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最幸福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是各有各的不幸.”
所谓幸福,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有各的幸福。
幸福是指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著名军旅女作家裘山山曾经写到:“中国最幸福的,就是养老金三四千的人,每天吃了早饭,买买菜,打扫一下卫生,洗洗衣服,就没事了。午睡起来去打麻将,晚饭后去跳广场舞。自得其乐。只要收入超过五千,就想出国旅游了;超过一万,就想去海南买房子了,烦恼随之而生。钱可以限制欲望,欲望少了烦恼就少。”
这话,简直扎心,却是扎心的真实。
看看身边的朋友,有月入百万的,有收租收到脚软的,亦有收入普通,只达深圳平均线的一万多元的,但普遍都有房有车,有稳定的生活。可你要是问他们幸福吗?没谁满意现在的生活,总觉得应该更好。
深圳有十套房的,总觉得不够,悔恨当初没有买入更多;美国有房有绿卡的,总觉得不该移民,应该将移民款转为国内的某些楼盘,又或者应该早点移出去,多点投资,也就多了收益。至于只有一套房的,那才叫真悔恨,时时念起自己错过了楼市的黄金期,造成现在再也买不起的困境。反正感受不到幸福,除了悔恨,就是纠结。
反倒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他们幸福感更为强烈。
我爸妈就是养老金三四千的人,并且是两个人合计的金额。去年我爸涨了一次退休金,从一千多到两千多。我妈的退休金也暴涨,从1200到2000元,简直是质的飞跃。所以我妈天天乐呵,看谁都好看,吃啥都美味。
我妈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早餐有白粥咸菜,中午杂粮粥配三两个菜,晚餐一碗白粥配青菜足矣。只要每天可以与老伙伴一起外出溜达,老年合唱团、民族舞蹈队与小区散兵游勇组成的互拍摄影小团体,每天出没在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热门景点,今天旗袍、明天短上衣大长裤,后来又来丝巾照,反正从不得闲。
哪怕我约她吃饭,都得提前预约,她的约会清单密集,比我忙多了。
我爸也忙,但没有我妈忙,他早上起来就去逛小市场,买点青菜水果,二两猪肉一条鱼,或者干脆买点熟食,一天的饭菜就备齐了。
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在四五千,到我爸我妈那,最多不到一千,能去批发市场买的,我爸肯定坐着免费的公交车前往。一年的交通费,除非是火车、飞机,否则我爸妈的交通费为零。
上哪都坐地铁与公交车,从不肯打车,这样的好处很明显,身体结实了,交通费省下了,反正想去哪,两人抬腿就走,从不用担心怎么去、塞不塞车,费不费钱。
至于衣服鞋子,我妈还是要消费一点的,但凡老姐妹去商场,总会淘三两件衣服,不打三折以下,她肯定不会出钱。当然也有不打折的,那肯定是批发市场,不会超过200元。
我妈的衣服极多,多到两个衣柜都装不下,但她乐此不疲,从不会放弃买新衣新帽,那是她活下去的动力,与兴奋点。哪怕买回来一次也没穿,重要的是拥有的过程。
如果不生病,生活好像过得很如意,但凡生场病,哪怕都是儿女付款,亦会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荒凉感。活着真好,一生病,一切都不好了。
正所谓一场大病,可以让一个中产家庭瞬间跌到贫困,这绝不是一个笑话与假设。在我的身边,看到不少因病变困的家庭。对于这种情况,除了让自己年轻的时候多积累一点财富,并没有其他解决方式。
至于保险,我并不信。总觉得靠保险来保证生活质量的人,有点赌博的味道。尤其是帮家人买保险,更有点诅咒的感觉。当然是我狭隘,可是改不了,也没办法。
看着我妈每天花枝招展、眉开眼笑的样子,特别欣慰,仿佛自己都有了成就,是个成功人士的感觉。
因为收入太低的缘故,我妈对于理财没啥想法,更不用去炒股,生活便简单起来,没有大喜大悲,没有刺激,便多了健康与从容。
因为钱少,她们从不会因为买房的事而烦恼,不管哪里的房,她都买不起。只需有一个住处,她们就很安逸。哪怕每年去海南度假,住的是朋友的房子,她也全没向往与艳羡,反正有得住,就是胜利。
那天看到新闻,说全国有六亿人的月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突然想到我妈,马上追问她现在退休工资有多少了,迅速看到她回了一个笑脸,说有2600了,那种得意与满足,倒让我呆滞了好久。
回望自己,哪怕月收入加理财回报超过两万元,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满足与快乐。
是啊,我想买房,想投资的股票翻倍,想住得更好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从来不得满足,除了不开心,就是不满意。天天折腾,从不得闲。
但这样的折腾,我还是觉得比那些不折腾,每个月只满足于三两千的人,更美好。
不幸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幸福的人却是相似的,那就是让自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