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不知道,围魏救赵是个“失败案例”|资治通鉴卷二

你好,我是阳俊。

陪你读懂通鉴故事,涨点职场/文案本事

围魏救赵,做为三十六计之一,你一定听过。

公元前353年,赵国的国都“邯郸”被魏军围攻,向邻国齐国求救,齐国军师孙膑所用的计谋就是“围魏救赵”。然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邯郸却被攻陷了!

什么情况?流传千年的成语,难道有bug?

请听阳俊的文案通鉴为你拆解!

通鉴洞察】

资治通鉴 卷第二 周纪二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译文:田忌想带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纷乱斗殴的人,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排解打斗的人,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要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使得打斗的紧张形势受到阻禁,双方就自然化解了。现在魏赵两国攻战正酣,精兵锐卒肯定会倾巢而出,剩下老弱病残在国内;你不如率军急袭魏国都城,占据交通要道,趁其空虚进行攻击,魏军一定会停止攻打赵国回兵救援。这样我们可以一举解除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以打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了魏国。魏军还师援救国内,在桂陵与齐国军队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你没看错,邯郸降魏,围魏并没有成功救赵。

为什么众人普遍认为,孙膑计策一出,即救赵于水火?很可能是另一部流传更广的史学巨著《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后,魏军就从邯郸撤军了。实际上司马迁只写了魏军从邯郸撤军,并没有明确写撤军是占领了邯郸之后,还是在围困邯郸之中。

或许是为了让故事更连贯,太史公司马迁在这一桥段处理得比较隐晦,其实,司马迁在“六国年表”赵国大事纪里明确地说了“魏拔邯郸”,意思是魏国攻克了邯郸。所以这一结果是有史实根据的,然而,问题来了:

围魏救赵真的是孙膑计谋的失败吗?

资治通鉴中,仅对“邯郸降魏”的战况做了记录,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把战事放回当时的政治背景进行分析,才是检验孙膑计策的唯一方法。

1、战略聚焦 目标导向

所有战争都可以看做是政治行为。公元前352-353年,正处战国前期,此时,齐魏争霸,逐鹿中原,秦国因商鞅变法而野蛮发育,楚国仍为南方强国。

魏国与赵、韩两国,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激化为战争,这就为齐国坐收渔利,削弱魏国提供了契机。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清楚的知道了齐国的战略意图,真实目的不是解救赵国,而是一举削弱赵国和魏国。趁“赵破而魏弱”之际,再出动主力攻魏救赵,既得实利,又做“好人”。

【战国前期形势图】

2、主动示弱 扬长避短

为了实现“赵破而魏弱”的战略意图,孙膑的战术分为三步:

第一步,战略佯动。

孙膑故意派兵攻打难以攻拔的平陵,并且兵败平陵城下,给魏将庞涓造成齐军指挥官无能的印象,从而产生轻敌思想,全力攻打邯郸。

第二步,再次佯动

此时,经过苦战,魏军在付出很大代价后,于攻赵的第二年(公元前353年)攻下了邯郸。趁此时机,孙膑便请田忌派出轻车锐卒,佯动威胁魏国大梁。

大梁是魏国的国都,且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攻大梁,无疑是“攻其必救”,而轻车锐卒,则是“示之寡”(兵力少),目的是引诱庞涓回救。

【地形示意图】

以上这两步正是 《孙膑兵法》所说的:“示之疑”、“示之不智事”、“示之寡”,采用主动示弱的办法,掩盖真实意图和实力,迷惑敌人,引诱敌人。

第三步,以逸待劳。

这时候,庞涓,弃其辎重,兼程回救大梁,行至桂陵,遭到齐军主力截击。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大,加之轻装兼程,给养不足,长途跋涉,士卒疲惫;而齐军早已在桂陵等候多时,实力和士气都占优势,因而大败魏军。

