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的好习惯(1)
万玮
习惯一——大脑预演
形成:
现在,每当我要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件事在脑子里过一遍。
最初的时候,我还没这习惯,许多事情也处理得并不完美。在经历过之后回头反思,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很愚蠢,完全没有处理好。如果当时有人在一旁指导,结果会好很多。但是,指望有人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是不现实的。只能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挫折的历练,自己也逐渐变得成熟。而成熟的表现之一,便是我会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行动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
我不是一个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人,做教师之前很少在大庭广众下讲过话。走上讲台之后,为工作性质所迫,慢慢地适应了在学生面前讲话不脸红。有一次,学校领导布置我一项任务,让我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我无法推辞,只能接受。我自感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会很紧张,脑子可能会一片空白,于是事先把发言稿写好。在国旗下讲话照着稿子读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于是我把这篇发言背了下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周末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向墙壁,假想自己面对观众发表演讲,虽然是背稿子,但是尽量背得自然一些,不让别人看出来。这样从头至尾讲了几遍,心里便有了底。第二天上台讲话,很成功。在一些不熟悉的老师心目中,留下了很会讲话的印象。后来又有几次机会在全校教师面前发言,都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每一次发言都保持了我第一次的形象。
尝到了预演的甜头,我便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事先做更多的准备。我会在脑子里模拟事情发生的场景、我将会采取的措施以及学生可能的反应,这样模拟之后,就会发现我原来设计的一些问题,于是加以改正,再预演一次。几次之后,方案就趋于成熟,成功率也提升不少。
行动:
我的一位编辑朋友曾经这样告诫投稿者: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五遍,才能去投稿。这句话我是深为赞同的。通常来说,第一遍写的文章,不管是手写,还是电脑输入,总需要时间,因此是断断续续完成的,写的时候不觉得,自己读一遍,一定有字词不连贯或语意不连贯的地方,因此,总要作一些修改。自己写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做第一读者,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这样修改出来的文章才会好。
把这个概念迁移过去,要做好一件事,脑子里至少要预演五遍。
通常第一遍,我会对这个事情设想一个大致轮廓,例如明天要针对一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教育,怎么教育?是我讲还是组织学生讨论,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第二遍一般都在晚上睡觉前进行,我会把我第二天要讲的话和要做的事在脑子里过一遍。如果是发言,就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然后打一个腹稿。
第三遍就到了第二天早晨,再把前一天晚上的想法在脑子里想一遍,会发现一些问题。第二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第三遍便会客观很多,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了。就好像写完一篇文章之后马上去读,只能改正字词的问题,隔一两天去读,就会更接近读者的角度了。
第四遍会将第三遍发现的问题作修正,如果第三遍预演仍坚持第二遍的想法,那么,多半是可行的。
第五遍是在实施之前,脑子里迅速地再过一遍,心里有底了,自信就会在脸上写出来。人也会显得沉稳从容许多。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这个道理。预演越充分,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形成习惯之后,预演常常是不由自主发生的,不受意志的控制。学校的同事有时会发现我一个人走路或者坐在办公桌前自言自语,那不是在做白日梦,那是在预演。有那么一两分钟,我会完全进入状态,周遭的环境成为混沌一片,我在自己设计的剧本中,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案例:
出乎意料的批评
我班里有个男生一次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名学生平时比较调皮,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总是鼓励他,给他机会,给他希望。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坏习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一次,在班级即将申报市级优秀班集体的时候,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导致警察都到学校里调查,于是优秀班集体的申报不得不终止。全班同学都很愤怒,我当然也是如此。
