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哑娘白莲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52

哑娘白莲

原创/周纪合

邻居的哑娘无儿无女,聪慧善良,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去世后大家把她埋在高高的凤凰岭上,每到清明节时,乡亲们轮流来她的坟头添土、祭奠。
哑娘名叫白莲,因她嫁给了邻居大叔,按辈份,我叫她哑娘。哑娘人和她的名字一样,白净、漂亮,个子欣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知道底细的人,谁也不会把她和哑巴联系在一起。
据知情的人讲,白莲三岁前还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就像母亲蜕下的壳,典型的美人胚子。母亲是村里的人稍子,脚缠得楞正、头梳得光明,做地一手好针线,只因娘家贫穷,父母贪图银钱,把她许给了年龄大出许多的男人。婆婆做事扎把,过日子刻薄。男人没有主见,心狠手辣,老娘一挑唆对媳妇就大打出手。那是一个月高星淡的夜晚,母亲又受到父亲无故的责打,思量不过,抱着白莲跳进了涝池。白莲救活了,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人间。从此,白莲失聪了,再也讲不出话来。父亲因此孤老终身。
白莲遗传了母亲的所有优点,除了人长地齐整,还能纺织、能裁剪、能缝补、能刺绣,灶房拿得起放得下,地里活路也样样精通。到了出嫁的年龄,祖母和父亲又狠心以十八石麦子的身价卖给了又老又穷的麻脸大叔。
大叔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如洗,靠给人放牛、扛长工过活。因小时出天花,落下一脸大麻子,一直说不上媳妇。贫穷漂泊的生活,造就了大叔倔强的性格和自强自立的生存能力。解放后,分得了房子和土地,大叔勤劳苦干,终于娶回了白莲——我的哑娘。穷苦人讨个媳妇不容易,大叔对哑娘爱护有加,既像是丈夫,更像是长兄,处处给予爱护。冬天把炕烧得热乎乎地,把最热的地方让哑娘睡;夏天早早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铺上芦席让哑娘乘凉;赶集回来,总要给哑娘买上一些好吃食;在那最困难的岁月,先让哑娘吃饱他才端碗。人们都说哑娘苦尽甜来,遇上了知冷知热的好男人。
万事总有个不顺心的地方。哑娘结婚多年,夫妻相亲相爱,就是不见解怀。大叔带着她走州上县,中医西医都看遍,就是肚子不见动情。“看来命里没娃了!”渐渐地,大叔放弃了努力。也许是急切盼望小孩的缘故,哑娘每每见到人家的孩子,总要抱抱或亲吻。我们小巷里的孩子,大都有被哑娘抱过、在她的炕头睡过的经历。
哑娘和我们毗邻而居,和母亲最要好,有了好吃好喝,哑娘一定忘不了我。
哑娘聪慧灵巧,心底善良,肯帮助别人:谁家添了小孩,她会送上一双绣花鞋或者老虎帽;谁家儿女结婚,她会送上一对绣花枕头或者绣花门帘;谁家老人过世,她会帮忙缝寿衣、纳寿鞋。五保户二大爷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都是她一力承担。没娘的秋叶头上长满了虱子,哑娘抱到她怀里,逮虱子、除虱子虮,把自己的衣服给秋叶穿。当秋风吹起、芦花绽放、黄叶飞落的时候,她又会给狠心的祖母及父亲准备好过冬的棉衣棉裤;大叔一年四季,总是管顾得干干净净,像走亲戚一般。
三年困难时期,我饿得皮包骨头,三根肋子撑着一个头。那一天,日色过午,父母亲去镰山垦荒还未回来,我饿得眼前直冒金星,悄悄走到大叔家,哑娘正在擀面条,我急忙坐在灶火前烧锅。当面条下好后,哑娘先给我舀了一碗菜叶面条各半的连锅面。小孩子家不懂事,吃完一碗,又把碗伸在哑娘面前。那天,我把小肚子吃得饱饱的,明显大叔和哑娘饿肚子了。
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哑娘从不躲奸溜滑,割麦子“钻行子”,架子车拉粪驾辕,锄地自己早早到头又接别人,拾棉花既快又干净。在忍饥受饿、偷盗集体成风的岁月,她洁身自好,不拿生产队一粒粮、一朵棉。那年,队上在东岸地里种了几亩红薯,收获后大家都去刨拾遗留的红薯。路的另一边就是其他生产队未收获的红薯地,多数人趁没有人看管前去偷盗。哑娘不为所动,仍然一耙子一耙子在自己生产队收获过的土地上使劲地刨。别人的笼满了,是大的、好的红薯,她笼里只有少半笼带伤的小红薯。收工时,她和相跟的同伴一起抬着别人满笼她半笼的红薯喜气洋洋地回家,毫无嫉妒、羡慕之情。她宽厚、勤劳、善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爱戴。
实行责任制后,大叔年龄已经大了,参加不了重体力劳动,但在哑娘的细心经管下,无论家里地里都是清清爽爽,还经常帮助别人锄地、卸果子(其他人也帮她做些重体力劳动)。
大约是1992年,大叔因患心脏病突然离世,偌大的院子,留下了哑娘一个人空空荡荡的,她养小猫、小狗,善待一切小动物。小猫、小狗死了,她会难过地哭上几天。村上看她孤苦伶仃,就对她实行五保。闲不住的哑娘经常帮助乡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东家请人盖房子,她去帮忙做饭;西家捋回了棉桃,她去帮忙剥棉花;她的炕头,常年睡着一两个母亲下地无人看管的小孩。
哑娘老了,村上把她送到县敬老院。那日,我和妻前去看望。见到我们的到来,老人家非常高兴。她面色红润、衣着整洁,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看着老人家慈祥的面容,我仿佛看见了我的母亲,想起了儿时对我的抚育,想起了那碗连锅面……我给她留下一些食品和零钱,嘱咐同室的人对这样的特殊人多加理解和照顾。
2015年,哑娘去世了,她的善良、她的纯洁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不由想起了陆龟蒙咏白莲的那首诗“素蔿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我常思索,是世人嫉妒她的美貌而使她成为聋哑人,还是上苍嫉恨她的善良而使她成为孤寡人?莫不是她本是观音菩萨座前侍女下凡,又她泄密于人间而让她终生不能说话?
又到莲花盛开的时节,街道上叫卖莲花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买了一枝白莲供于桌前,寄托对哑娘的思念,清香弥漫了整个房间。明年清明,一定回去祭奠我的哑娘。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归农不解甲 情系下一代 ——忆埝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珏同志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周家寨村社火纪实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雪鸿泥爪觅孝星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为白衣战士祝福祈祷

