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稔丰《“气”指的是什么?》
“气”指的是什么?
有些人练拳感到有气在运行,拳论中也多次谈到这个“气”。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宜鼓荡”,“气遍身躯不少滞”,“气沉丹田”等等。“气”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人认为“气”指的是呼吸;有人认为“气”指精神,“气”即“意”;有人认为人身上有“血脉”也有“气脉”,“气”即指 “气脉”而言;也有人认为“气”是玄妙的是“天体”的“精华”在人身中的运行等等,众说纷纭。“气”的概念如此庞杂零乱,容易使人混淆不清,必须分清归纳,消除混乱和玄虚。
呼吸只能在肺部进行,不可能达到腹腔和肢体各个部位。如果说“气”即“意”和“精神”,意和精神不能解释麻、热、胀等气感的出现。因而,我们应该将呼吸、精神或意区分开来探讨。
病人在针炙时有某种特殊的感觉,如麻、热、暖等,古人把这种反应叫做“得气”。练太极拳时,“气”的感觉与针炙时“得气”情况相似,也表现有麻、热、胀或虫爬蚁走样的感觉。感觉又是什么呢?它是身体的神经末梢、各种感受器接受身体内外刺激后即兴奋冲动(一种生物电脉冲)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特殊反应。因此,可以认为“气”是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神经机能反映。
“气”是生物电还是经络,运用经络测定仪可以测出。但主要是因为在极松懈状态下运动时通过神经支配、肌肉伸缩、生化及生物电和变化等影响毛细血管的开放,这些血管周围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感受器随将兴奋冲动传送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从而引起了麻、胀、温、热的感觉,这就是“气”或称之“内气”。可见,气的运行和血管运动密切相关。这与中医书中所说的“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血为气之母”是非常吻合的。如果用半导体温度计测量,练拳有气血运行感的人,则肢端温度可增高半度到一度半,这就是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的佐证之一。
“气”的运行有什么好处?大约有下列数点:1、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切面上约有两千条毛细血管,在安静状态下,只约有五条毛细血管有血流通过,运动时则约有二百条打开使用,且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的周期来开闭它的口径的。因此,它们搏动好象给我们几百万微小的心脏一样。这些外围小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心脏。太极拳要求做到“一动周身俱动”,这样通过全身血管的大量开放就减轻了心脏的负担,降低了血压。2、由于练拳时注意气的运行,思想容易集中,从而使大脑神经活动得到很好的调整和锻炼,使其工作能力增强。3、组织的新陈代谢过程因血液循环加强而得到改善。所有这些都有益于身体健康和防治疾病。
要使“气”在周身运行,练拳时就要思想集中,肌肉放松,动作缓慢均匀,以意识引导动作,此即《内经》所谓“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亦即前人强调的“静运勿慌”。将姿势做正确,则不难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境界。有些人练了长时间的太极拳,病好了,却没有一点“气”的运行感觉。因为“气”的出现快慢和明显与否,除了练拳方法以外,也和个人体质有关。遇到这种情况,可采取“平血运动”的方法,一般很短时间就会有气血运行的感觉出现。具体做法是:两脚平行分开,距离较肩略宽,两臂自然侧平举,全身放松,向左右侧方徐徐屈身,两臂如翘翘板一上一下运动。一侧屈身后,要使身体屈侧的手臂有胀感,颜色亦变红充血,上面手臂颜色变白,这时身体才慢慢伸直,恢复侧平举时,变白的那侧手臂就会有虫爬样或热胀样气血运行感觉。脚的气血运行感,最好采取虚步站桩,松肩坠肘可使气沉于腰腹,松腰胯,敛臀,上体中正,屈膝和膝盖稍稍内收则可使气下达于后坐腿的脚趾。如果都无气血运行感觉则不必强求,采取用意不用力的练法,也能获得保健疗疾的效果。