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还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且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是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足,色调便呈现黄 色或者黄褐色。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唐代的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部门,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在《碗姐说瓷》的第 一季和第 二季节目中,都有讲到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青瓷文化故事和龙泉窑师傅们的采访问题,了解龙泉窑龙泉青瓷的相关入门知识内容,建议关注下公众号“碗姐说瓷”,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制品,龙泉窑是青瓷窑系的杰出代表。
在南宋中晚期,工匠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掌握了不同配方的胎、釉浆经过高温烧制后所产生的不同伸缩率,以期达到所要纹片大致走向、力度、层次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完全颠覆了人为利用温度欠烧或过烧烧出的开片效果,哥窑系由此产生,龙泉窑的一些窑头的工艺性开片开始出现。
龙泉处于山区,本土交通并不发达。南宋的龙泉窑比北宋的好。光从颜色上看,南宋就高于北宋。颜色是由烧制温度决定的,工匠们在烧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控制颜色的技巧。
龙泉窑创烧于三国两晋,到南朝开始形成青瓷为主的个性风格,北宋时开始流行,与北方的汝窑等名窑,南北呼应,相得益彰。这个时候的龙泉窑,与北方五大名窑的追求一致:纯净、素雅;内敛、含蓄。到了宋元时期成为整个中国青瓷史鼎盛期的象征。明代起,传统青瓷受到景德镇新瓷业中 心兴起和新瓷种流行的冲击而起逐渐走下坡,但龙泉窑仍然以其青葱翠色的优质单色釉风格延续了生存,直到清代早期才熄灭,窑火延续长达1600多年,是延续历史最长的窑系。同时,龙泉窑也是外销史上一个著 名品牌,自宋到明的数百年间,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地位显赫。终于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瓷窑,而且远销国外。龙泉窑瓷器以梅子青和粉青最 具有代表性,宋代的龙泉青瓷和南宋以及元明时期虽然都在烧造,但是不同时期龙泉青瓷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龙泉窑从宋代以来就是中国的名窑,到了元朝,龙泉青瓷的精致程度不及宋朝,但青瓷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国内外远销的重要商品。但在明朝,此前一直盛行的龙泉青瓷虽然与皇 家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
龙泉窑的胎色发灰,胎质缜密,胎体细薄匀实。同时期的耀州窑青瓷的胎则是呈色较深,胎质不及龙泉窑缜密。同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色较灰,胎体厚实,胎质较为坚硬。而民用仿品则胎体更为重要。在实际鉴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发现越窑、耀州窑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区分龙泉窑各个时期胎的不同特点:北宋早期龙泉窑的胎较为厚重,淘炼不纯,但质地坚硬。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匀称,胎面光洁。南宋前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中氧化铝的含量较低。南宋后期龙泉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腻,玻化情况良好,胎色白中泛青。而同时期的龙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历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质细密坚实,多数呈灰黑色,少数呈黄 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
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