【诵读·周纪合散文】周大嫂的故事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散文||耙红薯的记忆

    耙红薯的记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是我们那一代农民的主要粮食.记忆里,老家的农民主要种植红薯和玉米,而红薯又是农民度过冬.春两季的"救命稻草",没有红薯,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

  • 田家声‖关于春天的记忆

    谚云:"春打六九头".己亥年春早,黄历上的立春时辰是戊戌年腊月三十日11时14分,说明猪年的春在年里.立春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人说春天是美好的,不说別的,春天来了的时候,穷汉娃子就 ...

  •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为白衣战士祝福祈祷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56 为白衣战士祝福祈祷 原创/周纪合 新春伊始,中央发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动员令,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病魔展开 ...

  •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雪鸿泥爪觅孝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5 雪鸿泥爪觅孝星 原创/周纪合 范家镇营田村的党姓村民,自称先祖和孝星朱寿昌是同母异父的异姓弟兄,世代尊奉孝道,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张挂二十四孝的画图 ...

  •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归农不解甲 情系下一代 ——忆埝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珏同志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32 吴珏先生(左一)与夫人 归农不解甲情系下一代 --忆埝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珏同志 原创/周纪合 吴珏同志不幸于2018年月日逝世,终年78岁.青 ...

  •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同州甑糕冠神州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00 同州甑糕冠神州 原创/周纪合 清晨,大荔县城(古同州)大街小巷叫卖甑糕的声音不绝于耳,赶着上班的.出门办事的人们,一图快捷方便,二图好吃耐饿而围在 ...

  • 【大荔文学·散文·周纪合】吴訥题诗拒重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8 吴訥题诗拒重金 文/周纪合 历史上,忠臣义士.洁身自好的官员,拒绝贿赂.谢绝送礼的事例不乏记载,而有一位官员因题诗拒金的故事却被人们称颂不已,广为 ...

  • 【大荔文学·散文·周会叶】怀念奶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09 怀念奶奶 原创/周会叶 岁月悠悠,时光如水,转眼间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想起奶奶,小时候的往事便历历在目. 奶奶一生含辛茹苦,一世操劳,养育7 ...

  • 【大荔文学·散文·周遵义】扶不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47 扶不扶 文/周遵义 2021年9月上旬的一天早晨,天边的云朵将整个天空染成了黛色,微风吹来,非常凉爽.褪去炎炎烈日的金秋,让人提起了上班的欲望.屁 ...

  • 【大荔文学·散文·周遵义】巾帼亦能展鸿图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50 巾帼亦能展鸿图 文/周遵义 细雨霏霏,秋意濛濛.车辆沿着起伏蜿蜒的公路缓缓前行,眼界也随着高起低落,或宽或窄,或明或暗.这一时是俯瞰平原碧川苍苍茫 ...

  • 【大荔文学·散文·范士建】娘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31 娘 原创/范士建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点冲动,想写点什么,为了娘,也为了天下所有的娘.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奔涌而出,关于娘和我们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