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战士

【原创】建森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2018年4月23日,24日,我们曾经朝夕相处,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的部分战友在南京相聚。其中大部分人员是分别后的首次相聚,而这一次的聚首竟相隔40多年。

从豆蔻的毛头小伙,到满头白发,滿脸皱纹的退休老人,每一个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刻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战友们职务有高低,岗位有不同,贪富有差距,但是,这些都不是相聚的障碍。

能够实现这一次的聚会,重走军营路,有战友说要感谢我的组织和策划。但其实哪有什么组织和策划,只不过是我的一个动念,想回曾经服役的军营看一看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令我感动的是,在得知我们要故地重游的消息后,南京在地的战友做了周到的安排,不同地区的战友涌跃参加,年过古稀的老首长赶来相聚,浓浓的情感让我及战友们无法忘怀。

我的军旅生涯为23年,在南京服役的时间为十年,先后在三处军营,其时间长度仅次于我的故乡一盐城。故地重游,当年的军营生活,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战友中有的升职为师团职领导,厅级干部,有的创业经商,成为企业老板,有的在乡务农,在厂矿务工,有的为党政等各级机关的职员,也有的英年早逝,更有参加中越作战的英雄和烈士。因此,参加聚会的战友感概良多,但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共同的,军人这个荣誉是共同的。咱,永远是一个当兵的人!

相聚是短暂的,思念和友谊是长久的,战友们在祝福中告别,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够更加珍惜,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晚年。

我用镜头记录下重回军营的点点滴滴,希望我们相聚的瞬间变成永恒,成为美好的回忆!

下列照片大部为本人手机所拍摄

现在的伊邨饭店,坐落在南京郊区,是我参军后的首座军营。因为保密,他当年的内部名称叫伊村饭店,又名六一工地,不为人知,周围被群山环抱。(饭店于1969年6月1日破土动工,对外号称“61工程”。此地周围是伊刘村和南京花木公司的伊刘苗圃园,伊村饭店的名称由此而来)。

这是内部的重点建筑,被称为一号,保留至今,并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能够入住的仅限于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休息和工作

曾经的芳华

远方关闭的大门内,铁轨通向山体,毛主席的专列曾在里边停靠

这是军营的大门,当年曾在这里站岗。拍照时,在场的施工人员告诉我,再迟就看不到了,这是最后的容貌。

饭店的工作人员,听闻40多年前的老兵来访,特地打出横幅,让老兵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这是南京中山陵国宾馆的风光。参军2年后,我们来到这里担任警卫工作,经过多年建设,现在更美了

这座小楼是我们来到国宾馆之后的连部原址,当时是一座二层小楼

紫霞湖。与连部仅一墙之隔,夏季曾在这里游泳,山上有一凉亭,据说系风水宝地,蒋介石曾选址为墓地

封闭和尚未开放的年代里,在这座建筑中,曾和入住的国宾(部级以上)“共同分享”难得一见的西方电影,演出及舞会

宴会大厅

客房内部

享受首长待遇

省委,省政府也曾是我们的警卫目标。职务变动后我来到了营部,营部设在省委大院中

大院风光

脚下为当年警卫营营部所在地,普通的平房早已被高楼取代。图中建筑为江苏省人民政府

西康路29号的门牌依然存在。镜头中的小楼,当年是一座平房,被用着部队招待所。我职务变动后在这里居住。不足10平方的简陋住所,我住了数年,在这里结婚,也在这里培养了接班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历经多年,这座小楼依然存在。当年的营部,现在供警卫战士居住

下列照片均为参观军营时拍摄,看到他们,想到了过去的我们。办事严谨、规律有序、整齐划一、一丝不苟,这是军队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

武警战士在训练中

战士训练后小憩。背景小楼是中山陵7号,建国前是孙中山之子,国民政府高官孙科的图书馆,也是当年的连部,我们在这里居住、生活,现仍为武警所用。其内部结构保持原样,仅进行简单装修,因为它也是需要保留的历史文物

战友聚会时的部分照片。

为数不多的老照片

本人入伍所在的部队为警卫部队,并身处大城市,似乎有很好的条件,但其实训练,执勤,战备等亦非常艰苦,部分战友甚至参与中越战争,成为烈士。这些从本组照片中无法体现,也无需体现,因为军人意味着奉献,军人就应该对国家忠诚。

重回軍营是我及战友多年的夙愿,而军旅生涯是大家一生的宝贵财富。衷心祝愿退役和现役的所有军人阖家幸福,衷心祝愿步入晚年的所有首长及战友身体康健,天天开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