、季狸,早已召集到数千民工。文命便令驾舟齐向东海滨一带去察看。只见从北到南,山峰连接不断,界住内湖与外海,仿佛生了一条门槛似的。而山峰之中一块大石,兀立于前,原来就是碣石山了。碍石山之外,惊涛骇浪,极目无际。

当下文命等到了碣石山边,相度形势,拿出规矩准绳来,和昭明两个细细测量一回。就派了一千个民工将碣石山左面的山峰凿开,是想将里面的水排泄到海里去。众人领命,斤斧齐施,大临、叔达二人正在指挥之际,忽然海中一阵狂风,海水顿然壁立,顷刻之间,向碣石山顶冒进来。工人不曾留心,立脚不稳,登时冲翻了几百人,一直滚到山下,幸而后面另有预备人员急速赶快抢救,但还是有了伤员。

文命诧异之极,想道:“今日天气尚正,何以忽来狂风?”就亲自到山岭来望,哪知狂风更大,几乎连人都站不牢,那波涛更是汹涌不断地

打来。文命周身尽湿,站脚不住,由真窥等扶着下山。只见二千人夫及大临叔达等,个个都如水浸过一般,齐向舟中躲避。船小人杂,加以争先乱挤,顷刻之间小舟翻了几只,溺死多人,余下的皆被救起。

文命叹道:“今日第一次动手,就出师不利,遭此意外,殊觉扫兴!但是仓卒间征集的民工,因没有加以培训操练,以至一遇意外就乱到如此地步,这都是我没预料到的,全是我的过错矣。”

当下大众都上了船,风势渐平,波涛亦息。文命和大临、叔达二人商量:“对于工人在每天工作之前,应先用军纪整顿,加以半小时之训话,也许可以起些作用。”

大临、叔达,皆认为文命说得有理,便各自去设法编制、训练民工。过了几天后觉得天气很好,一轮红日,万里波平。文命亲自操了斤斧,带了工人到碣石山上进行施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