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1上海中考语文作文|“写什么”决定作文高度

文/夏智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1

2021年上海中考已落下帷幕,中考作文又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但很多人对中考作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文章好不好写上。

“作文题目好不好写”是个伪命题。题目看起来简单,好写吗?不好写,因为很难出彩,得不到高分。题目看起来高深,好写吗?也不好写,因为很难把握核心,不小心还会偏题。其实,一道作文题好写或者不好写,取决于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对命题的掌控

无论中考作文题目是什么,以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应该没有问题。因此,学生应该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好作文?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传情达意?

所以,与其纠结“好不好写”,不如思考“写什么”

2021上海中考语文回顾

2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道命题作文,命题者先对“有意思”做了诠释:有意义,耐人寻味。还提示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什么是有意义呢?在中考前夕,我就曾撰文,具体阐述了文章写作的意义: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文章是可以长久保存、广泛流传的情感或思想的载体,它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

可能有人觉得:这“扯”得太远了,不适合初中生吧?对此,我要说,正是因为有些学生长期“小看”文章写作的意义,导致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作文选材视野过分狭隘

今年的中考作文,需要学生更全面地关注生活,即可能接触到的一切生活元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简单的学生生活(以学习和活动为中心画圆的一种生活模式),更要关注自身视野下的人、事、物,从中产生有意义的思考,写出其意义所在。这就对写作意义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没有对写作内容做深刻思考,写出的人、事、物,就不可能产生意义,写作对象如果没有意义,写作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换而言之,“写什么”不单单是一个写作对象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日常观察、思考、总结的问题

2021上海中考语文回顾

3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的命题给出的明确提示是“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即在中学生视野下的人、事、物都是可以写的——这些作为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从哲学角度来看,必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人、事或物,都是一个多关系、多角度的存在。在写作时,学生应当对这种多元性有清醒的认识。遗憾的是,由于“作文选材视野过分狭隘”这一问题在如今的中学生群体里非常突出,很多学生做不到对人、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有深度的发掘。他们对人、事、物的感知,单一且平面。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关键是学生从TA的身上发现了什么,发现的内容是否值得思考,是否有价值。

例如:写母亲,能写出母亲的人格特征带来的感染力吗?写父亲,能写出父亲的坚毅和阳刚吗?写老师,能写出其思想和人格带给他人的影响吗?

现实中很多学生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爱”的标签。这就是很多学生笔下的“人”,很多时候已经看不出这个“人”本身的客观存在价值。“人”不应该被简单处理成某种符号

这是中学生擅长的。但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雷同。

例如:楼上浇花楼下晒被子(宽容),公交车让座(关爱),下雨天母亲为我打伞(母爱),夜里我生病父亲把我抱到医院(父爱),各类演讲、表演、比赛(付出),下棋(明理)……这些“套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选材思维。

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是“有一种甜”,相当多的学生重复着老套的材料,比如爸爸教骑自行车。作文题中的“甜”,绝非爸爸教骑自行车结束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塞到我的嘴里的“甜”。如果“甜”的内容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逻辑呈现,文章必然给人虚假和做作之感

写“物”在中考临场作文中很少,不少学生主观上就屏蔽了“物”这一写作内容,理由是“不敢冒险”。这是错误的。从《诗经》开始,“物”就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在我看来,今年的题目是适合写“物”的。

之前,我在给部分学校开展讲座的时候,就曾强调需要学生把他们曾经看到过的一个“物”写好,比如“一株古树”。一株古树,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

生长环境

我们可以写这株古树长在哪里。是家中庭院还是荒郊原野?是故垒西边还是大漠丘陵?我们由此推想古树的过往,想象它经历过的岁月。

形状

我们可以写这株古树的形状。是枝繁叶茂还是枯藤老树?是参天之姿还是垂垂老矣?我们由此琢磨古树的现状和未来,或投射我们的情感,或寄托我们的期望。

时间

我们可以写发现这株古树的时间。是春夏秋冬哪一季?是白昼黑夜哪一时?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可能见到古树不同的风姿,遇见与古树相关的人和事,由此见到古树鲜为人知的一面,获得独一无二的体悟。

如果能把上述三项都想清楚,自然能在作文里呈现“比看起来更有意思”的内容。

举个例子。我读席慕蓉的《孤独的树》,很有感触。作者写一棵生长在山沟里的独特的树,当别的树青翠葱绿的时候,它的叶子全部黄了。作者本想走近看它,但同行者阻止了她,最后作者为此而庆幸,给读者留下“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在这人世间觉得孤独呢”的思考。

2021上海中考语文回顾

结语

今年,想必仍会出现大量内容上“老生常谈”,立意上也没有太多变化的中考作文,因为不少学生习惯了“套”作文。

阅卷的时候,我们依然会说,现在的中学生选材视野太窄了,学生笔下的“生活”都是相似的,甚至在写作方法上也相同。

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学生的生活不够丰富,而是长期以来学生没有好好思考文章应该写什么,以及写这些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亟需改变,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2021上海中考语文回顾

审读编辑:李潇潇  郑海兰

内容排版:吴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