【桂陵之战示意图】

阳俊的文案通鉴认为这场有名的桂陵之战,底层逻辑就是扬长避短。

魏国的“魏武卒”,时为天下精兵,在秦国的“锐士”出道之前,整体战斗力是中原之最。

齐国“技击之士”,优势是个人勇武,狭路相逢勇者胜,孙膑一步步引诱魏军到险要之地“桂陵”,让魏武卒的整体作战能力没有用武之地,可谓是算无遗策了。

3、紧跟战略 路线一致

一个有效的战略,应当是短期战略和中长期战略保持一致性。

魏军虽在桂陵被齐军大败,但魏仍然是强国,仍保持着相当的实力。就在桂陵之战的第二年,魏、韩联军击败了围攻襄陵的齐、宋、卫联军。

在齐国争霸的中长期战略引领下,当魏攻韩时,孙膑再次上演“围魏救韩”,也同样获得坐收渔利的效果,为战胜魏国和削弱赵、韩,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敌优我劣的战略态势。

12年后,齐国等待时机,与魏国爆发马陵之战,也就是众人熟知的孙膑、庞涓之间的那场决战,那个让大家学会了因势利导、增兵减灶等成语的战争故事。

【文案启发

虽然,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围魏却并没有成功地解救赵国邯郸。

但“围魏救赵”,作为逆向思维的智慧,自古以来,被很多人成功的运用,学着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制胜的神奇效果。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孙膑的计策是为了实施齐国的战略,围魏救赵的真实意图,并非要救赵,而是拖延时机,以赵国消耗魏国,最后以逸待劳,打败了魏军。

看军事行为,不是看表面的成败,而是看战略的目的。

写文案,也不要只看“文字优美、语言走心”等表面的功夫,而是要让文案更有策略思维。

怎么做到让文案更有策略性?

1、学会聚焦,占据一个优势概念目标要又大又多

战略必须聚焦,目标不要太大,要集中优势资源去攻一个细分领域;战略定出来后,就要策略性地使用文案,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展开演绎。

例如:

作为预调酒行业品牌——RIO微醺,战略目标不是争夺鸡尾酒和啤酒类市场,而是在传统饮料市场中,开拓新的细分领域,占领的全新使用场景便是“独饮”,也就是slogan所说的“一个人的小酒”

RIO微醺的文案创意,就是以“年轻人独处时刻”为核心代入场景,关于『聚会畅饮』、『老铁交情』等文案创意,再好也都需要放弃。

2、扬长避短,找到自己产品的有利战场,最大化自己的优势。

通过定位竞争对手、扬长避短等方式找到你的有利战场,用自己最能打的内核,通过广告形象、文案诉求表达等方面协同作战。

以长沙的北辰定江洋为例,这个地产项目以“真正的豪宅,必须在江边,而不是和江隔着一条马路”区隔竞品,建立了项目个性标签,slogan“江边的,不解释”以及围绕这一优势演绎开的系列广告,非常令人惊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下。

3、跟紧策略,文案先写对,再写好,就怕被夸“文采好”。

文案的“有效表达”,才是功力所在。我带文案时,会挑选有文字功底的新人,但入职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扭转其追求文字辞藻的习惯,先知道为什么而写,而不是写什么、怎么写。

文案不是崇尚文字本身,而是策略的具象化输出,追求的是精准传达的穿透力,朝着既定的策略目的,用文字做直接、明确、贴切的传达而无需解释,才更难得。

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时,接到工作单,我也习惯了解清楚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篇文案内核的东西是什么,而不是纯粹基于我的经验,策略比经验更重要,是否精准命中,不是基于我的经验,而取决于我对策略对需求的理解和把捏。

这篇文章,是阳俊的文案通鉴的一次尝试,首次拆解了历史上知名的桂陵之战,并思维穿越到文案创作上

最后,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军事行动,要有战略,文案创作,要跟策略。

—END—

一部千年史学,读成当下走心
深入资治通鉴,抵达智慧心境

阳俊,毕业于湘大03级广告系,14年广告一线从业经验
曾供职于深圳青铜骑士、风火创意、黑之蛛等公司

任职过文案、文案指导、策略总监、事业部总经理
服务过万科、华侨城、招商、绿城、金地、先导控股等众多企业

2011年创办广告公司,7年创业历练沉浮,回归起点,从心开始
探索史学智慧,修方寸之心;掰揉资治通鉴,利他人之悟

关注我,用通鉴的加持,
扩容文案思维,提升职场软实力。

近期原创文章:

玩转权力的人,都精通这两把刷子,文案高手也一样

让大秦崛起的“招聘文案”,究竟是怎样的千古雄文?

用两个字为“帝王教科书”开篇,“最犇文案”非他莫属!

点亮“在看”

看通鉴的你,让人刮目相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