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水液代谢的秘密
利尿这种方法,牵涉到全身的水的代谢。
从水的角度来看,整个《伤寒论》的秘密就在水。对于每一个病症,医者首先要知道的是:到底是应该排水还是储水?
陈修园认为整个《伤寒论》就是三个字:“存津液”。“存津液”是医者的终极目的。用什么方法与药方才能“存津液”呢?是医者当前的选择。但是有的病,我们不得不通过汗吐下去排水,主动祛除会大量消耗人体津液的病邪,才能从根本上“存津液”。在陈修园的眼中,排水的麻黄汤、大承气汤都是“存津液”的良方。
日本远田裕正根据治法把药方分成两类:一类方子是排水的,一类方子是储水的。
排水方法又分成三种:一个是发汗,从皮肤排水;一个是吐、泻,从胃肠道排水;一个是利尿,从肾排水。
利尿是和法。利尿以后能够止汗、止吐。
储水:这就是三阴病的治法。
有的病不仅不能汗、吐、下,甚至利水也不可以,只能用补法来储水。通过储水,使血管內的水分得到了补充,等到有效血容量的恢复,通过肾脏的血流量就得以改善,小便的量就会增多。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治法,后来六经就是在上叙的四种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皮肤排水就是太阳病这些发汗的药方;
胃肠道排水,就是阳明病这些泻下的药方;
肾脏排水,就是少阳病这些利尿的药方;
储水成功以后肾脏自行排水,就是三阴病这些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后,尿量自然排出的药方。
对于三阴病的治法,先人最初没有好的方法,只能使用等待疗法。正如宋本第59条云:“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伤寒论》用观察小便,来判断津液存亡指标,然后进一步知道应该用补水的方法。宋本第111条:“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储水的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个补阳,一个补阴,一个阴阳并补。
补阳—甘草干姜汤类方(包括甘草干姜汤加干姜的四逆汤以及四逆汤类方、桃花汤等);
补阴—芍药甘草汤类方(包括桂枝加芍药汤类方和黄连阿胶汤等方);
阴阳并补—芍药甘草附子汤类方(真武汤、附子汤等)
太阳病—从皮肤强排水
阳明病—从消化道强排水
少阳病—从肾脏弱排水
三阴病—储水
“细胞病理学”是西医学的基础。远田裕正把水液的调节作为方证诊治疾病的核心,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个体病理学”概念。这个“个体病理学”与西医学的“细胞病理学”相对应,成为中医学的基础。
正如郭子光老师在《伤寒真诠在于存津液》一文所说的:“伤寒治法之所以重视存津液,主要因为津液的存亡是证候传变、转化的决定性因素。换言之,一经病传变为另一经病,一证候转化为另一证候,是亡津液所致;而证候的好转、痊愈也首先是津液回复或'津液自和’的结果。”
远田裕正在《日东医会誌》23卷2号51页(1972)发表《汗下利之间协同的背反关系》一文,与郭子光老师的“汗液、尿液与大便的水液互相交流和影响”的观点同出一辙。(娄绍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