一开始,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毕竟,这次申报机会十分难得,对班级和我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可是,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很快冷静下来,思考我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对学生有好处。我把自己设想为这名男生,事到如今,男生一定会很懊恼,也很害怕,而且,他已经料想到我一定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当一个人已经预感到某事发生的时候,他一定会做好准备,就好像一个人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一定会准备好雨伞、雨衣。当男生做好了心理上的防备,而我的批评如期而至的时候,这样的批评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经过这样的预演,我知道简单地发泄我的愤怒,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于是,我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他。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计划在脑子里预演了好几遍,不断完善之后,开始实施。
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课,之前,我一直没有正面接触过他。进了教室之后,教室里的气氛很压抑,而我看起来却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我注意到这名男生在悄悄地观察我,但我就是不去看他。这样平静地上完了课,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离开了教室。接下来的一天,我跟班干部讲了优秀班集体泡汤的事情,也讲了其他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对他的处理只字未提。
我知道我越是这样,他越是紧张。他知道我很生气,但是想不到却是这样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到了第二天,他终于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于是我对他说,我等了你整整一天。然后,把他以前写的所有的检查、说明书都拿出来,和他回忆我是怎么一次次帮助他教育他宽容他鼓励他的,那天他痛哭流涕,发誓要控制自己并改正以前的种种不良行为。
由于预想充分,这名男生之后的所有行为都在我的预期之中,针对他可能出现的几种反应,我都准备好了应对的措施。事实证明,我的教育很成功。男生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记得这件事情,在自控力稍弱的时候,只需我一个眼神的提醒,便马上作出改正。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亲身经历的,下面这个案例则来自于一位不知名的网友,但是故事十分精彩。
第二十只放大镜
四年前,我带初一的学生。一次生物实验课后,学生刚从实验室回到教室,实验员便告知我,实验室少了一只放大镜,怀疑是我班学生刚才带走了。
由于生物课后的这节课正好是我的,于是临时决定先查清此事。据我判断,拿走放大镜的学生一定是觉得好玩,肯定不会中途丢弃。并且生物实验室与我们教室相距两个楼层,其中没有可供藏匿的地方。其次,放大镜有一个较长的手柄,拿走放大镜的学生多半会将其藏在书桌里而不是口袋里。
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先告诉学生实验室丢失了放大镜,一定是我们班爱开玩笑的同学拿走的,而且根据老师小时候上学时的经验,这个放大镜会偷偷藏在别人的抽屉里,搞别人一个恶作剧。接下来就请大家找一找自己的抽屉。这样很可能会将放大镜找出来,但是由于目标太集中,而初一的学生是非观念不太强,又缺乏理性思考,日久之后,找出放大镜的学生很可能会被别人嘲笑或者诬陷。另一种可能是永远也找不出来了——因为我又不可能对全班进行搜查,这是违法的。经过这一番折腾后,因为没有查出来,即便是拿了放大镜的学生也会想方设法地毁灭证据。
一只放大镜不易查出来,那么几只呢?十几只呢?灵光一闪。想到了第二个办法。
先要求学生由班长和体育委员组织,在走廊上静立五分钟,我则趁此机会到生物实验室借了十九只放大镜。丢失的一只还没找回来,又来借十九只,实验员满腹狐疑。
将学生关在门外,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操作,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放大镜胡乱藏在学生们的抽屉里或者书包里。然后让学生进教室坐好,但先不要动,听我讲话。
我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上生物课时,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拿走了一只放大镜。这样一只放大镜,它只值五元钱。但是如果找不回来,这件小事就会被放大镜放大,别的班级甚至整个学校都会知道这件事,就会认为我们十班很差劲,因为我们有人乱拿实验室的公物。我们的班级荣誉就会受到损害。我们建设优秀的十班,可能要做非常多的好事,可是毁掉十班的形象,只需要一件小事就够了,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我们一定要使这只被带出实验室的放大镜完璧归赵。在这里,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因为老师小时候也很调皮,经常把一些东西放到别人的抽屉里,我想,现在,这只放大镜一定被拿走它的同学放到了别的同学的抽屉里。但是又担心这个同学因为怕别人误会,不敢拿出来,所以刚才老师从实验室里借了非常多的放大镜,就藏在某些同学的抽屉和书包里。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找到的同学就请将镜子放到桌面上,由老师来收。”
“一,二,三,四……十八,十九,二十。”第二十只放大镜出现了!
接下来,我感谢全班同学对班级荣誉的珍惜和爱护,我坚信我们班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因为同学们的行动给了我信心。
这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个教育案例,其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而且为了确保成功,并没有马上实施,而是在自己的头脑中作出了预演。预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预演的实施,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设计进行了修正,尤其是设计了预先放十九只放大镜的环节。如果没有预演,只是匆忙进行教育,结果很可能就是没有找出来。而这时候再进行任何补救措施,只怕都没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