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做个无用之人

物道君语: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生活中,总有人在为名忙碌,为利奔走,只想着做“有用”的事,读“有用”的书,交“有用”的朋友,唯恐做了没用的事,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但人活一世,若只为了奔赴这些“目的”,便难以寻获生活的旨趣。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待尝遍世间苦乐,人生冷暖,我们会发现,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好,恰恰是“无用”的结果。
做“无用”但有意义的事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人生很长,那些你认为没用的事,可能藏着影响全局的关键一环。
“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在79岁高龄那年开始,做了一件令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事。
他为了画一幅画,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不辞辛劳,随身携带画具,每遇山水胜景,必展纸摹写,江畔边都是他蹒跚的身影和复蹈的足迹。
而这件事,他一做就是7年。
不少人叹息,老人已迟暮之年,如此勤苦,却只为一幅画,究竟有何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几百年后得以揭晓。
那幅画,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如今,正是这位老人做的7年“无用”之事,成为了桐庐和富阳这两座小城的象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和源源不断的财富。
耐人寻味的是,这幅画是他为师弟无用师所绘。
当年,谁也不会想到,一位老人为无用师做的“无用事”,竟有如此大用。
其实,大到人生追求,小到日常琐碎,很多看似无用的事,实则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规划翌日的事项,
复盘每天的工作,
记录随即的灵感,
……
正如庄子所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复利效应”:
持续的收益不是一朝获得的,而是利滚利,这段时间的增长缓慢,回报也可能不理想,但只要你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收益就会越来越多。
有些事虽不能立刻看到用处,但只要有意义就值得去做,时间久了,它的用处就会逐渐显现。
这些事,往往决定你的人生拐角。
在未来遇到十字路口时,为你指引出最光亮的那条路。
读“无用”但喜欢的书
时寒冰曾说:“读书最忌太功利化——需要什么就去读什么书,唯恐读了与自己的利益或追求关系不大的书而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金钱。”
“是否有用”成为了读什么书的选择标准,而“是否喜欢”变得不再重要。
但其实,太多时候,恰恰是“无用”的书在无形之中酝酿着巨大的用处。
作家李栩然分享过他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他所就读的希望小学的破教室里,放着很多城里捐来的书,那些书只有八个字可以形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从百科全书到各类小说,从名人名著到野史杂谈……
正是读的这些书,帮助他考出了全县十多名的成绩,得以免除择校费,去到县里上学。
在初中至大学期间,他更是读了很多在旁人看来没用,但自己喜欢的书。
对佛经感兴趣时,他看了所有馆藏的佛经,抄了整整一本笔记本;
对甲骨文感兴趣时,他研究和抄写了很多笔记,甚至用甲骨文写诗给喜欢的女生。
工作后,他才知道他读的这些书并非没用,只是它们的用处还没显现出来而已。
他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引用的诗词不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老生常谈,而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别具一格,领导也因此对他印象深刻。
而这些,都是他以前看书的时候记下的。
他说:“其实,很多我读过的书都已经忘了,甚至连书名都不能完整记起来,但我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写下的每一个字,甚至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我读过的每一本书。”
现在,多数人总想着“读一本书懂一个专业”,却忽视了读书的另一种逻辑。
功利至上的读书,可能有用,却难以开拓更广的认知边界。
而聆听喜好的读书,或许无用,却能积淀丰富的精神养分。
一个人,倘若因功利而彻底放弃喜好地去读书,终究难以在“自我提升”这条路上走得长远。
读“无用”但喜欢的书,虽无立竿见影的回报,却有厚积薄发的力量。
交“无用”但知心的朋友
白岩松在《白说》中写过一句十分扎心的话:
“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看名片、递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没用,撕了,因为你用不着他。”
“功利之友”或许能锦上添花,但“知心之友”才能雪中送炭。
瞿秋白当初被解除职务后,留在上海养病,并打算重操旧业:翻译俄国作品。
他读过鲁迅的很多文章,对鲁迅的人品和文才很是佩服,而鲁迅对他也颇为欣赏。
这段时间,两人虽未曾谋面,但译文工作已成为他们交流的桥梁。
两人的第一次相见,没有丝毫陌生感,而是像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谈甚欢。
他们之间似乎早已有一种默契:不为对方的名利而来往,只为知心的相惜。
在乱世中,这份“知心”更是难能可贵。
瞿秋白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正受迫害,处境危险。
即便如此,鲁迅都没有为自保而疏远他,而是将自己的家作为瞿秋白最可靠的避难所。
危难之际,真正有大用的,正是“无用”但知心的情谊。
以功利为目的的交往,当功名不再时,这份“情谊”也会随之消逝。
唯有以知心交来的好友,才能在你面对狂风骤雨时,为你撑一把伞。
正如复旦教授陈果所说:“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违背工具理性的,从来都是违背任何世俗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的。朋友不是实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交“无用”但知心的朋友,虽无功名利禄的提携,却有坚定不摧的相扶。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意味着只为自己而存在,无用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中写的这句话,道出了“无用”之大用。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的无用,只是对某个价值标准而言,是人类的短视和局限,换个标准可能就是有用的了。对社会有用,对自己可能无用;对社会无用,对自己可能有用。

而人这一生,到最后能留以自用的,恰恰更多是这些“无用”。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三清山泉水柔顺甘冽,
清灵温润,
用来煮茶,
实乃神品。

文字为物道转载,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0)

相关推荐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谁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瞿秋白的,这是鲁迅对瞿秋白的知音之情.原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将把你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 ...

  • 谁是鲁迅的“知己”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讲解员问一群参观者:"谁是鲁迅的'知己'?"有人说是 许寿裳 ,有人说是林语堂,有人说是蔡元培,有人说是郁达夫,还有人说是 萧红 .而讲解员都说不对.最后她告诉大 ...

  • 【原创】从鲁迅、张爱玲的故事中谈交友

    老师们,同学们: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苏轼曾这样感叹人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的短暂与人的渺小,他说得有点悲凉和孤单.但是,"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这是 ...

  • 人生终是熟人多,知己少

    一生中,来来去去很多人,却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朋友,大多数都是观众. 观众只是一个旁观者,笑看你起落沉浮,朋友却是你人生的参与者,该鼓励鼓励,该表扬表扬. 肤浅的人,要的是观众:深沉的人,要的是知己. ...

  • 真正的幸福,是余生有知音

    如果让我们从中挑出可以称为好友的人,可能一下子就会筛掉大半:如果再让我们挑出可以称为知己的人,那么可能只剩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 ...

  • 40岁之后,我劝你做个“无用”的人

    解读:静心 | 朗诵:高梦 原著:丰子恺 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的期望,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更美.更有高级感,是每个人都更渴望拥有的. 一个人对美的品鉴.欣赏和驾驭的能力越强, ...

  • 庄子:我劝你做个“无用”的人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生活中,总有人在为名忙碌,为利奔走,只想着做"有用"的事,读"有用"的书,交"有用"的朋友,唯恐做了没用的事,浪费了时 ...

  • 一日禅:不如做个无用之人

    人生很长,那些你认为没用的事,可能藏着影响全局的关键一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的无用,只是对某个价值标准而言,是人类的短视和局限,换个标准可能就是有用的了.对社会有用,对自己可能无用:对社会无用,对 ...

  • 你有没有勇气做一个无用之人?

    综艺节目<我们恋爱吧2>来了一位女嘉宾李林珏,深受观众的喜爱,说她是恋爱节目中最喜欢的女嘉宾. 为什么李林珏那么有观众缘,因为她不但下得厨房,上得厅堂,最特别的是知性大方.温婉通透.善解人 ...

  • 夜读丨陈道明:我劝你做个“无用”的人

    提起陈道明,可能许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人品与涵养.他始终保持一身风骨,透着一种宁静的气质,无论周遭多浮躁,人心多功利,他依旧是那个追求"无用"之人,从容不迫,稳如泰山.     ...

  • 高级的人生,就是做一个“无用”的人

    作者:山风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从小到大,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煞费苦心,一刻不闲,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想想这事儿有 ...

  • 做一位受人欢迎的管理者

    西点军校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学院,在其二百多年的历程中,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还有很多的教育家,科学家,企事家.二战以来,西点军校共走出了上千名董事长,5000多名总裁,远超哈弗商学院,这足以说明西点 ...

  • 喝白酒:不懂礼仪怎么行,牢记喝白酒“4大礼仪”,做有涵养的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自然凡事都得讲个"礼",茶有茶礼,酒有酒礼,今天我就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酒礼&q ...

  • 人生如碗,碗碎则无用,人去万事空

    人生如碗,碗碎则无用,人去万事空. 一日三餐,离不开碗,碗与我们紧密相连.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和碗有太多相似之处. 我们应虚心向碗学习它的生存之道. 人生如碗,尝遍苦甜 碗盛得下山珍海味,也咽得了野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